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880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包括空滤器总成、涡轮增压器和电子泄压阀,所述空滤器总成的空滤出气管与涡轮增压器连通,电子泄压阀的泄压进气管与涡轮增压器的增压出气管连通,所述空滤器总成上设有中空的内插管,该内插管至少部分位于空滤器总成的内部,且该部分内插管的侧壁上分布有通孔,所述电子泄压阀的泄压出气管与内插管连通。采用以上结构,从泄压出气管出来的气体进入空滤器总成之后,首先经过内置的内插管弱化处理后,气体再进入滤腔过滤,继续经过循环增压回路,弱化了啸叫影响,解决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气体循环带来的NVH问题,提高汽车舒适性。

Noise reduction structure of turbocharged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一旦驾驶员释放踏板,ECU将发送控制信号,用于关闭节气门,并可通过废气阀降低涡轮增压器速度。关闭节气门需要70至130ms。例如,在800mbar增压压力条件下,压力峰值可能额外增加600mbar。同时,废气阀开始降低涡轮增压器的速度。如果没有旁路,必须通过压缩机内部阻力来降低压力,这种情况下,完全降压所需的时间可能超过1000ms,涡轮增压器则会出现“喘振”,通常会采用电子泄压阀将涡轮增压器压缩机中的把增压空气从压后端再次循环并送回至压前进气管侧,从而在发动机喘振和换挡过程中快速降低增压压力,形成一个回路,但是因为气体通过电子泄压阀时,管径由大到小,从而导致压力急剧变化,会导致产生泄压啸叫,增加汽车的NVH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弱化了泄压回路气体进入空滤总成时的啸叫,解决气体流动产生的NVH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包括空滤器总成、涡轮增压器和电子泄压阀,所述空滤器总成的空滤出气管与涡轮增压器连通,电子泄压阀的泄压进气管与涡轮增压器的增压出气管连通,其要点在于:所述空滤器总成上设有中空的内插管,该内插管至少部分位于空滤器总成的内部,且该部分内插管的侧壁上分布有通孔,所述电子泄压阀的泄压出气管与内插管连通。采用以上方案,使泄压出气管的气体进入空滤器总成时,先进入内插管中,依靠内插管上分布的通孔,逐步弱化因为管径变小,压力急剧变化引起的啸叫,从而解决因气体流动带来的NVH问题,提高汽车舒适性。作为优选:所述内插管呈中空圆柱状。采用以上结构,简化内插管的形状,减少气体进入内插管后的流动阻力,进一步弱化压力的变化速率,从而弱化啸叫。作为优选:所述内插管远离泄压出气管的一端具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支耳,空滤器总成内对应该支耳的位置设有安装座,支耳通过螺栓A与安装座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内插管与泄压出气管连接的一端伸出空滤器总成的侧壁,并具有沿内插管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泄压出气管可拆卸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可使内插管的位置保持固定,即内插管与空滤器总成的相对位置固定,防止抖动造成内插管脱落等情况发生。为使泄压出气管更好的与连接部套接,所述连接部的管径小于泄压出气管的管径。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的周向侧壁上具有沿其径向向外凸出的限位突起。采用以上结构,可使泄压出气管与内插管之间连接更紧,不易发生脱落,同时起到密封作用,提高连接位置气密性。为进一步将内插管与空滤器总成固定,减少抖动影响,所述连接部靠近空滤器总成的一端具有法兰盘,该法兰盘与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法兰盘与空滤器总成之间通过螺栓B可拆卸地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与空滤器总成内壁之间设有加强筋。采用以上结构,可以增加安装座的稳定性,防止抖动引起安装座的摇摆,从而影响内插管的正常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内插管弱化啸叫的能力,所述通孔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内插管的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从泄压出气管出来的气体进入空滤器总成之后,首先经过内置的内插管弱化处理后,气体再进入滤腔过滤,继续经过循环增压回路,弱化了啸叫影响,解决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气体循环带来的NVH问题,提高汽车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在进气系统中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处局部剖视图;图4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5为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工作回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5所示的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回路图,空气经空滤进气管1进入空滤总成2,空滤器总成2的空滤出气管3与涡轮增压器4连通,增压出气管5与中凝气进气管6连通,增压后的气体通过中凝气进气管6进入中冷器7,再由中冷器出气管8到达发动机节气门9,从而增大气量,但是当驾驶员释放踏板状态进气压力过大时,则需要对增压出气管5内的气体进行泄压,则增压出气管5通过泄压进气管10还与电子泄压阀11连通,泄压出气管12又经回路进入空滤器器总成2中,但是通常因为管径变化,导致压力急剧变化,当泄压出气管12的气体进入空滤器总成2时会产生泄压啸叫声,引发NVH问题,鉴于此,本技术中在泄压出气管12与空滤器总成2之间设有内插管13,以此来弱化啸叫。参考图1至图4所示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主要在空滤器总成2上集成安装了一个中空的内插管13,内插管13的的一端与泄压出气管12连通,另一端伸入空滤器总成2的过滤腔内部,并且处于过滤腔内部的一部分内插管13的侧壁上分布有通孔130,且处于过滤腔内部的一端端部封闭,即从泄压出气管12进入内插管13的气体,只能经通孔130进入过滤腔中。参考图1,内插管13呈中空的圆柱直管状,从空滤器总成2的一侧侧壁水平插入空滤器总成2的过滤腔中,通孔130呈圆周阵列均匀分布在处于过滤腔内部的一部分内插管13的侧壁上,内插管13伸入过滤腔的一侧与空滤出气管3处于同一侧,这样设置,空气由内插管13进入空滤器总成2的初始方向与空滤出气管3的方向相反,不会对空滤出气管3内气体流动速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保证回路正常运转。参考图2至图4,内插管13伸入过滤腔中的一端具有沿其轴向向外延伸的支耳131,空滤器总成2的过滤腔中内壁上对应支耳131的位置设有正对支耳131延伸的安装座20,安装座20呈柱状,安装座20靠近过滤腔内壁的一端与过滤腔内壁之间设有加强筋201,加强筋201呈三角翼型结构阵列分布在安装座20的外壁上,靠近支耳131的一端端部加工有螺孔,支耳131上正对该螺孔加工有通孔,支耳131与安装座20之间通过螺栓A14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内插管13处于空滤器总成2的一端具有沿其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部132,连接部132的管径小于泄压出气管12的管径,泄压出气管12过盈套接在连接部132上,并用抱箍卡紧,连接部132远离空滤器总成2的一端轴向侧壁上设有限位突起133,且限位突起133沿其径向向外凸起,当泄压出气管12套接在连接部132的外壁后,限位突起133对泄压出气管12的内侧起到挤压密封的作用,保证连接更牢靠的同时,对连接处起到一定密封作用,保证气密性。连接部132靠近空滤器总成2的一端还具有法兰盘134,法兰盘134与内插管13为一体成型,当内插管13插入空滤腔中,其远端端部的支耳131与安装座20连接之后,法兰盘134靠近空滤器总成2的一侧刚好与其侧壁紧贴,空滤器总成2上设有与法兰盘134相适应的螺孔,法兰盘134通过周向均匀设置的螺栓B15固定到空滤器总成2的侧壁上,从而实现内插管13的两端固定,确保在驾乘过程中,抖动对内插管13的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保证与泄压出气管12的连接位置相对固定。参考图2和图3,当需要进行泄压时,打开电子泄压阀11,则会有部分气体通过泄压出气管12进入回路,再次回到空滤器总成2中,而在进入空滤器总成2时,是通过内插管13再进入空滤器总成2的过滤腔中,内插管13类似消声器结构,高压的气体通过内插管13上分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包括空滤器总成(2)、涡轮增压器(4)和电子泄压阀(11),所述空滤器总成(2)的空滤出气管(3)与涡轮增压器(4)连通,电子泄压阀(11)的泄压进气管(10)与涡轮增压器(4)的增压出气管(5)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滤器总成(2)上设有中空的内插管(13),该内插管(13)至少部分位于空滤器总成(2)的内部,且该部分内插管(13)的侧壁上分布有通孔(130),所述电子泄压阀(11)的泄压出气管(12)与内插管(1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包括空滤器总成(2)、涡轮增压器(4)和电子泄压阀(11),所述空滤器总成(2)的空滤出气管(3)与涡轮增压器(4)连通,电子泄压阀(11)的泄压进气管(10)与涡轮增压器(4)的增压出气管(5)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滤器总成(2)上设有中空的内插管(13),该内插管(13)至少部分位于空滤器总成(2)的内部,且该部分内插管(13)的侧壁上分布有通孔(130),所述电子泄压阀(11)的泄压出气管(12)与内插管(1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管(13)呈中空圆柱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管(13)远离泄压出气管(12)的一端具有沿轴向向外延伸的支耳(131),空滤器总成(2)内对应该支耳(131)的位置设有安装座(20),支耳(131)通过螺栓A(14)与安装座(2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内插管(13)与泄压出气管(12)连接的一端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浩陈勋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宇杰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