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233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其中,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包括:于检测到目标位置处于非正常状态时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一预定模式,并移动至当前所在平面的第一极限位置以获取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一垂直距离;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二预定模式,获取终端设备于当前状态下至水平面的第二垂直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垂直距离形成相对距离;获取所述目标位置的水平位移间距,根据所述相对距离、所述水平位移间距形成一控制信号输出。

A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综合学科。它集中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目前科技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目前机器人的移动方式包括轮式、履带式、步行、爬行、蠕动等。轮式、履带式运动本身已经成熟,对轮式、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主运动控制上,但是这两种方式对环境空间要求较高,因而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爬行和蠕动型机器人主要用于管道和其它狭窄空间内作业,具有良好的静、动态稳定性,但移动速度较慢。双足步行机器人与轮式、履带式机器人相比有许多突出的优越性:(1)双足步行机器人能适应各种地面且具有较高的逾越障碍的能力,能够方便的上下台阶及通过不平整、不规则或较窄的路面,它的移动“盲区”很小;(2)双足步行机器人的能耗很小。因为该机器人可具有独立的能源装置,因此在设计时就应充分考虑其能耗问题。机器人力学计算也表明,足式机器人的能耗通常低于轮式和履带式;(3)双足步行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工作空间。由于行走系统的占地面积小,而活动范围很大,所以为其配置的机械手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也可使机械手臂设计得较为短小紧凑;(4)双足直立行走是生物界难度最高的行走动作。但其步行性能却是其它步行结构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步行机器人的研制对机器人的结构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将有力地推进机器人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仿人机器人是工程上少有的高阶、非线性、非完整约束的多自由度系统。这对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及控制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实验平台,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很可能导致力学及控制领域中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另外,仿人机器人的研究还可以推动仿生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因此,仿人步行机器人的研制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双足机器人研究的众多问题之中,双足机器人的动作规划是机器人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能够得到像人一样稳定连续的双足步行、跨越障碍物等动作是双足机器人研究的最终目标。机器人顺利跨越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属于机器人复杂运动的一种,也是模拟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复杂运动。特别是机器人在户外操作时,机器人遇到不同高度的障碍物是在所难免。因此最大程度的减少被障碍物绊跌而带来的伤害,并在遇到障碍物时平稳跨过障碍物,继续向前行走,成了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具体地,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中,包括:于检测到目标位置处于非正常状态时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一预定模式,并移动至当前所在平面的第一极限位置以获取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一垂直距离;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二预定模式,获取终端设备于当前状态下至水平面的第二垂直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垂直距离形成相对距离;获取所述目标位置的水平位移间距,根据所述相对距离、所述水平位移间距形成一控制信号输出。优选地,上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采集器、第二采集器,所述第一采集器安装于第一预定位置,所述第二采集器安装于第二预定位置。优选地,上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中,于检测到目标位置处于非正常状态时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一预定模式,并移动至当前所在平面的第一极限位置以获取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一垂直距离;于检测到所述目标位置处于非正常状态下,通过第一采集器或第二采集器获取当前所在平面的第一极限位置数据,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采集器或所述第二采集器位于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数据匹配的位置;获取所述极限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一垂直距离。优选地,上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中,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二预定模式,获取终端设备于当前状态下至水平面的第二垂直距离具体包括: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极限位置,根据第二极限位置数据获取第一采集器或第二采集器至所述水平面的相对垂直距离;获取第一采集器或第二采集器当前的运动夹角,根据所述运动夹角、所述相对垂直距离计算形成第二垂直距离。优选地,上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中,获取所述目标位置的水平位移间距具体包括:分别获取移动终端第二预定位置至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一长度距离、至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第二长度距离;以及第一长度距离、第二长度距离之间的第二夹角;根据所述第一长度距离、第二长度距离和所述第二夹角计算形成所述水平位置间距。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其中,包括:检测单元,用以于检测到目标位置处于非正常状态时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一预定模式,并移动至当前所在平面的第一极限位置以获取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一垂直距离;或者,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二预定模式,获取终端设备于当前状态下至水平面的第二垂直距离;计算单元,用以根据所述第一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垂直距离形成相对距离;控制单元,用以获取所述目标位置的水平位移间距,根据所述相对距离、所述水平位移间距形成一控制信号输出。优选地,上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采集器、第二采集器,所述第一采集器安装于第一预定位置,所述第二采集器安装于第二预定位置。优选地,上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检测装置,用以于检测到所述目标位置处于非正常状态下,通过第一采集器或第二采集器获取当前所在平面的第一极限位置数据,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采集器或所述第二采集器位于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数据匹配的位置;第二检测装置,用以获取所述极限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一垂直距离。优选地,上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第三检测装置,用以于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极限位置,根据第二极限位置数据获取第一采集器或第二采集器至所述水平面的相对垂直距离;第一计算装置,用以获取第一采集器或第二采集器当前的运动夹角,根据所述运动夹角、所述相对垂直距离计算形成第二垂直距离。优选地,上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采集装置,分别获取移动终端第二预定位置至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一长度距离、至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第二长度距离;以及第一长度距离、第二长度距离之间的第二夹角;第二计算装置,根据所述第一长度距离、第二长度距离和所述第二夹角计算形成所述水平位置间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中,当所述相对距离、所述水平位移间距匹配终端设备的位移标准的状态下形成第一类控制命令,终端设备于第一类控制命令的作用下发生位移并越过目标位置;即对于终端设备可越过的障碍物进行逾越,提高了终端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强用户的体验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于检测到目标位置处于非正常状态时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一预定模式,并移动至当前所在平面的第一极限位置以获取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一垂直距离;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二预定模式,获取终端设备于当前状态下至水平面的第二垂直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垂直距离形成相对距离;获取所述目标位置的水平位移间距,根据所述相对距离、所述水平位移间距形成一控制信号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于检测到目标位置处于非正常状态时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一预定模式,并移动至当前所在平面的第一极限位置以获取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一垂直距离;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二预定模式,获取终端设备于当前状态下至水平面的第二垂直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垂直距离、所述第二垂直距离形成相对距离;获取所述目标位置的水平位移间距,根据所述相对距离、所述水平位移间距形成一控制信号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至少包括第一采集器、第二采集器,所述第一采集器安装于第一预定位置,所述第二采集器安装于第二预定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检测到目标位置处于非正常状态时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一预定模式,并移动至当前所在平面的第一极限位置以获取所述第一极限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一垂直距离;于检测到所述目标位置处于非正常状态下,通过第一采集器或第二采集器获取当前所在平面的第一极限位置数据,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采集器或所述第二采集器位于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数据匹配的位置;获取所述极限位置相对于水平面的第一垂直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终端设备工作于第二预定模式,获取终端设备于当前状态下至水平面的第二垂直距离具体包括:控制所述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极限位置,根据第二极限位置数据获取第一采集器或第二采集器至所述水平面的相对垂直距离;获取第一采集器或第二采集器当前的运动夹角,根据所述运动夹角、所述相对垂直距离计算形成第二垂直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获取所述目标位置的水平位移间距具体包括:分别获取移动终端第二预定位置至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一长度距离、至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第二长度距离;以及第一长度距离、第二长度距离之间的第二夹角;根据所述第一长度距离、第二长度距离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曼娄相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