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多楔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691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多楔带的方法,其中,该多楔带在切割设备上从管状的多楔坯件中被切割成环状物的形式,其中,为了生产多楔带,生产呈基体管的形式的第一坯件部并将其插入在硫化模具的内侧配备有多楔型面的负面的圆柱体的硫化模具中,并且通过扩张和加热将该第一坯件部几乎完全模制到环绕负面中并且因此在不使该基体管发生硫化的情况下使该第一坯件部几乎完全配备有多楔型面,其中,在带构造滚筒上构造/生产呈具有张力线的顶层管的形式的第二坯件部并且然后将其插入几乎完全模制的基体管中并通过加热和压力使其扩张到如下程度,使得该顶层管和该基体管彼此连接,之后,将该基体管完全模制到该硫化模具的环绕负面中,并且使该顶层管和该基体管完全硫化以便形成多楔坯件,之后,将该多楔坯件从该硫化模具中移除并将其进给到该切割设备。

A method for producing multiple wedg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oducing multi wedge belt in which the multi wedge belt cutting device from multi wedge tubular blank has been cut into rings form, which, for the production of multi wedge belt, the production was in the form of the base tube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blank part inserted in the vulcanizing mold the vulcanizing mold is equipped with wedge surface of the negative cylinder, and through the expansion and heating the first blank of almost completely molded to surround the negative and therefore not make the matrix happen the first vulcanization pipe blank of almost completely equipped with multi wedge shaped surface, the structure of / in the band structure of the roller production in the form of second of top line of tension with blank tube and then inserted into the substrate almost completely molded by heat and pressure pipe and the expansion to the following level, the After the top tube and the base tube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body tube is molded into the vulcanizing mold completely around the negative, and the top tube and the base tube so as to form a fully vulcanized multi wedge, blank, the blank from the wedge vulcanizing mold removed and the feed to the cu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生产多楔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多楔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多楔带在切割设备上从管状的多楔坯件中被切割成环状物的形式。
技术介绍
在所述类型的方法中,多楔带通常是从圆柱体的多楔坯件中切割为环状物,因此该多楔坯件的长度对应于多倍的带宽度,在生产多楔坯件时基本上在两种方法之间进行区分,即,磨削方法和模制方法。在磨削方法的情况下,具有光滑表面的多楔坯件在完全硫化之后并且在切下环状物之前经受移除材料的机加工过程(磨削),由此在所述多楔坯件的外侧上形成肋纹型面(即,形成到所谓的基体中)。相比之下,在模制方法的情况下,多楔坯件的肋纹型面已经在硫化过程中(即,借助于圆柱体的硫化模具)产生,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在其内侧上具有肋纹型面的负面,该多楔坯件在硫化之前或硫化过程中被按压到该负面中。在生产之后,在模制过程或磨削过程中生产的多楔坯件因此最初在其外侧上具有多楔型面。在已经从多楔坯件中切下独立的环状物之后,这些环状物被“内侧外翻”,使得这些环状物的成型侧位于内侧。因此获得了驱动带(通常被称为多楔带),该驱动带借助于其成型的内侧驱动互补地设计的带轮,并且其背侧在适当时以压力配合的方式连接张紧滚轮或其他驱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模制方法生产的并且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也就是说,具有的周长没有显著超过约1400毫米)的多楔带或多楔坯件。在常规的模制方法的情况下,在所谓的带构造滚筒上构建该多楔坯件。对于进一步的制造过程和随后的“内侧外翻”而言,不言自明的是,首先必须在所述滚筒上构建该带的背部(即,所谓的顶层)。该顶层可以是以一个或两个层构建的并且设置有不同的添加剂或涂层。然后,将由一个或多个加强构件构成的所谓的“张力线”施加到所述顶层上。这些加强构件通常是由彼此折叠或加捻的一个或多个纤维、丝线、或帘线构成的,并且以具有较大或较小的紧密性的线圈、以单层或多层的方式被缠绕在带构造滚筒的整个宽度上。在完成的带中,这些加强构件对于拉力传递而言是决定性的并且然后被定位在顶层和基体之间的区域中,这将在下文中进行说明。多楔带的所谓的“基体”或主体(也就是说,稍后具有肋纹型面并且在适当时还具有小的另外的层厚度的区域)被施加到张力线上。在此,该基体是以由弹性体材料/橡胶构成的薄板的形式施加的,其宽度对应于带构造滚筒的长度,并且其长度大致对应于带构造滚筒的周长。当在仍胶黏的状态下,所述板的端部可以被容易地结合在一起。最后,通常还施加织物层,该织物层提供了用于成型区域中的完成的多楔带的特殊特性,例如有助于减少噪声或摩擦。因此,织物层完成了该多楔坯件。然后,将由顶层、张力线、和基体、以及(在适当时)织物层构成的因此产生的未硫化组件插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中,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具有略微较大的直径,使得该基体或该织物层面向硫化模具的设置有肋纹型面的负面的内侧。然后,将套筒(通常由橡胶构成)和用于使该套筒扩张并用于加热该套筒的对应设备(通常是用于使该套筒经受压缩空气并且用于使通常为双壁的硫化模具经受热蒸汽的进给装置和设备)插入该硫化模具的内空腔中。然后,该套筒借助于热蒸汽而扩张、抵靠在顶层上、并且将整个多楔坯件按压到该硫化模具的环绕负面中,由此该多楔坯件的外层(即,基体或织物层)被按压到该负面中并且因此被提供具有“经模制的”肋纹型面。然而,在此该张力线经受显著扩张,如以下将更进一步讨论的。多楔带(其型面涂覆有织物层)可以在特殊情况下以多用途方式被使用、并且借助于其织物层涂层可以甚至最优地适配于费劲的使用情况。然而,这样的多楔带仅可以通过模制方法来便利地生产,因为迄今为止仍无法在磨削过程之后令人满意地实现织物层的施加。在根据模制方法的生产过程中,加强构件/张力线必须允许足够的扩张,以便使得可以将该基体按压到模具内侧上的肋纹型面的负面中并且使得可以形成多楔坯件的肋纹型面。在此背景下,例如聚酯纤维表现出足够的扩张性。因此,长期以来,例如已经由聚酯纤维、丝线、或聚酯帘线形成了张力线中的加强构件。然而,现今,存在不断增加的变化来使用具有较高强度的不同材料,例如玻璃纤维或高强度芳族聚酰胺纤维等。对于特定的使用情况(在这些情况下,需要表现出高强度和小的扩张性的多楔带),例如在机动车辆的自动启停系统中使用的情况下,越来越需要使用这样的高强度纤维。然而,现在,在相对较短的多楔带(例如用于自动启停系统中)的情况下寻求通过使用高强度纤维将型面上的织物层(型面涂层)的优点进行组合(这需要使用模制方法来生产)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生产这样的短的多楔带时遇到了显著的困难、或目标冲突。具体来说,多楔坯件的对于模制方法所需的上述扩张必然是相对较大的,以便使该基体可以完全贴到圆柱体的硫化模具的负面中并且精确地形成该型面。该扩张就其幅度而言大致对应于型面深度。而对于弹性体材料、仍未硫化的橡胶而言,情况是大的扩张不构成问题,缠绕的/卷绕的张力线是高载荷的并且因此必须由允许这样显著扩张的材料构成。因此,该张力线通常由聚酯纱线构成。虽然对于具有大直径的多楔坯件而言,情况是即便通过与聚酯相比具有相对较高强度的纤维使这样的扩张成为可能,但问题出现在直径相对较小(也就是说,用于短的多楔带)的多楔坯件的生产中。在此,具体来说,相对扩张(也就是说,相对于多楔坯件的直径的扩张)具有重要意义。多楔坯件的直径越小(也就是说稍后形成的带越短),则在大致不改变型面深度的情况下,张力线在基体被按压到圆柱体的硫化模具的型面负面中的过程中的相对扩张就越大。因此,作为多楔带中的加强构件的张力线将必须结合地执行大的相对扩张,以便不妨碍模制过程。然而,对于圆周长度小的硫化模具,张力线必须是对应可扩张的。因此,通过模制方法,短的带无法生产具有高强度的张力线,而只能具有软的、可扩张的张力线。因此,通过使用玻璃纤维或芳族聚酰胺纤维用于短的多楔带,快速地达到了常规生产方法的极限。不利的效应例如可能在于,帘线或加强构件穿透到该顶层混合物中并且因此改变带结构、带构造。就此而言,常规地仅使用聚酯纱线作为用于短的多楔带的张力线。由DE102013110053A1提出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所述文件披露了一种驱动带,该驱动带的张力线具有的帘线由具有相应不同的模量及因此不同的扩张行为的至少两种不同的纱线构成,具体地由表现出小的扩张的高模量纱线和表现出大的扩张的低模量纱线构成。所述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在各自情况下,需要这些纱线高度针对性地适配于独立的情况,并且这还被适配成仅对特定区域是可行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指定一种用于生产多楔带的方法,该方法允许将模制方法用于(除其他之外)型面涂覆的短的多楔带,该多楔带具有由高强度纤维构成的张力线。这个目的是通过主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的。从属权利要求中披露了其他的有利构型。就其普遍基础而言,本专利技术具体是在于以上讨论的常规使用的单阶段的生产方法(其中彼此连接的基体管和顶层管在一个步骤中设置有经模制的肋纹型面并被硫化)被划分成两阶段的方法(其中在基体管的外侧上的多楔型面的模制是在预模制(预成型)步骤过程中单独进行的)。在此,生产该多楔坯件的特征为以下方法步骤:a)生产或制造呈基体管的形式的第一坯件部,使得由未硫化的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板的端部以重叠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且其接头被形成为在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产多楔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多楔带在切割设备上从管状的多楔坯件中被切割成环状物的形式,其特征在于,该多楔坯件借助于以下方法步骤来生产:a)生产或制造呈基体管的形式的第一坯件部,使得由未硫化的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板的端部以重叠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且其接头被形成为在该板的厚度上优选地倾斜,b)将呈该基体管的形式的该第一坯件部插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中,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在其内侧上配备有多楔型面的负面,其中,向该基体管的内空腔中插入可扩张的管状套筒以及用于扩张该套筒并且用于加热该基体管的对应的设备、优选地用于通过压缩空气来使该套筒扩张并用于通过热蒸汽来加热该硫化模具的进给装置或设备,c)该套筒在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扩张到如下程度,使得该基体管几乎完全被模制到该硫化模具的环绕负面中并且因此几乎完全配备有该多楔型面,d)在该多楔型面的模制之后,进行冷却,其方式为:在不使该基体管发生硫化的情况下结束对该基体管的进一步加热,e)在带构造滚筒上制造/生产第二坯件部作为顶层管,其方式为:施加稍后形成该多楔带的带背部的顶层、并且将由一个或多个加强构件构成的张力线作为张力线以一层或多层的方式在该带构造滚筒的整个宽度上缠绕到该顶层上,其中,该顶层管与张力线一起具有的外直径略小于几乎完全模制在内的该基体管的内直径,f)将呈该顶层管的形式的该第二坯件部从该带构造滚筒移除,并且在将该套筒从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移除之后,将该第二坯件部插入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中、并且插入几乎完全模制在内的该基体管中,g)将该可扩张的管状的套筒、以及用于对该套筒和围绕所述套筒的由顶层管和基体管构成的整个组件进行扩张的对应进给装置和设备再次插入该顶层管的内空腔中,h)该套筒在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扩张到如下程度,使得该顶层管和该基体管彼此连接,并且该基体管被完全模制到该硫化模具的环绕负面中,i)借助于进一步供应热量和压力/供应热蒸汽,使该顶层管与该基体管彼此完全硫化以形成多楔坯件,在此之后,将该多楔坯件从该硫化模具中移除并将其进给到该切割设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30 DE 102015214492.51.一种用于生产多楔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该多楔带在切割设备上从管状的多楔坯件中被切割成环状物的形式,其特征在于,该多楔坯件借助于以下方法步骤来生产:a)生产或制造呈基体管的形式的第一坯件部,使得由未硫化的弹性体材料构成的板的端部以重叠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且其接头被形成为在该板的厚度上优选地倾斜,b)将呈该基体管的形式的该第一坯件部插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中,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在其内侧上配备有多楔型面的负面,其中,向该基体管的内空腔中插入可扩张的管状套筒以及用于扩张该套筒并且用于加热该基体管的对应的设备、优选地用于通过压缩空气来使该套筒扩张并用于通过热蒸汽来加热该硫化模具的进给装置或设备,c)该套筒在热量和压力的作用下扩张到如下程度,使得该基体管几乎完全被模制到该硫化模具的环绕负面中并且因此几乎完全配备有该多楔型面,d)在该多楔型面的模制之后,进行冷却,其方式为:在不使该基体管发生硫化的情况下结束对该基体管的进一步加热,e)在带构造滚筒上制造/生产第二坯件部作为顶层管,其方式为:施加稍后形成该多楔带的带背部的顶层、并且将由一个或多个加强构件构成的张力线作为张力线以一层或多层的方式在该带构造滚筒的整个宽度上缠绕到该顶层上,其中,该顶层管与张力线一起具有的外直径略小于几乎完全模制在内的该基体管的内直径,f)将呈该顶层管的形式的该第二坯件部从该带构造滚筒移除,并且在将该套筒从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移除之后,将该第二坯件部插入该圆柱体的硫化模具中、并且插入几乎完全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姆特·格雷达努斯彼得·林德曼蒂姆·菲斯
申请(专利权)人:康蒂泰克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