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8549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采用盐酸浸出锑、铜和氯酸钠-盐酸-氯化钠浸出金以及氨浸产出海绵银的工艺,浸出时间短,浸出效果好,酸耗小、成本低、污染小,可有效地浸出锑、铜、银、金、铅,海绵银的直收率达96%以上,含银量为99.3%,可直接制得分析纯级硝酸银,适合于各类铅阳极泥的处理。(*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湿法冶金
从有色金属如铅、铜、镍等阳极泥中回收伴生银已成为银的重要来源,而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传统的火法冶炼处理这类阳极泥。火法工艺具有处理能力大、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但其也存在工艺流程长、返渣多、投资大、生产周期长等不足。并且在火法还原熔炼和氧化精炼过程中有大量的砷、铅、锑、硒等烟气排放,严重地污染了环境。近年来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及冶炼厂研究出用湿法处理阳极泥的方法,工艺流程较为简单、中间产品少、建厂投资少、资金周转快,能有效的综合利用阳极泥中的有用金属。如中国专利90109944.9公开了一种由“铅阳极泥制取硝酸银、回收铜、铅、锑的方法”,是将由硝酸浸出后的滤渣再用盐酸浸出,后用硫酸沉铅,水解盐酸浸出液,碱洗水解所得滤渣,再经盐酸沉银、氨浸、络合、还原等。其还存在工序复杂,硝酸耗量较大,费用高,银的回收率较低等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而推出一种酸耗小、成本低、银的回收率较高、污染小,并能从各类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该方法包括用盐酸浸铜浸锑的制取工艺,具体工艺是1.用液固比为3∶1~6∶1,3N~5.5N的盐酸在60~90℃下浸出1~2小时,除去阳极泥中的铜、锑,经水解回收锑,用铁屑置换出铜;2.滤渣中加入渣重3~10%的氯酸钠,用液固比为3∶1~5∶1,0.3N~1N的盐酸和渣重2~12%的氯化钠在60~90℃下浸出1~3小时后过滤,滤液用草酸或亚硫酸铁或二氧化硫还原出海绵金;3.将氯酸钠浸出渣用液固比为3∶1~6∶1,3N~5N的氨水在20~60℃下分二次浸出1~3小时后过滤,滤液加过量1.2~2倍的活性炭或活性铝还原得出海绵银。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盐酸浸锑、铜铅阳极泥中锑主要是以金属锑和三氯化锑的形式存在,而只有少量是呈锑合金存在。在铅阳极泥中加入液固比为5∶1,浓度为4N的盐酸在75~90℃的温度下浸出1~1.5小时。在浸出过程中三氧化二锑与盐酸反应,形成三氯化锑溶液如金属锑也与盐酸反应,形成三氯化锑溶液,如阳极泥中的铜主要呈金属铜存在,部分以碱式碳酸铜存在,铜和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形成氯化亚铜溶液,如在该过程中,95%以上的锑、铜被浸出,通过真空过滤将锑、铜氯化物与含银滤液合并分离,此时银的浸出率低于1%。二、氯化浸金经盐酸浸出锑、铜后,浸渣中主要组份为银、金、铅化合物,在该盐酸介质中加入按渣重计过量4~6%的氯酸钠,再加入渣重6~10%的氯化钠和浓度为0.5N~0.6N、液固比为4∶1的盐酸浸出金,浸出温度为75~85℃,时间为1.5~2.5小时。在此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氯酸钠与盐酸作用后生成次氯酸,次氯酸立即分解生成活性氧而使金、银氧化。此时金形成络离子进入溶液,氧化后的银与氧和氯结合生成溶度积很低的氯化银沉淀进入渣中。由于氯化浸金时工业氯化钠的浓度为40g/L左右,盐酸介质浓度为0.5N~0.6N,难以形成-,所以银几乎不被浸出。氯化时,渣中的含铜量还进一步下降。其氯化的目的是使银基本上全部转化为氯化银。三、氨浸工艺经过氯化处理后,渣中的银绝大部分转化为氯化银,铅转化为二氯化铅,此时在渣中加入浓度为3N~4N,液固比为5∶1的氨水进行二段氨浸,浸出温度为40~55℃,时间为1.2~1.8小时。将第一次氨浸后的滤渣再进行二次氨浸,以确保氯化银完全转化为氨银络离子,其反应如下由于二氯化铅不与氨水络合,故氨浸液为Ag(NH3)2+。四、银还原工艺氯化银经络合反应后产出的Ag(NH3)2用过量1.5倍的脱氯剂如活性炭或活性铝在不锈钢反应釜中进行还原,还原过程发生如下反应还原后得出的海绵银经过滤再进行二次蒸馏水洗,干燥后得含银99.0%以上的海绵银。将海绵银经洗涤后与试剂级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银,反应式如下将20升二次蒸馏水在反应釜中加入11~13升65%的试剂级硝酸银,与8~11公斤的海绵银反应,经蒸发、结晶、过滤、烘干后即可得试剂级硝酸银。经中试试验的结果见下表< <p>本专利技术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用盐酸作为浸出剂提高了铜、锑的浸出效果,也不需要添加氧化剂,可使铜、锑与银、金、铅有效地分离。在氯酸钠-盐酸-氯化钠浸金过程中,由于氯酸钠与盐酸作用后生成的次氯酸立即分解成活性氧,并使金、银氧化,此时金形成络离子进入溶液,而银与氧和氯结合生成溶度积很低的氯化银沉淀,存在于渣中,为氨络合银作好准备。氯化银经络合后产生的银氨络合物用过量1.5倍的活性炭或活性铝还原出海绵银,银的直收率为96%以上。海绵银经洗涤后加入硝酸银可直接制得分析纯或工业纯级硝酸银。该方法浸出时间短,浸出效果好,酸耗小、成本低、污染较小、海绵银的银含量可达99.3%以上,能产出符合GB670~86标准的分析纯级硝酸银,适合于各类铅阳极泥的处理。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用盐酸浸铜浸锑,其特征是1.1用液固比为3∶1~6∶1,3N~5.5N的盐酸在60~90℃下浸出1~2小时,除去阳极泥中的铜、锑、经水解回收锑,用铁屑置换出铜;1.2滤渣中加入渣重3~10%的氯酸钠,用液固比为3∶1~5∶1,0.3N~1N的盐酸和渣重2~12%的氯化钠在60~90℃下浸出1~3小时后过滤,滤液用草酸或亚硫酸铁或二氧化硫还原出海绵金;1.3将氯酸钠浸出渣用液固比为3∶1~6∶1,3N~5N的氨水在20~60℃下分二次浸出1~3小时后过滤,滤液加过量1.2~2倍的活性炭或活性铝还原得出海绵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1.1中所说盐酸浸出的液固比为4∶1~6∶1,浓度为4N~5N,浸出温度最好为75~9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1.2中所说氯酸钠的重量为渣重的5~10%,盐酸浓度为0.5~0.8N,液固比为3.5∶1~4.5∶1,氯化钠的用量为渣重的4~11%,浸出温度为70~90℃,浸出时间为1~2.5小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1.3中所说氨水的浓度为3N~4N,液固比为4∶1~5∶1,在30~55℃的条件下进行氨浸。全文摘要一种,采用盐酸浸出锑、铜和氯酸钠-盐酸-氯化钠浸出金以及氨浸产出海绵银的工艺,浸出时间短,浸出效果好,酸耗小、成本低、污染小,可有效地浸出锑、铜、银、金、铅,海绵银的直收率达96%以上,含银量为99.3%,可直接制得分析纯级硝酸银,适合于各类铅阳极泥的处理。文档编号B28B7/22GK1119678SQ9410474公开日1996年4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10日专利技术者王广文, 张文钲, 丁育民 申请人:陕西深华金属材料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银、金、锑、铜、铅的方法,包括用盐酸浸铜浸锑,其特征是:1.1用液固比为3∶1~6∶1,3N~5.5N的盐酸在60~90℃下浸出1~2小时,除去阳极泥中的铜、锑、经水解回收锑,用铁屑置换出铜;1.2滤渣中加入渣重 3~10%的氯酸钠,用液固比为3∶1~5∶1,0.3N~1N的盐酸和渣重2~12%的氯化钠在60~90℃下浸出1~3小时后过滤,滤液用草酸或亚硫酸铁或二氧化硫还原出海绵金;1.3将氯酸钠浸出渣用液固比为3∶1~6∶1,3N~5N的氨水在 20~60℃下分二次浸出1~3小时后过滤,滤液加过量1.2~2倍的活性炭或活性铝还原得出海绵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文张文钲丁育民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深华金属材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