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防砂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8296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3: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它包括:中心管以及过滤单元。中心管沿纵长方向延伸。过滤单元固定套设在中心管外,过滤单元用于将石油产出液自过滤单元外部向过滤单元内部进行过滤。过滤单元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过滤层、导流网、第二保护网;经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能通入中心管的内部。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通过过滤单元可以对油井产出液中的砂石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产出液通过流道引导至上接头后排出。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操作简便,防砂效果好,甚至可以将产出液中的细小砂石滤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石油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井下防砂管柱。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油田都是非均质、多油层的砂岩油藏。由于地层之间的压力以及渗透率分布不均匀。由此形成的沿着井筒方向的不均匀的流动剖面有可能会导致油井被砂石侵蚀,这将会严重的降低油井的使用寿命和生产能力。对于此,油田操作现场多采用防砂筛管来抵御产出液中的部分砂石,但是对于产出液中的细小砂石,防砂筛管因其筛孔较大不能完全阻挡砂石对管柱的侵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其可以解决细小砂石侵蚀管柱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它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沿纵长方向延伸;过滤单元,其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所述过滤单元用于将石油产出液自所述过滤单元外部向所述过滤单元内部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单元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过滤层、导流网、第二保护网;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能通入所述中心管的内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柱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保护网与所述中心管之间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能够支撑维持所述过滤单元的形状;所述支撑筋固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中心管的周向均匀分布。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外开设有流道,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通过所述流道通入所述中心管的内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靠近油井井口的一端包括上接头;所述流道将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引导进入所述上接头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道沿所述上接头的纵长方向开设在所述上接头的侧壁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井下防砂管柱包括至少一个控制阀,所述上接头开设有至少一个阀孔,所述控制阀安装在所述阀孔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用于控制过滤后石油产出液的流量。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阀为自动流入控制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阀孔外罩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所述上接头密封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井下防砂管柱包括支承所述过滤单元的支撑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一端与所述过滤单元相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接头相固接;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相对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一端与所述过滤单元相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心管相固接。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通过过滤单元可以对油井产出液中的砂石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产出液通过流道引导至中心管后排出。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操作简便,防砂效果好,甚至可以将产出液中的细小砂石滤除,对砂石侵蚀管柱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井下防砂管柱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井下防砂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上接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中心管;2、过滤单元;21、第一保护网;22、过滤层;23、导流网;24、第二保护网;25、支撑筋;3、上接头;4、流道;5、第一支撑部;6、第二支撑部;7、控制阀;8、阀孔;9、密封套;10、密封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它包括:中心管1、以及过滤单元2。所述中心管1沿纵长方向延伸。过滤单元2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外,所述过滤单元2用于将石油产出液自所述过滤单元2的外部向所述过滤单元2的内部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单元2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21、过滤层22、导流网23、第二保护网24;经所述过滤单元2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能通入所述中心管1的内部。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通过过滤单元2可以对油井产出液中的砂石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产出液引导至中心管1后排出。本申请的井下防砂管柱操作简便,防砂效果好,甚至可以将产出液中的细小砂石滤除,对砂石侵蚀管柱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解决。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管1为具有内腔的圆柱形的管体。中心管1靠近油井井口的一端(上端)可以包括上接头3,上接头3的上端可以与油管(图中未示出)进行连接。中心管1靠近油井井底的一端(下端)可以与油管接箍(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具体地,中心管1上端可以设置有外螺纹,上接头3下端设置有与中心管1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类似地,中心管1的下端也可以设置有外螺纹,油管接箍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当然地,螺纹的设置形式也不仅局限于此,譬如,中心管1上端也可以设置有内螺纹,上接头3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同理,中心管1下端也可以设置有内螺纹。油管接箍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过滤单元2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1外。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5,过滤单元2为一种复合结构,其相对防砂筛管可以更好地抵御细小砂石对管柱的侵害。该过滤单元2可以将石油产出液自所述过滤单元2外部向所述过滤单元2内部进行过滤后通入所述中心管1的内部。过滤单元2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21、过滤层22、导流网23、以及第二保护网24。第一保护网21和第二保护网24为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沿纵长方向延伸;过滤单元,其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所述过滤单元用于将石油产出液自所述过滤单元外部向所述过滤单元内部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单元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过滤层、导流网、第二保护网;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能通入所述中心管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沿纵长方向延伸;过滤单元,其固定套设在所述中心管外,所述过滤单元用于将石油产出液自所述过滤单元外部向所述过滤单元内部进行过滤;所述过滤单元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保护网、过滤层、导流网、第二保护网;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能通入所述中心管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保护网与所述中心管之间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能够支撑维持所述过滤单元的形状;所述支撑筋固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中心管的周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外开设有流道,经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通过所述流道通入所述中心管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靠近油井井口的一端包括上接头;所述流道将所述过滤单元过滤后的石油产出液引导进入所述上接头内。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臣俞佳庆刘合裴晓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