泵、可移动平台及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6624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3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可移动平台及飞行器。所述泵包括泵体、压力检测装置和流量检测装置;泵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泵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液流通道、腔室和第二液流通道,泵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增大腔室的容积,以将第一液流通道内的液体吸入腔室内,驱动机构还用于减小腔室的容积,以将腔室内的液体从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第一液流通道与进液口连通;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压力;流量检测装置与出液口连通,并用于检测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流量。所述可移动平台和飞行器均包括上述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液体的压力和流量,并减小了体积和重量,同时能使后期维护和更换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输送机械及应用该流体输送机械的移动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泵、可移动平台及飞行器。
技术介绍
在输送流体或者使流体增压时,通常会用到泵,例如,水泵、油泵和泥浆泵等,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流体,使流体的能量增加,从而实现流体的输送或者增压。现有水泵只有单一的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功能,如果要测量输送的流体的压力和流量,就需要额外增加压力计和流量计,单独的两套测量系统,体积和重量都较大,在飞行器上安装,浪费飞行器载荷,同时系统较多,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泵、可移动平台及飞行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体积和重量大和维护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泵,所述泵包括泵体、压力检测装置和流量检测装置;所述泵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泵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液流通道、腔室和第二液流通道,所述泵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增大所述腔室的容积,以将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内的液体吸入所述腔室内,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减小所述腔室的容积,以将所述腔室内的液体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所述第一液流通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压力;所述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流量。其中,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应变元件,所述应变元件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连通,以使所述应变元件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内的液体接触。其中,所述应变元件为检测膜片。其中,所述第二液流通道的侧壁上开设通孔,所述泵体上对应于所述通孔的位置处设有安装槽,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其中,所述流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与所述出液口之间,并在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流量信号。其中,所述流量检测装置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在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作用下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产生脉冲信号。其中,所述泵体包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第二液流通道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流量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底盖和顶盖,所述底盖对应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的出液口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顶盖覆盖在所述底盖上方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底盖和顶盖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连通的第三液流通道,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第三液流通道内。其中,所述泵体包括一主体部、隔膜以及泵盖,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第二液流通道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隔膜以及所述泵盖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并配合形成所述腔室。其中,所述腔室包括进腔口和出腔口,所述进腔口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连接,所述出腔口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连通,所述进腔口设有允许液体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流入所述腔室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出腔口设有允许液体从所述腔室流入所述第二液流通道的第二单向阀。其中,所述腔室还包括主腔体、第四液流通道和第五液流通道;所述第四液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腔口和所述主腔体连通;所述第五液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腔体和所述出腔口连通。其中,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隔膜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带动所述隔膜发生往复运动来改变所述腔室的容积大小。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的电机、偏心轮和连杆,所述偏心轮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杆套接在所述偏心轮外,所述连杆的端部与所述隔膜的远离所述泵盖的一侧连接,通过所述偏心轮的偏心转动而带动所述连杆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隔膜往复运动。其中,所述隔膜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边缘处设有向内凸出的卡台;所述连杆的端部设有凸杆,所述凸杆的端部设有倒钩,所述凸杆插入所述凹槽内,通过所述倒钩与所述卡台的配合而将所述连杆与所述隔膜连接起来。其中,所述隔膜上设有两个凹槽,所述连杆的端部对应设有两个凸杆。其中,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上分别设有一组所述泵盖和所述隔膜,进而在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对称形成所述腔室,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两个所述隔膜之间,进而同时带动所述两个隔膜做反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液流通道设置在两个所述腔室的进腔口之间,所述第二液流通道设置在两个所述腔室的出腔口之间。其中,所述泵体进一步包括套设于所述驱动机构外侧且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上的密封壳。其中,所述泵体上还固定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和所述流量检测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和所述流量检测装置的反馈结果,并将所述反馈结果传给控制终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平台,所述可移动平台包括可移动平台主体,所述可移动平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可移动平台主体的容器,以及与所述容器连通的上述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飞行器主体,所述飞行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飞行器主体的容器,以及与所述容器连通的上述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通过在泵上集成压力检测装置和流量检测装置,能实时监测液体的压力和流量,并且无需再额外地增加压力计和流量计单独的两套测量系统,减小了体积和重量,同时减小了额外增加压力检测装置和流量检测装置时所需要使用的接头造成的压损和流体中产生的气泡,在和喷头共同组建的系统中,能更快地停喷。并且,压力检测装置和流量检测装置集成在泵上,使得后期的维护和更换更加方便。将上述泵应用于可移动平台或者飞行器上,可以节省可移动平台或者飞行器的载荷,并能实时监控液体的压力和流量的变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泵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泵的实施例的第一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泵的实施例的第二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泵的实施例在连杆处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可移动平台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飞行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技术泵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泵的实施例的第一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泵的实施例的第二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泵包括泵体1、压力检测装置3和流量检测装置4。具体地,泵体1包括进液口101和出液口102。泵体1上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液流通道103、腔室105和第二液流通道104,第一液流通道103与进液口101连通。其中,液体在泵体1中的流向为:从进液口101进入到第一液流通道103,然后进入腔室105中,再经过第二液流通道104排出。泵体1上设置有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用于改变腔室105的容积大小,以将液体从第一液流通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泵、可移动平台及飞行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泵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液流通道、腔室和第二液流通道,所述泵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增大所述腔室的容积,以将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内的液体吸入所述腔室内,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减小所述腔室的容积,以将所述腔室内的液体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所述第一液流通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压力;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泵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液流通道、腔室和第二液流通道,所述泵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增大所述腔室的容积,以将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内的液体吸入所述腔室内,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减小所述腔室的容积,以将所述腔室内的液体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所述第一液流通道与所述进液口连通;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压力;流量检测装置,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应变元件,所述应变元件设置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连通,以使所述应变元件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内的液体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元件为检测膜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的侧壁上开设通孔,所述泵体上对应于所述通孔的位置处设有安装槽,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固定在所述安装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与所述出液口之间,并在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流量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检测装置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在所述第二液流通道排出的液体的作用下转动并在转动过程中产生脉冲信号。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第二液流通道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流量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底盖和顶盖,所述底盖对应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的出液口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顶盖覆盖在所述底盖上方并固定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底盖和顶盖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连通的第三液流通道,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第三液流通道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包括一主体部、隔膜以及泵盖,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第二液流通道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隔膜以及所述泵盖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并配合形成所述腔室。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包括进腔口和出腔口,所述进腔口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连接,所述出腔口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连通,所述进腔口设有允许液体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流入所述腔室的第一单向阀,所述出腔口设有允许液体从所述腔室流入所述第二液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民吴晓龙周乐丘力谭飞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