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1723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包括U型架,增压器,氢气罐,连通管,阀门,连接头结构,蓄能器主体,升降座结构和防护箱结构,所述的增压器安装在U型架的上表面;所述的氢气罐放置在U型架的右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连接头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增加了该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的密封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出现轻易脱落的问题,通过升降座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方便的支撑起该蓄能器主体,同时也避免了蓄能器主体因压力过大而导致脱落的问题,通过防护箱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方便的对该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起到防护的作用,同时也避免了蓄能器主体损坏后,出现使工作人员受到伤害的问题。

An accumulator pressure test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ccumulator pressure testing equipment, including a U frame, a supercharger, a hydrogen tank, a connecting pipe, a valve, a connecting head structure, an accumulator body, a lifting seat structure and a protective box structure. The supercharger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 type frame, and the hydrogen tank is placed on the right end of the U fram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sealing effect of the accumulator is increased by the setting of the connecting head structure, and the problem of easily falling off is avoided at the same time. By setting up the structure of the lift seat, it is beneficial to support the main body of the accumulator and avoid the accumulator body. The problem that the pressure is too large to fall off, through the setting of the protective box structure,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accumulator to pressure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avoids the damage to the staff after the accumulator is dama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
本技术属于液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试验方式中,是使用静态试验方式检测蓄能器的耐压及密封性能的,然而,随着蓄能器应用领域的拓展,蓄能器可以应用于动态的,目前市场需要动态状况下使用蓄能器,例如:风力发电轮毂蓄能器,需要运动状态下的蓄能器装置,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110195498.8的一种用于对蓄能器的性能进行动态检测的检测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液压动力源、蓄能器支架、用于将液压动力源输出的液压油分流至各个蓄能器的液压分流装置、驱动蓄能器支架转动的驱动装置以及设置于蓄能器上的球阀和压力表,液压动力源通过液压胶管连接液压分流装置,在蓄能器支架上设置有计数传感器,计数传感器与数据检测记录装置连接,液压分流装置与蓄能器的蓄能安全阀通过液压管路连接,具有蓄能器动态试验装置能够在蓄能器转动状态下对蓄能器的性能进行检测,提高了蓄能器性能检测的准确性的优点。但是,现有的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还存在着密封效果差且容易出现泄漏、压力过大且容易掉落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以解决现有的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密封效果差且容易出现泄漏、压力过大且容易掉落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包括U型架,增压器,氢气罐,连通管,阀门,连接头结构,蓄能器主体,升降座结构和防护箱结构,所述的增压器安装在U型架的上表面;所述的氢气罐放置在U型架的右端;所述的连通管一端与增压器连接,另一端与氢气罐连接;所述的阀门安装在连通管上;所述的连接头结构穿过U型架安装在增压器下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蓄能器主体螺纹连接在连接头结构的下端;所述的升降座结构焊接在防护箱结构的上表面;所述的防护箱结构焊接在U型架内侧的下方;所述的连接头结构包括防护盒盒体,连通腔,第一密封管,密封腔,密封筒,冲压管,螺纹管,密封环,紧固片和第二密封管,所述的连通腔开设在防护盒盒体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密封管焊接在防护盒盒体上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密封腔开设在第一密封管内部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密封筒插接在密封腔内;所述的冲压管分别插接在密封筒和连通腔内;所述的螺纹管焊接在冲压管的下表面;所述的密封环套接在螺纹管外壁的横向中间部位;所述的紧固片分别焊接在防护盒盒体下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优选的,所述的升降座结构包括套管,伸缩杆,调节螺栓,放置板,固定座,防护层和插接腔,所述的伸缩杆插接在套管的上部,并通过调节螺栓固定住,所述的放置板焊接在伸缩杆的顶部;所述的固定座焊接在放置板上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防护层胶接在插接腔的内壁上;所述的插接腔开设在固定座内部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箱结构包括底座,支撑块,防护板,保护层,密封门和把手,所述的支撑块分别焊接在底座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防护板焊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的保护层分别胶接在防护板和密封门的内壁上;所述的把手焊接在密封门左表面的中上部。优选的,所述的冲压管下表面的螺纹管螺纹连接有蓄能器主体,所述的螺纹管和蓄能器主体固定有密封环。优选的,所述的防护盒盒体内的连通腔与密封腔连通,所述的密封腔通过密封筒密封住,所述的防护盒盒体下表面的紧固片设置为倾斜状,所述的紧固片与紧固片之间插接有第二密封管。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座和插接腔分别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的插接腔内壁上防护层具体采用天然橡胶层。优选的,所述的套管和伸缩杆相适配,并通过调节螺栓固定住。优选的,所述的防护板内壁上的保护层具体采用天然橡胶层,所述的保护层宽度为二厘米至四厘米,所述的保护层内镶嵌有不锈钢板。优选的,所述的密封门合页安装在防护板的左表面,所述的密封门左表面把手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字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所述的冲压管下表面的螺纹管螺纹连接有蓄能器主体,所述的螺纹管和蓄能器主体固定有密封环,有利于增加了该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的密封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出现轻易脱落的问题。2.本技术中,所述的防护盒盒体内的连通腔与密封腔连通,所述的密封腔通过密封筒密封住,所述的防护盒盒体下表面的紧固片设置为倾斜状,所述的紧固片与紧固片之间插接有第二密封管,有利于增加了该连接头结构密封效果。3.本技术中,所述的固定座和插接腔分别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的插接腔内壁上防护层具体采用天然橡胶层,有利于更加合理的支撑该蓄能器主体。4.本技术中,所述的套管和伸缩杆相适配,并通过调节螺栓固定住,有利于方便的支撑起该蓄能器主体,同时也避免了蓄能器主体因压力过大而导致脱落的问题。5.本技术中,所述的防护板内壁上的保护层具体采用天然橡胶层,所述的保护层宽度为二厘米至四厘米,所述的保护层内镶嵌有不锈钢板,有利于方便的对该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起到防护的作用,同时也避免了蓄能器主体损坏后,出现使工作人员受到伤害的问题。6.本技术中,所述的密封门合页安装在防护板的左表面,所述的密封门左表面把手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字防滑纹,有利于更加合理的使用该防护箱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升降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防护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U型架;2、增压器;3、氢气罐;4、连通管;5、阀门;6、连接头结构;61、防护盒盒体;62、连通腔;63、第一密封管;64、密封腔;65、密封筒;66、冲压管;67、螺纹管;68、密封环;69、紧固片;610、第二密封管;7、蓄能器主体;8、升降座结构;81、套管;82、伸缩杆;83、调节螺栓;84、放置板;85、固定座;86、防护层;87、插接腔;9、防护箱结构;91、底座;92、支撑块;93、防护板;94、保护层;95、密封门;96、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包括U型架1,增压器2,氢气罐3,连通管4,阀门5,连接头结构6,蓄能器主体7,升降座结构8和防护箱结构9,所述的增压器2安装在U型架1的上表面;所述的氢气罐3放置在U型架1的右端;所述的连通管4一端与增压器2连接,另一端与氢气罐3连接;所述的阀门5安装在连通管4上;所述的连接头结构6穿过U型架1安装在增压器2下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蓄能器主体7螺纹连接在连接头结构6的下端;所述的升降座结构8焊接在防护箱结构9的上表面;所述的防护箱结构9焊接在U型架1内侧的下方;所述的连接头结构6包括防护盒盒体61,连通腔62,第一密封管63,密封腔64,密封筒65,冲压管66,螺纹管67,密封环68,紧固片69和第二密封管610,所述的连通腔62开设在防护盒盒体61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密封管63焊接在防护盒盒体61上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密封腔64开设在第一密封管63内部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密封筒65插接在密封腔64内;所述的冲压管66分别插接在密封筒65和连通腔62内;所述的螺纹管67焊接在冲压管66的下表面;所述的密封环68套接在螺纹管67外壁的横向中间部位;所述的紧固片69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包括U型架(1),增压器(2),氢气罐(3),连通管(4),阀门(5),连接头结构(6),蓄能器主体(7),升降座结构(8)和防护箱结构(9),所述的增压器(2)安装在U型架(1)的上表面;所述的氢气罐(3)放置在U型架(1)的右端;所述的连通管(4)一端与增压器(2)连接,另一端与氢气罐(3)连接;所述的阀门(5)安装在连通管(4)上;所述的连接头结构(6)穿过U型架(1)安装在增压器(2)下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蓄能器主体(7)螺纹连接在连接头结构(6)的下端;所述的升降座结构(8)焊接在防护箱结构(9)的上表面;所述的防护箱结构(9)焊接在U型架(1)内侧的下方;所述的连接头结构(6)包括防护盒盒体(61),连通腔(62),第一密封管(63),密封腔(64),密封筒(65),冲压管(66),螺纹管(67),密封环(68),紧固片(69)和第二密封管(610),所述的连通腔(62)开设在防护盒盒体(61)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密封管(63)焊接在防护盒盒体(61)上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密封腔(64)开设在第一密封管(63)内部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密封筒(65)插接在密封腔(64)内;所述的冲压管(66)分别插接在密封筒(65)和连通腔(62)内;所述的螺纹管(67)焊接在冲压管(66)的下表面;所述的密封环(68)套接在螺纹管(67)外壁的横向中间部位;所述的紧固片(69)分别焊接在防护盒盒体(61)下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包括U型架(1),增压器(2),氢气罐(3),连通管(4),阀门(5),连接头结构(6),蓄能器主体(7),升降座结构(8)和防护箱结构(9),所述的增压器(2)安装在U型架(1)的上表面;所述的氢气罐(3)放置在U型架(1)的右端;所述的连通管(4)一端与增压器(2)连接,另一端与氢气罐(3)连接;所述的阀门(5)安装在连通管(4)上;所述的连接头结构(6)穿过U型架(1)安装在增压器(2)下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蓄能器主体(7)螺纹连接在连接头结构(6)的下端;所述的升降座结构(8)焊接在防护箱结构(9)的上表面;所述的防护箱结构(9)焊接在U型架(1)内侧的下方;所述的连接头结构(6)包括防护盒盒体(61),连通腔(62),第一密封管(63),密封腔(64),密封筒(65),冲压管(66),螺纹管(67),密封环(68),紧固片(69)和第二密封管(610),所述的连通腔(62)开设在防护盒盒体(61)的内部;所述的第一密封管(63)焊接在防护盒盒体(61)上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密封腔(64)开设在第一密封管(63)内部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密封筒(65)插接在密封腔(64)内;所述的冲压管(66)分别插接在密封筒(65)和连通腔(62)内;所述的螺纹管(67)焊接在冲压管(66)的下表面;所述的密封环(68)套接在螺纹管(67)外壁的横向中间部位;所述的紧固片(69)分别焊接在防护盒盒体(61)下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器打压实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座结构(8)包括套管(81),伸缩杆(82),调节螺栓(83),放置板(84),固定座(85),防护层(86)和插接腔(87),所述的伸缩杆(82)插接在套管(81)的上部,并通过调节螺栓(83)固定住,所述的放置板(84)焊接在伸缩杆(82)的顶部;所述的固定座(85)焊接在放置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川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奥其蓄能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