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纱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6296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1 18:14
一种落纱小车,包括拔纱机构、插管机构和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地面行走机构和挂靠行走机构,地面行走机构设置在车体底部,挂靠行走机构包括相平行的导向轨、承重导轨、定位轮和行走轮,导向轨包括上下设置在细纱机机架上的导向轨Ⅰ和导向轨Ⅱ,承重导轨支撑在地面上,车体一侧的定位轮包括定位轮Ⅰ和定位轮Ⅱ,定位轮Ⅰ的滚动面与导向轨Ⅰ内侧面相贴合,定位轮Ⅱ的滚动面与导向轨Ⅱ外侧面相贴合,使车体竖直挂靠在细纱机上。本装置小车的行走轮低于小车重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导向轨起行走导向定位作用,与地面及细纱机脚座连接的承重导轨承受小车绝大部分重量,减轻了细纱机龙筋的受力,避免其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变形。

A dash trolley

A spinning trolley, including a pullout mechanism, an intubation mechanism and a walking mechanism. The walking mechanism consists of a ground walking mechanism and a walking mechanism. The ground walking mechanism is set at the bottom of the car body. The walk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parallel guide rail, a load-bearing guide, a positioning wheel and a walking wheel. The guide rail includes a yarn at the bottom and up and down. The guide rail I and guide rail II on the machine frame are supported on the ground. The positioning wheel on the side of the car body includes the positioning wheel I and the positioning wheel II. The rolling surface of the positioning wheel I is fitted to the inner face of the guide rail I, the rolling surface of the positioning wheel II is fitted to the lateral face of the guide rail II, so that the body is vertically attached to the spinning frame. The walking wheel of this device is lower than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trolley. It has good stability. The guide rail has the function of walking guidance and orientation, and the bearing rail connecting the ground and the spun frame foot bears most of the weight of the trolley, alleviates the force of the dragline of the spinning frame and avoids the deformation after a long time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纱小车
本技术属于纺纱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落纱小车。
技术介绍
细纱落纱工作是细纱车间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将细纱机上满纱管取下,并断线、插上空纱管。落纱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或者相应的落纱机来完成,由于人工落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而且劳动强度大,并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目前主要采用落纱机来完成。落纱机也可以叫做落纱小车,一般具有拔纱机构、插管机构和行走机构,拔纱机构实现满纱管的抓取及收集,插管机构实现空管的有序载放,行走机构是配合拔纱、插管动作的自动定位及行走,在行走机构中往往需要设置相应的轨道,以供落纱小车能够沿轨道行走。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落纱小车与细纱机之间具有较近的距离,以便于顺利完成拔纱和插管的动作,需要将轨道与细纱机的龙筋连接,并将落纱小车挂靠在轨道上,这样小车的重量就会落在轨道上,经长时间使用,就会造成细纱机龙筋变形和锭子移位,不仅影响细纱机的工作,也会影响落纱小车的平稳运行以及插管的准确性;同时落纱小车行驶动力轮一般设置于细纱机上部导轨上,即放置偏于小车整体重心上部,会造成受力不均匀,存在磨损快,行驶不稳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落纱小车,对落纱小车的行走机构进行改进和优化,将小车行走动力轮设置于小车底部,采用地面导轨承受小车绝大部分重量,上端导轨起行走导向定位作用,大大减轻细纱机龙筋的受力,以避免细纱机龙筋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变形,提高落纱小车的运行稳定性和工作的准确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落纱小车,包括拔纱机构、插管机构和行走机构,拔纱机构、插管机构设置于小车车体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地面行走机构和挂靠行走机构,地面行走机构设置在小车车体底部,所述挂靠行走机构包括导向轨、承重导轨、定位轮和行走轮,导向轨包括导向轨Ⅰ和导向轨Ⅱ,导向轨Ⅰ和导向轨Ⅱ上下平行设置在细纱机机架上,承重导轨支撑在地面上,与导向轨Ⅰ及导向轨Ⅱ平行;所述定位轮设置在小车车体一侧,包括定位轮Ⅰ和定位轮Ⅱ,定位轮Ⅰ的滚动面与导向轨Ⅰ的内侧面相贴合,定位轮Ⅱ的滚动面与导向轨Ⅱ的外侧面相贴合,使落纱小车竖直挂靠在细纱机上,并将行走轮支撑在承重导轨的顶面,行走轮由小车车体上的驱动机构驱动,带动落纱小车沿承重导轨移动。优选的,所述承重导轨到细纱机的距离大于导向轨Ⅰ及导向轨Ⅱ到细纱机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的定位轮Ⅰ为滚动轴承,所述的定位轮Ⅱ为耐磨铁轮,所述的行走轮为橡胶轮。优选的,所述导向轨Ⅰ、导向轨Ⅱ以及承重导轨上分别包覆有耐磨层。优选的,所述地面行走机构为安装在小车车体底部的定向轮。优选的,所述小车车体上设有挂靠行走机构的辅助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板和支撑轮,支撑轮通过升降板与升降机构连接,由升降机构升起或落下支撑轮使其顶在地面或与地面分离,以实现小车车体的升降。优选的,所述的行走轮具有轮槽,以卡在承重导轨的顶面。优选的,所述导向轨Ⅰ、导向轨Ⅱ分别通过固定座安装在细纱机的机架上,用以安装导向轨Ⅱ的固定座具有固定承重导轨的分支,该分支与地面进行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技术的落纱小车将小车行走动力轮设置于小车车身底部,使小车行走动力低于小车重心,在行走机构沿细纱机的长度方向完成逐次拔纱和插管的工作,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第二,本技术中行走机构中上端导向轨起行走导向定位作用,下部承重导轨承受小车绝大部分重量,承重导轨与地面及细纱机脚座连接,避免细纱机龙筋变形和锭子移位,更安全平稳;而现有技术中承重导轨是连接在细纱机龙筋上的,时间长了,容易造成龙筋变形和锭子移位;第三,本技术中定位轮Ⅰ为滚动轴承,行走轮为橡胶轮,这样既可以避免轮子和相应的导轨之间出现打滑现象,又保证落纱小车在行走中的稳定性;第四,本技术中承重导轨到细纱机的距离大于导向轨Ⅰ及导向轨Ⅱ到细纱机的距离,这样可以使承重导轨更多的承受落纱小车的重量,而减少导向轨Ⅰ及导向轨Ⅱ的受力,以避免细纱机龙筋因受力过大而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省去拔纱机构和插管机构后的侧视图;图中标记:1、小车车体,2、拔纱机构,3、插管机构,4、行走机构,5、导向轨Ⅰ,6、导向轨Ⅱ,7、承重导轨,8、定位轮Ⅰ,9、定位轮Ⅱ,10、行走轮,11、定向轮,2、固定座,13、支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落纱小车,包括拔纱机构2、插管机构3和行走机构4,其中拔纱机构2和插管机构3均设置于小车车体1上,拔纱机构2具有抓纱气囊,连接抓纱气囊的机械臂通过三坐标运动机构实现横向、纵向及竖向的移动和调节,进而实现满纱管的多锭连续拔纱,并在拔纱机构2的下方设有用以承接满纱管的收集箱,所述插管机构3可实现空纱管的有序载放;所述的行走机构4包括地面行走机构和挂靠行走机构,地面行走机构为设置在小车车体1底部的定向轮11,所述挂靠行走机构包括导向轨、承重导轨7、定位轮和行走轮10,导向轨包括导向轨Ⅰ5和导向轨Ⅱ6,导向轨Ⅰ5和导向轨Ⅱ6通过各自的固定座12上下平行设置在细纱机机架上,承重导轨7安装在地面上,与导向轨Ⅰ5及导向轨Ⅱ6平行,并且承重导轨7到细纱机的距离大于导向轨Ⅰ5及导向轨Ⅱ6到细纱机的距离;所述定位轮设置在小车车体1一侧,包括定位轮Ⅰ8和定位轮Ⅱ9,定位轮Ⅰ8采用滚动轴承,其滚动面与导向轨Ⅰ5的内侧面相贴合,导向轨Ⅰ5的内侧面是指导向轨Ⅰ5朝向细纱机的一面,定位轮Ⅱ9的滚动面与导向轨Ⅱ6的外侧面相贴合,导向轨Ⅱ6的外侧面是指导向轨Ⅱ6背离细纱机的一面,通过定位轮Ⅰ8与导向轨Ⅰ5的配合以及定位轮Ⅱ9与导向轨Ⅱ6的配合,使落纱小车竖直挂靠在细纱机上,并将行走轮10支撑在承重导轨7上,行走轮10由小车车体1上的驱动机构驱动,带动落纱小车沿承重导轨7移动,其中定位轮Ⅱ9为耐磨铁轮和行走轮10为橡胶轮,同时行走轮10设有轮槽以卡在承重导轨7的顶面,并在导向轨Ⅰ5、导向轨Ⅱ6以及承重导轨7上分别包覆有耐磨层。优选的,所述的挂靠行走机构还包括辅助装置,辅助装置设置在落纱小车行走方向的前后两端,包括气缸、升降板和支撑轮13,气缸设置在小车车体1内,升降板与气缸连接,支撑轮13安装在升降板的两端,由气缸驱动支撑轮支撑在地面上以实现小车车体1升高或降低,小车车体1的升高可以使得小车车体1靠近细纱机以便能够挂在相应的轨道上,然后由气缸收起支撑轮13,落下小车车体1使得定位轮、行走轮10与相对应的轨道接触,并且落纱小车在行走过程中底部的定向轮11与地面不接触。优选的,所述导向轨Ⅰ5、导向轨Ⅱ6可采用方管,承重导轨7可采用钢轨,导向轨Ⅰ5、导向轨Ⅱ6通过固定座12固定连接在细纱机上,用以安装导向轨Ⅱ6的固定座具有固定承重导轨7的分支,该分支通过调节螺栓与地面支撑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落纱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落纱小车,包括小车车体(1)、拔纱机构(2)、插管机构(3)和行走机构(4),拔纱机构(2)和插管机构(3)设置于小车车体(1)上,所述行走机构(4)包括地面行走机构和挂靠行走机构,地面行走机构设置在小车车体(1)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行走机构包括导向轨、承重导轨(7)、定位轮和行走轮(10),导向轨包括导向轨Ⅰ(5)和导向轨Ⅱ(6),导向轨Ⅰ(5)和导向轨Ⅱ(6)上下平行设置在细纱机机架上,承重导轨(7)支撑在地面上,与导向轨Ⅰ(5)及导向轨Ⅱ(6)平行;所述定位轮设置在小车车体(1)一侧,包括定位轮Ⅰ(8)和定位轮Ⅱ(9),定位轮Ⅰ(8)的滚动面与导向轨Ⅰ(5)的内侧面相贴合,定位轮Ⅱ(9)的滚动面与导向轨Ⅱ(6)的外侧面相贴合,使落纱小车竖直挂靠在细纱机机架上,并将行走轮(10)支撑在承重导轨(7)的顶面,行走轮(10)由小车车体(1)上的驱动机构驱动,带动落纱小车沿承重导轨(7)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纱小车,包括小车车体(1)、拔纱机构(2)、插管机构(3)和行走机构(4),拔纱机构(2)和插管机构(3)设置于小车车体(1)上,所述行走机构(4)包括地面行走机构和挂靠行走机构,地面行走机构设置在小车车体(1)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行走机构包括导向轨、承重导轨(7)、定位轮和行走轮(10),导向轨包括导向轨Ⅰ(5)和导向轨Ⅱ(6),导向轨Ⅰ(5)和导向轨Ⅱ(6)上下平行设置在细纱机机架上,承重导轨(7)支撑在地面上,与导向轨Ⅰ(5)及导向轨Ⅱ(6)平行;所述定位轮设置在小车车体(1)一侧,包括定位轮Ⅰ(8)和定位轮Ⅱ(9),定位轮Ⅰ(8)的滚动面与导向轨Ⅰ(5)的内侧面相贴合,定位轮Ⅱ(9)的滚动面与导向轨Ⅱ(6)的外侧面相贴合,使落纱小车竖直挂靠在细纱机机架上,并将行走轮(10)支撑在承重导轨(7)的顶面,行走轮(10)由小车车体(1)上的驱动机构驱动,带动落纱小车沿承重导轨(7)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纱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导轨(7)到细纱机的距离大于导向轨Ⅰ(5)及导向轨Ⅱ(6)到细纱机的距离。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东蔡玉龙张国强张勇郭振刚邬元海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方智测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