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04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该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消声器,所述壳体限定第一空腔并具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其中,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消声器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口暴露在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第一空腔通过所述消声器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上述空气滤清器,具有更加紧凑的结构,且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滤清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
技术介绍
空气滤清器用于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用于为汽车发动机提供清洁的空气,以防止汽车发动机工作中吸入带有杂质颗粒的空气而增加磨蚀和损坏。由于汽车发动机通过进气系统吸入空气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为了减少噪音,进气系统中通常具有消声器。一般地,消声器安装在与空气滤清器相连的进气管上,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使得空气滤清器的结构更加紧凑问题,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消声器,所述壳体限定第一空腔并且具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其中,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消声器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口暴露在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第一空腔通过所述消声器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上述空气滤清器,消声器设置在壳体所限定的第一空腔内,消声器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与壳体上的第一出气口连接,第一进气口暴露在第一空腔中,第一空腔通过消声器与第一出气口连通,通过将消声器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空腔内,从而使得空气滤清器的结构更加紧凑,空气滤清器所占用的空间减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包括外壳、中心管及盖体;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开设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外壳具有开口,所述盖体用于遮盖所述开口,所述外壳和所述盖体共同形成第二空腔;所述中心管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中心管的管壁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共同形成谐振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还包括环绕所述中心管设置的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沿着所述中心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谐振腔划分成至少两个腔室,所述至少两个腔室分别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中心管的内部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隔板相对所述中心管的中心轴线横向取向,将所述谐振腔划分成至少两个所述腔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为多孔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和所述隔板一体成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部和与所述第一部相适配的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部与所述盖体一体成型,所述盖体遮盖所述开口时,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一部相配合而围绕所述中心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腔室的体积不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第一进气口到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方向,所述至少两个腔室的体积逐渐减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的与所述中心管的中心轴线延伸方向相同的侧壁上设有阶梯部,所述消声器通过所述阶梯部调节所述腔室的体积大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连通两个相邻的所述腔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隔板的边缘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盖体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滤芯将所述第一空腔划分成清洁侧和非清洁侧,所述消声器位于所述清洁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器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消声器与壳体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对消声器进行更换,同时,可以将消声器拆卸下来,从而更方便对消声器下方的第一空腔区域进行清洁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消声器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所示的消声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100包括壳体110和消声器120。壳体110限定第一空腔111,且壳体1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口112,第一出气口112与第一空腔111连通。消声器120设置在第一空腔111内,消声器120具有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与第一出气口112连接,第一进气口121暴露在第一空腔111中,第一空腔111通过消声器120与第一出气口112连通。空气滤清器100用于汽车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中,汽车发动机通过进气系统吸入空气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噪声在进气系统中传播,吸入的空气通过空气滤清器100进行过滤,从而为汽车发动机提供清洁的空气。从而空气在经过过滤后从第一出气口112流出的同时,消声器120对空气吸入时所产生的噪声进行降噪。通过将消声器120设置在壳体110所限定的第一空腔内,使得空气滤清器的结构更加紧凑,空气滤清器所占用的空间减少。其中,消声器120与壳体110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对消声器120进行拆装。如:消声器120可以通过螺栓与壳体110连接,或者消声器120也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与壳体110连接。消声器120与壳体110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对消声器120进行更换。同时,可以将消声器120拆卸下来,从而更便于对消声器120下方的第一空腔区域进行清洁处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消声器120包括外壳122、中心管123以及盖体124。中心管123插入外壳122和盖体124共同形成的第二空腔内。再参考图3,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二出气口125均开设在外壳122上,且外壳122具有开口126。盖体124用于遮盖开口126,从而盖体124和外壳122共同形成第二空腔127。中心管123从开口126插入第二空腔127内,中心管123连通第一进气口121和第二出气口125。且中心管123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28,外壳122和中心管123之间共同形成谐振腔,中心管123的内部气流通道可以通过该第一通孔128与谐振腔连接,从而形成谐振结构。为了保证消声器120的盖体124与外壳122的密封性,消声器120还包括垫圈。垫圈可以为密封环,垫圈设置在外壳122和盖体124之间,从而使得盖体124与外壳122紧密连接,进一步避免气流从开口126溢出。此外,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消声器120还包括环绕中心管123设置的至少一个隔板129,隔板129沿着中心管123的轴向间隔设置,并将谐振腔分成至少两个腔室130。每个腔室130通过第一通孔128与中心管123的内部连通。再参考图4,腔室130环绕中心管123。隔板129的设置将谐振腔划分成多个腔室130,通过设计使得多个腔室分别对应不同的噪声频率,从能够有效消除多频噪声。隔板129可以相对中心管123的中心轴线横向取向,从而将谐振腔沿中心管123轴线方向分成至少两个腔室130。其中,隔板129可以与中心管123的中心轴线垂直。为了确保隔板129和外壳122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消声器120还可以包括密封圈,该密封圈设置在隔板129的边缘与外壳122或盖体124的内壁之间。此外,密封圈的设置,减少隔板129与外壳122的内壁之间的摩擦,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气流产生的噪声并不是某一个固定的频率,因此,为了消除不同频率的噪声,消声器120被设置成每个腔室130的体积不相同,从使得每个腔室130对应不同的噪声频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从第一进气口121到第二出气口125的方向,腔室130的体积逐渐减少。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从第一进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滤清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消声器,所述壳体限定第一空腔并且具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消声器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口暴露在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第一空腔通过所述消声器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和消声器,所述壳体限定第一空腔并且具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消声器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口暴露在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第一空腔通过所述消声器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包括外壳、中心管及盖体;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均开设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外壳具有开口,所述盖体用于遮盖所述开口,所述外壳和所述盖体共同形成第二空腔;所述中心管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中心管具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共同形成谐振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还包括环绕所述中心管设置的至少一个隔板,所述至少一个隔板沿着所述中心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并将所述谐振腔划分成至少两个腔室,所述至少两个腔室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基奥·基隆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索菲玛汽车滤清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