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见祥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框架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98286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框架连接装置,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目前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周期长,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效率,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成本。提供的预制框架连接装置其结构包括:柱内预埋钢构件、叠合梁端预埋钢构件;柱内预埋钢构件在柱内按设计标高布置,柱长根据吊装要求制作,柱内预埋钢构件与所述叠合梁端预埋钢构件的端面施工现场拼接。上述装置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各自优势充分得到了发挥,使得节点受力更加明确,施工现场只需采用吊装拼接工艺即可将叠合梁端预埋件与柱内预埋件和主叠合梁预埋构件连接在一起,并且使得构件生产工厂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噪音控制,便于运输、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框架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框架连接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与行业技术的进步,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发展迅猛,预制构件的需求急速上升。现阶段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在现场安装多采用湿作业的连接方式,其中柱与柱等竖向构件节点处可采用套筒连接,湿作业范围较小,但是对于叠合梁、柱节点处,湿作业范围大,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等工序。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周期长,建造过程复杂,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效率,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成本。由于现阶段全预制板由于自身存在的抗震性能差等特点,预制板在国内较大范围采用的是叠合板,因此制作的节点构件应尽量满足叠合板的使用要求。随着钢铁产量过剩,建筑结构中提高用钢量对于钢铁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并且钢结构的发展较为成熟,并且钢结构叠合梁、柱节点的连接较为方便。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使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和钢结构节点连接的优势同时发挥的框架连接装置,从而化简施工程序、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框架连接装置及其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制框架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框架节点连接装置,包括柱内预埋钢构件与叠合梁端预埋钢构件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端预埋钢构件(2)埋入叠合梁内长度根据计算确定,第一竖向钢板(13)在叠合梁纵向钢筋(31)通过处设有第一孔洞(15),所述叠合梁纵向钢筋穿过第一孔洞后用钢筋锚具(27)固定;叠合梁端预埋构件在叠合梁端预埋构件的竖向钢板上方设置第一加筋钢板(28),所述第一加筋钢板两侧距离梁侧面预留安装距离,不小于10mm,所述第一加筋钢板在叠合梁上部后设纵筋处设置内攻丝锚锭(2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框架节点连接装置,包括柱内预埋钢构件与叠合梁端预埋钢构件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梁端预埋钢构件(2)埋入叠合梁内长度根据计算确定,第一竖向钢板(13)在叠合梁纵向钢筋(31)通过处设有第一孔洞(15),所述叠合梁纵向钢筋穿过第一孔洞后用钢筋锚具(27)固定;叠合梁端预埋构件在叠合梁端预埋构件的竖向钢板上方设置第一加筋钢板(28),所述第一加筋钢板两侧距离梁侧面预留安装距离,不小于10mm,所述第一加筋钢板在叠合梁上部后设纵筋处设置内攻丝锚锭(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框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内预埋钢构件(1)在柱内箍筋(34)穿过水平H型钢(5)的腹板处设有第二孔洞(16),所述柱内预埋钢构件在柱内纵筋(33)穿过水平H型钢的翼缘处设有第三孔洞(17),当无纵筋穿过所述柱内预埋钢构件的翼缘时,所述第三孔洞不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框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内预埋钢构件与所述叠合梁端预埋钢构件连接的端面呈L型,相应的,所述叠合梁端预埋钢构件与所述柱内预埋钢构件的端面呈与所述L型配合的倒L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框架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内预埋钢构件(1)在结构柱(3)连接梁的侧面设有第二竖向钢板(6),所述第二竖向钢板外表面平齐于柱侧面,所述柱内预埋构件在柱外水平H型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见祥高艺元
申请(专利权)人:王见祥高艺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