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单侧并联双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5815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单侧并联双增压装置,包括发动机单侧并排安装的六缸,前三缸的排气管路均固定连接至第一排气管的内侧管路中,通过第一排气管的内侧管路过渡固定连接至接管的内侧管路中,通过接管的内侧管路连接进入第一增压器中进行增压;后三缸的排气管路均固定连接至第二排气管,第二排气管固定连接至第一排气管的外侧管路中,通过第一排气管的外侧管路过渡固定连接至接管的外侧管路中,通过接管的外侧管路连接进入第二增压器中进行增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合理、对称,方便管路的布置,提升了机型的美观度,降低了压缩比,降低了缸内爆发压力,减小了发动机体热负荷,提高了尾气排气能量的利用率,提升了发动机功率,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单侧并联双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发动机单侧一般采用单只涡轮增压器增压装置,其压缩比高,缸内爆发压力高,发动机热负荷大,排气能量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单侧并联双增压装置。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单侧并联双增压装置,包括发动机单侧并排安装的六缸,所述六缸分为两组:前三缸和后三缸;所述前三缸的排气管路均固定连接至第一排气管的内侧管路中,通过第一排气管的内侧管路过渡固定连接至接管的内侧管路中,通过接管的内侧管路连接进入第一增压器中进行增压;所述后三缸的排气管路均固定连接至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固定连接至第一排气管的外侧管路中,通过第一排气管的外侧管路过渡固定连接至接管的外侧管路中,通过接管的外侧管路连接进入第二增压器中进行增压;经过所述第一增压器和第二增压器增压后的空气通过Y型管路进行合并后进入到集气箱中,然后通向水箱进行冷却。作为优化:所述发动机左右两侧各并排安装有六缸。作为优化:所述发动机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增压器和第二增压器。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与原来单增压器的结构相比,更加合理、对称,方便了管路的布置,提升了机型的美观度,降低了压缩比,降低了缸内爆发压力,减小了发动机体热负荷,提高了尾气排气能量的利用率,提升了发动机功率,可靠性高,功率更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12V机型的增压器布置形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单侧并联双增压装置,包括发动机单侧并排安装的六缸,所述六缸分为两组:前三缸和后三缸。每三缸一个增压器,可采用一个连接三缸的单排气管,一个分管道的三缸双管排气管和一个连接排气管和增压器的过渡管,将两个增压器放置在一侧,两个相同的增压器均采用脉冲增压方式,且相对独立工作。具体表现为:所述前三缸的排气管路均固定连接至第一排气管4的内侧管路中,通过第一排气管4的内侧管路过渡固定连接至接管3的内侧管路中,通过接管3的内侧管路连接进入第一增压器1中进行增压。所述后三缸的排气管路均固定连接至第二排气管5,所述第二排气管5固定连接至第一排气管4的外侧管路中,通过第一排气管4的外侧管路过渡固定连接至接管3的外侧管路中,通过接管3的外侧管路连接进入第二增压器2中进行增压。所述第一增压器1和第二增压器2完全相同,两路废气经过相近长度的路程进入增压器,且完全独立,互不干扰,保证了几乎相同的能量利用率。经过所述第一增压器1和第二增压器2增压后的空气通过Y型管路进行合并后进入到集气箱6中,然后通向水箱进行冷却。图2为12V机型的增压器布置形式图。所述发动机左右两侧各并排安装有六缸。所述发动机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增压器1和第二增压器2。12V机型为四个增压器,左右侧各两个,相同侧增压器相同,左右基本成镜面对称形式,排气进入增压器的路径也基本一致,增压器成镜面对称,压气机出口相对,均在内侧,便于进气管路的布置。相邻两排气口用Y型管路连接,两压气机出口也用Y型管路将进气合并,然后通向水箱。12V型发动机机油泵为双级机油泵,主副油泵等压并联,机油经过主副油泵分别流入左右侧对称的主油道,再分别流入左右一体化机冷机滤,每侧的机油从机冷机滤出来后分成两路,一路流向各自侧的机体上缸盖付油道,再流向各侧的增压器,另一路均流向传动机构盖板,然后润滑冷却曲轴,左右凸轮轴,活塞等运动部件,可见12V的油路基本对称。12V的水路也是经过左右镜面对称的水泵,在两侧基本成对称方式流动。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形式使得管路的布置空间较大,管路更加简洁,且成对称形式,发动机整体外观比较美观协调,同时发动机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动力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技术的结构与原来单增压器的结构相比,更加合理、对称,方便了管路的布置,提升了机型的美观度,降低了压缩比,降低了缸内爆发压力,减小了发动机体热负荷,提高了尾气排气能量的利用率,提升了发动机功率,可靠性高,功率更大。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单侧并联双增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单侧并联双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单侧并排安装的六缸,所述六缸分为两组:前三缸和后三缸;所述前三缸的排气管路均固定连接至第一排气管(4)的内侧管路中,通过第一排气管(4)的内侧管路过渡固定连接至接管(3)的内侧管路中,通过接管(3)的内侧管路连接进入第一增压器(1)中进行增压;所述后三缸的排气管路均固定连接至第二排气管(5),所述第二排气管(5)固定连接至第一排气管(4)的外侧管路中,通过第一排气管(4)的外侧管路过渡固定连接至接管(3)的外侧管路中,通过接管(3)的外侧管路连接进入第二增压器(2)中进行增压;经过所述第一增压器(1)和第二增压器(2)增压后的空气通过Y型管路进行合并后进入到集气箱(6)中,然后通向水箱进行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单侧并联双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单侧并排安装的六缸,所述六缸分为两组:前三缸和后三缸;所述前三缸的排气管路均固定连接至第一排气管(4)的内侧管路中,通过第一排气管(4)的内侧管路过渡固定连接至接管(3)的内侧管路中,通过接管(3)的内侧管路连接进入第一增压器(1)中进行增压;所述后三缸的排气管路均固定连接至第二排气管(5),所述第二排气管(5)固定连接至第一排气管(4)的外侧管路中,通过第一排气管(4)的外侧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晶刘玉峰陈旭朱新锋陆海清赵祖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