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和玻碳电极生产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81120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8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包括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电机架、用于将电机架固定于机箱前面板且贯穿电机架的信号螺丝、参比电极螺丝以及对电极螺丝、固定于电机架且沿垂直于地面方向分别延伸的池转杆和定高柱、固定于电机架的直流电机、电连接于直流电机的电极座、沿池转杆移动的电解池组件、用于夹持参比电极并沿池转杆移动的参比电极固定夹以及用于夹持对电极并沿定高柱移动的对电极固定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碳电极生产工艺,采用碳纤维束提升了所述玻碳电极的导电性能与对阴、阳离子的吸附能力。与相关技术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和玻碳电极生产工艺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导电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和玻碳电极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化学分析仪、溶出分析仪以及血铅分析仪的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和玻碳电极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三电极旋转电极采用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对待检测液体进行电化学分析,从而检测出待检测液体中的成分与含量,所述三电极旋转电极在化学分析和医学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中,所述三电极旋转电极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工作电极的直流电机、用于分别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机、所述工作电极、所述参比电极以及所述对电极的控制电路以及电解池组件;所述工作电极与所述参比电极形成回路,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工作电极的电位,从而控制所述工作电极与所述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所述待检测液体中的不同成分根据该电位差的大小而发生不同反应;所述工作电极与所述对电极形成回路,所述对电极将该回路中通过的电流反馈至控制电路,同时防止所述工作电极与所述参比电极形成的回路内流过过大的电流而影响检测结果。相关技术中,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直流电机、所述工作电极、所述参比电极、所述对电极以及所述电解池组件分开设置,当使用过程中,需将所述三电极旋转电极安装于机箱内时,由于所述三电极旋转电极复杂且零散的结构,而需要进行复杂的安装过程。相关技术中心采用的工作电极与对电极是金属基电极,由于金属基电极化学性能不够稳定,适用范围受到待检测液体的限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和玻碳电极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和玻碳电极生产工艺,提升待检测设备无线吞吐量的良率并提升待检测设备无线吞吐量测试的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包括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电机架、用于将所述电机架固定于机箱前面板的信号螺丝、参比电极螺丝以及对电极螺丝、固定于所述电机架且沿垂直于水平面方向分别延伸的池转杆和定高柱、固定于所述电机架的直流电机、电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机的电极座、套设于所述池转杆并沿所述池转杆移动的电解池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参比电极并沿所述池转杆移动的参比电极固定夹以及用于夹持所述对电极并沿所述定高柱移动的对电极固定夹;所述参比电极固定夹套设于所述池转杆且位于所述电机架与所述电解池组件之间,所述工作电极连接于所述电极座并由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所述工作电极包括玻碳导电柱、玻碳柱、连接于所述玻碳柱与所述玻碳导电柱之间的导电弹簧以及串设于所述导电弹簧中央的碳纤维,所述玻碳导电柱连接于所述电极座;所述电机的电源线贯穿所述信号螺丝。优选的,所述信号螺丝是空心螺丝。优选的,所述电机架包括与所述机箱前面板所在平面平行的固定板和由所述固定板垂直衍生的支撑板,所述机箱前面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绝缘垫片,所述支撑板所在平面且平行于水平面,所述信号螺丝、所述参比电极螺丝以及所述对电极螺丝同时贯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机箱前面板,所述直流电机贯穿所述支撑板,所述池转杆和所述定高柱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板。优选的,所述直流电机为钢管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包括长轴和短轴,所述电极座安装于所述直流电机的所述长轴,所述直流电机的所述短轴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直流电机工作的双碳触点。优选的,所述参比电极包括用于与所述参比电极螺丝连接的参比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参比电极固定夹的参比电极本体以及电连接于所述参比电极端子与所述参比电极本体之间的第一导线;所述对电极包括用于与所述对电极螺丝连接到对电极端子、固定于所述对电极固定夹的对电极本体以及电连接于所述对电极端子与所述对电极本体之间的第二导线。优选的,所述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还包括分别串设于所述参比电极螺丝和所述对电极螺丝第一连接焊片与第二焊片,所述第一连接焊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焊片均位于所述机箱外,所述参比电极端子与所述对电机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参比电极螺丝与所述对电极螺丝的位于所述机箱内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焊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焊片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电路。优选的,所述电解池组件包括部分包设所述池转杆的池台套,固定于所述池台套的池台、承载于所述池台的电解池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池台套沿所述池转杆移动的调节部。本专利技术还挺一种玻碳电极生产工艺,所述玻碳电极为如上所述的工作电极,所述玻碳电极包括电极套管、收容于所述电极套管内的玻碳柱、导电弹簧以及碳纤维束、一端收容于所述电极套管的导电柱、收容所述导电柱的另一端的收缩管保护套以及贯穿所述导电柱与所述收缩管保护套的长针;所述玻碳电极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电极套管的一端钻取玻碳孔;用150摄氏度的热风对所述电极套进行预加热;将所述玻碳柱的一端插入所述玻碳孔;用150摄氏度的热风吹所述玻碳柱和所述电极套管1分钟;热压所述玻碳柱;吸取胶水填充所述玻碳柱和所述玻碳孔之间的缝隙;抛光所述玻碳柱的外露的端面;将所述碳纤维束与所述导电弹簧塞入所述电极套管;压入所述导电柱;吸取少量胶水密封所述导电柱与收缩管保护套之间的缝隙;检验所述玻碳电极的通断并精磨所述电极套管的外径。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将参比电极、对电极和电解池组件分别通过参比电极固定夹、对电极固定夹、池转杆和定高柱而活动的连接于电机架,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方便的对所述参比电极、所述对电极和所述电解池组件进行升降操作,而无需进行重新组装步骤,从而大大的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通过将直流电机的电源线穿过信号螺丝而连接至位于机箱中的控制电路,使组装方便且线路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碳电极加工工艺中,采用碳纤维束提升了所述玻碳电极的导电性能与对阴、阳离子的吸附能力,同时提升了所述玻碳电极的柔软性和耐腐蚀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未安装直流电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中直流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中工作电极的透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中信号螺丝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中参比电极螺丝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双碳触点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玻碳电极生产工艺的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2,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未安装直流电机时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100。所述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100包括机箱前面板1、电机架2、直流电机3、双碳触点4、工作电极5、参比电极6、对电极7、电解池组件8以及控制电路(未图示)。在安装所述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100过程中,在所述机箱前面板与所述电机架2上钻取3个通孔,3个所述通孔内分别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和玻碳电极生产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电机架、用于将所述电机架固定于机箱前面板的信号螺丝、参比电极螺丝以及对电极螺丝、固定于所述电机架且沿垂直于水平面方向分别延伸的池转杆和定高柱、固定于所述电机架的直流电机、电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机的电极座、套设于所述池转杆并沿所述池转杆移动的电解池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参比电极并沿所述池转杆移动的参比电极固定夹以及用于夹持所述对电极并沿所述定高柱移动的对电极固定夹;所述参比电极固定夹套设于所述池转杆且位于所述电机架与所述电解池组件之间,所述工作电极连接于所述电极座并由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所述工作电极包括玻碳导电柱、玻碳柱、连接于所述玻碳柱与所述玻碳导电柱之间的导电弹簧以及串设于所述导电弹簧中央的碳纤维,所述玻碳导电柱连接于所述电极座;所述电机的电源线贯穿所述信号螺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电机架、用于将所述电机架固定于机箱前面板的信号螺丝、参比电极螺丝以及对电极螺丝、固定于所述电机架且沿垂直于水平面方向分别延伸的池转杆和定高柱、固定于所述电机架的直流电机、电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机的电极座、套设于所述池转杆并沿所述池转杆移动的电解池组件、用于夹持所述参比电极并沿所述池转杆移动的参比电极固定夹以及用于夹持所述对电极并沿所述定高柱移动的对电极固定夹;所述参比电极固定夹套设于所述池转杆且位于所述电机架与所述电解池组件之间,所述工作电极连接于所述电极座并由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所述工作电极包括玻碳导电柱、玻碳柱、连接于所述玻碳柱与所述玻碳导电柱之间的导电弹簧以及串设于所述导电弹簧中央的碳纤维,所述玻碳导电柱连接于所述电极座;所述电机的电源线贯穿所述信号螺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螺丝是空心螺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架包括与所述机箱前面板所在平面平行的固定板和由所述固定板垂直衍生的支撑板,所述机箱前面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绝缘垫片,所述支撑板所在平面且平行于水平面,所述信号螺丝、所述参比电极螺丝以及所述对电极螺丝同时贯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机箱前面板,所述直流电机贯穿所述支撑板,所述池转杆和所述定高柱分别固定于所述支撑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机为钢管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包括长轴和短轴,所述电极座安装于所述直流电机的所述长轴,所述直流电机的所述短轴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直流电机工作的双碳触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电极旋转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比电极包括用于与所述参比电极螺丝连接的参比电极端子、固定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兰张榕张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