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淑芳专利>正文

用于车辆抬升装置的智能起降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6734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0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抬升装置的智能起降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气泵控制信号端连接气泵工作信号端,智能终端单片机信号端连接单片机工作信号端,气泵排气端连接空压机进气口,空压机排气口分别连接第一气囊进气口和第二气囊进气口,控制气囊充放气工作。

Intelligent take-off and landing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lif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for landing, the vehicle lifting device includes: intelligent terminal pump control signal end with the pump signal terminal, intelligent terminal signal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CU signal end pump exhaust end is connected with air compressor inlet, air compressor exhaust por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air inlet of the air bag and the second air inlet of the air bag control. Ai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抬升装置的智能起降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抬升装置的智能起降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汽车或者轮式设备来说,由于检测或者维修车辆的需要,不能将车辆抬升或者使车辆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造成的使用者的不便,虽然有一些车辆抬升设备能够提升车辆高度,但是相应的设备使用不方便,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需要人为干预的操作过多,造成了时间的耽搁和效率的降低,这就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抬升装置的智能起降控制系统。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抬升装置的智能起降控制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气泵控制信号端连接气泵工作信号端,智能终端单片机信号端连接单片机工作信号端,气泵排气端连接空压机进气口,空压机排气口分别连接第一气囊进气口和第二气囊进气口;单片机压力信号接收端连接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单片机温度信号接收端连接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单片机电磁信号输出端连接三通电磁阀信号接收端,三通电磁阀控制端安装在三通管道处,单片机第一气囊工作端连接第一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单片机第二气囊工作端连接第二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第一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一气囊进气口,第二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二气囊进气口;单片机电源端连接第2电容一端,第2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稳压器电源输入端和继电器常开触点一端,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和第二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第一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一止回阀一端,第一止回阀另一端连接第一气阀一端,第一气阀另一端连接第一气囊进气口,第二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二止回阀一端,第二止回阀另一端连接第二气阀一端,第二气阀另一端连接第二气囊进气口,稳压器电源输出端连接第3电容一端,第3电容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反馈信号端,气泵工作信号端分别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和单片机气泵工作信号端,单片机晶振端并联晶振,晶振一端还分别连接第4电容一端和第3电容另一端,第4电容另一端连接第5电容一端,第5电容另一端连接晶振另一端,单片机触发信号端连接第2电阻一端,第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二极管正极,第2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晶体管基极,第1晶体管集电极连接第2电容另一端,第1晶体管发射极接地,第1开关连接单片机启动端,第2开关连接单片机停止端,第3开关连接单片机重启端,电源控制电路信号端连接单片机电源信号端,单片机第一指示信号端连接第1电阻一端,第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电容一端,第1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发光二极管负极和接地,第1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单片机第二指示信号端;市电输出端连接保险丝一端,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整流桥一端,整流桥一端还连接第6电容一端,第6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电容一端和第8电容一端,第8电容另一端接地,第7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整流桥另一端和第3电阻一端,第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电容一端和第4二极管负极,第9电容另一端接地,第9电容一端还连接变压器第1端,变压器第5端连接第3二极管正极,第3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12电容一端和第13电容一端,第13电容一端还分别连接第4电阻一端和第1电感一端,第12电容另一端、第13电容另一端分别接地,第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1电容一端,第1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电容一端和电源输出端,第10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1电容一端和接地,第11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电阻一端和第14电容一端,第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5电容一端,第15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5二极管负极和第6二极管负极,第5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6电阻一端,第5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6电阻另一端和第5电阻一端,第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电阻一端和第11电阻一端,第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电阻一端,第1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4电容另一端和第8电阻一端,第1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7二极管正极,第7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2电阻一端,第1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7晶体管发射极,第7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8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第7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13电阻一端和第14电阻一端,第14电阻另一端接地,第1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4开关一端,第4开关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第8电阻另一端还分别连接第16电容一端和第6二极管正极,第16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4电容一端和第8电阻一端;第4二极管正极连接变压器第3端,变压器第4端连接第17电容一端,第17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8电容一端和第3晶体管集电极,第3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9二极管负极,第18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晶体管基极和第15电阻一端,第1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8二极管正极,第8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0二极管负极,第3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9二极管负极,第9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3晶体管基极和第13二极管负极,第13二极管正极连接5V电源端,第13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12二极管负极和第20电容一端,第12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20电阻一端和第20电容另一端,第20电阻一端还连接第19电阻一端,第1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0电容一端和第18电阻一端,第18电阻另一端接地,第9二极管正极还连接重新启动定时器信号输入端,重新启动定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第12比较器正极输入端,第12比较器负极输入端接地,第12比较器输出端连接第9比较器第一输入端,第10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6电阻一端,第1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晶体管基极,第4晶体发射极分别连接第19电容一端和第11二极管负极,第11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4晶体管集电极和接地,第4晶体管集电极还连接第19电容另一端和第17电阻一端,第1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9电容一端,第11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13比较器浮技术如读,第二定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第13比较器正极输入端,第13比较器输出端连接第11比较器第一输入端,重新启动定时器信号输入端还连接第2三极管栅极,第2三极管源极连接变压器第2端,第2三极管漏极连接单片机驱动电路信号输出端,单片机驱动电路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第3比较器信号输出端,第3比较器正极输入端连接第24电容一端,第24电容另一端接地,第24电容一端还连接5V供电端,第3比较器负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2比较器负极输入端和第4二极管负极,第2比较器正极输入端连接第23电容一端,第23电容另一端接地,第23电容一端还连接5V电源端,第2比较器信号输出端连接第4比较器第一输入端,第4比较器输出端连接单片机驱动电路工作信号输入端,第1比较器负极输入端分别连接第2比较器负极输入端和第6比较器浮技术如读,第1比较器正极输入端连接第22电容一端,第22电容另一端接地,第22电容一端还连接5V电源端,第1比较器信号输出端连接第6晶体管发射极,第6晶体管集电极连接第5比较器信号输出端,第6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4比较器第二输入端和第5晶体管基极,第13二极管负极还分别连接电流检测电路信号输入端和待机电路信号输入端,电流检测电路信号输出端连接第7比较器第一输入端,第7比较器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定时器信号输出端,第7比较器信号输出端连接第5晶体管发射极,第8比较器信号输出端连接第5晶体管集电极,第8比较器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待机电路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9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车辆抬升装置的智能起降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抬升装置的智能起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气泵控制信号端连接气泵工作信号端,智能终端单片机信号端连接单片机工作信号端,气泵排气端连接空压机进气口,空压机排气口分别连接第一气囊进气口和第二气囊进气口;单片机压力信号接收端连接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单片机温度信号接收端连接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单片机电磁信号输出端连接三通电磁阀信号接收端,三通电磁阀控制端安装在三通管道处,单片机第一气囊工作端连接第一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单片机第二气囊工作端连接第二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第一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一气囊进气口,第二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二气囊进气口;单片机电源端连接第2电容一端,第2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稳压器电源输入端和继电器常开触点一端,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和第二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第一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一止回阀一端,第一止回阀另一端连接第一气阀一端,第一气阀另一端连接第一气囊进气口,第二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二止回阀一端,第二止回阀另一端连接第二气阀一端,第二气阀另一端连接第二气囊进气口,稳压器电源输出端连接第3电容一端,第3电容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反馈信号端,气泵工作信号端分别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和单片机气泵工作信号端,单片机晶振端并联晶振,晶振一端还分别连接第4电容一端和第3电容另一端,第4电容另一端连接第5电容一端,第5电容另一端连接晶振另一端,单片机触发信号端连接第2电阻一端,第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二极管正极,第2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晶体管基极,第1晶体管集电极连接第2电容另一端,第1晶体管发射极接地,第1开关连接单片机启动端,第2开关连接单片机停止端,第3开关连接单片机重启端,电源控制电路信号端连接单片机电源信号端,单片机第一指示信号端连接第1电阻一端,第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电容一端,第1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发光二极管负极和接地,第1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单片机第二指示信号端;市电输出端连接保险丝一端,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整流桥一端,整流桥一端还连接第6电容一端,第6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电容一端和第8电容一端,第8电容另一端接地,第7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整流桥另一端和第3电阻一端,第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电容一端和第4二极管负极,第9电容另一端接地,第9电容一端还连接变压器第1端,变压器第5端连接第3二极管正极,第3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12电容一端和第13电容一端,第13电容一端还分别连接第4电阻一端和第1电感一端,第12电容另一端、第13电容另一端分别接地,第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1电容一端,第1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电容一端和电源输出端,第10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1电容一端和接地,第11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电阻一端和第14电容一端,第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5电容一端,第15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5二极管负极和第6二极管负极,第5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6电阻一端,第5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6电阻另一端和第5电阻一端,第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电阻一端和第11电阻一端,第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电阻一端,第1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4电容另一端和第8电阻一端,第1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7二极管正极,第7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2电阻一端,第1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7晶体管发射极,第7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8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第7晶体管基极分别连接第13电阻一端和第14电阻一端,第14电阻另一端接地,第13电阻另一端连接第4开关一端,第4开关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第8电阻另一端还分别连接第16电容一端和第6二极管正极,第16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4电容一端和第8电阻一端;第4二极管正极连接变压器第3端,变压器第4端连接第17电容一端,第17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8电容一端和第3晶体管集电极,第3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9二极管负极,第18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3晶体管基极和第15电阻一端,第15电阻另一端连接第8二极管正极,第8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0二极管负极,第3晶体管发射极连接第9二极管负极,第9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3晶体管基极和第13二极管负极,第13二极管正极连接5V电源端,第13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12二极管负极和第20电容一端,第12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20电阻一端和第20电容另一端,第20电阻一端还连接第19电阻一端,第19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20电容一端和第18电阻一端,第18电阻另一端接地,第9二极管正极还连接重新启动定时器信号输入端,重新启动定时器信号输出端连接第12比较器正极输入端,第12比较器负极输入端接地,第12比较器输出端连接第9比较器第一输入端,第10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6电阻一端,第16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4晶体管基极,第4晶体发射极分别连接第19电容一端和第11二极管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抬升装置的智能起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气泵控制信号端连接气泵工作信号端,智能终端单片机信号端连接单片机工作信号端,气泵排气端连接空压机进气口,空压机排气口分别连接第一气囊进气口和第二气囊进气口;单片机压力信号接收端连接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单片机温度信号接收端连接温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单片机电磁信号输出端连接三通电磁阀信号接收端,三通电磁阀控制端安装在三通管道处,单片机第一气囊工作端连接第一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单片机第二气囊工作端连接第二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第一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一气囊进气口,第二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二气囊进气口;单片机电源端连接第2电容一端,第2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稳压器电源输入端和继电器常开触点一端,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和第二气囊电磁阀信号接收端,第一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一止回阀一端,第一止回阀另一端连接第一气阀一端,第一气阀另一端连接第一气囊进气口,第二气囊电磁阀控制端连接第二止回阀一端,第二止回阀另一端连接第二气阀一端,第二气阀另一端连接第二气囊进气口,稳压器电源输出端连接第3电容一端,第3电容另一端连接单片机反馈信号端,气泵工作信号端分别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另一端和单片机气泵工作信号端,单片机晶振端并联晶振,晶振一端还分别连接第4电容一端和第3电容另一端,第4电容另一端连接第5电容一端,第5电容另一端连接晶振另一端,单片机触发信号端连接第2电阻一端,第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2二极管正极,第2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晶体管基极,第1晶体管集电极连接第2电容另一端,第1晶体管发射极接地,第1开关连接单片机启动端,第2开关连接单片机停止端,第3开关连接单片机重启端,电源控制电路信号端连接单片机电源信号端,单片机第一指示信号端连接第1电阻一端,第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电容一端,第1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发光二极管负极和接地,第1发光二极管正极连接单片机第二指示信号端;市电输出端连接保险丝一端,保险丝另一端连接整流桥一端,整流桥一端还连接第6电容一端,第6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电容一端和第8电容一端,第8电容另一端接地,第7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整流桥另一端和第3电阻一端,第3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电容一端和第4二极管负极,第9电容另一端接地,第9电容一端还连接变压器第1端,变压器第5端连接第3二极管正极,第3二极管负极分别连接第12电容一端和第13电容一端,第13电容一端还分别连接第4电阻一端和第1电感一端,第12电容另一端、第13电容另一端分别接地,第4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1电容一端,第1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0电容一端和电源输出端,第10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1电容一端和接地,第11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7电阻一端和第14电容一端,第7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5电容一端,第15电容另一端分别连接第5二极管负极和第6二极管负极,第5二极管负极还连接第6电阻一端,第5二极管正极分别连接第6电阻另一端和第5电阻一端,第5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9电阻一端和第11电阻一端,第9电阻另一端连接第10电阻一端,第10电阻另一端分别连接第14电容另一端和第8电阻一端,第11电阻另一端连接第7二极管正极,第7二极管负极连接第12电阻一端,第12电阻另一端连接第7晶体管发射极,第7晶体管集电极分别连接第8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第7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陈淑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