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011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轮胎,其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噪音性能和湿地性能。该轮胎(1)在胎面部(2)设置有第1中间主沟(3A)、第2中间主沟(3B)、第1中间主沟(3A)和第2中间主沟(3B)之间的胎冠纵沟(5)、连接胎冠纵沟(5)和第1中间主沟(3A)的第1胎冠横沟(6A)以及连接胎冠纵沟(5)和第2中间主沟(3B)的第2胎冠横沟(6B)。第1胎冠横沟(6A)和第2胎冠横沟(6B)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相位配置。胎冠纵沟(5)设置有使沟底(5s)隆起的胎冠加强筋(15)。

tyre

The invention is a kind of tire, which can improve the noise performance and wetland performance in a balanced way. The tire tread (1) in first (2) intermediate main channel (3A), second sets of intermediate main channel (3B), first middle and second main channel (3A) intermediate main channel (3B) between the crown longitudinal groove (5), connecting the crown longitudinal groove (5) and first the middle of the main channel (3A) of the first crown Yokomizo (6A) and connecting the crown longitudinal groove (5) and second (3B) in the middle of main channel second crown cross channel (6B). The first fetal crown transverse trench (6A) and the second crown transverse groove (6B) are arrange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phase of the tire. The longitudinal groove (5) of the fetal crown (5) has a crown reinforcement (15) that causes the bottom of the ditch to r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噪音性能和湿地性能的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期待提高干燥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并且提高作为湿路上的操纵稳定性能的湿地性能的轮胎。因此,提出了例如通过增大设置在胎面部的横沟的容积而使胎面部与路面之间的水膜顺畅地排出,从而提高湿地性能的轮胎。但是,对于具备具有大容积的横沟的轮胎,胎面部的花纹刚性变小。其结果存在下述问题:在轮胎的胎面部接地时,横沟的变形增大,由于横沟的压缩和开放而产生的泵气(pumping)声大,进而噪音性能降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51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能够基于改善胎冠横沟和胎冠纵沟来提高噪音性能和湿地性能。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轮胎,该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1中间主沟、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2中间主沟、在所述第1中间主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1条胎冠纵沟、连接所述胎冠纵沟和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1胎冠横沟以及连接所述胎冠纵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2胎冠横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胎冠横沟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相位配置,所述胎冠纵沟中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胎冠加强筋。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期望所述第1胎冠横沟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配置成相同的间距且在轮胎周向上错开半个间距相位。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期望所述胎冠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1胎冠横沟通向所述胎冠纵沟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通向所述胎冠纵沟的连通位置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期望所述胎冠加强筋包含第1深度的第1胎冠加强筋和深度大于第1胎冠加强筋的第2深度的第2胎冠加强筋。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期望所述第1深度为所述第2深度的45%~75%。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期望所述第1中间主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中间加强筋。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期望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1胎肩主沟以及连接所述第1胎肩主沟和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1中间横沟,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所述中间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1胎冠横沟通向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1中间横沟通向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连通位置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期望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在所述第2中间主沟的轮胎轴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2胎肩主沟,所述第1胎肩主沟和所述第2胎肩主沟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胎肩加强筋。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期望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连接所述第1胎肩主沟和胎面端的两条以上的第1胎肩横沟,所述第1胎肩主沟的所述胎肩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1中间横沟通向所述第1胎肩主沟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1胎肩横沟通向所述第1胎肩主沟的连通位置之间。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1中间主沟、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2中间主沟、在第1中间主沟和第2中间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1条胎冠纵沟、连接胎冠纵沟和第1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1胎冠横沟以及连接胎冠纵沟和第2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2胎冠横沟。并且,第1胎冠横沟和第2胎冠横沟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相位配置。由此,能够抑制第1胎冠横沟和第2胎冠横沟同时接地,因此将泵气声维持得较小。此外,第1胎冠横沟和第2胎冠横沟能够介由第1中间主沟或第2中间主沟有效地排出轮胎赤道下的水膜。因此,湿地性能和噪音性能提高。另外,胎冠纵沟中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胎冠加强筋。由此,由胎冠纵沟和第1中间主沟划分的接地部和由胎冠纵沟和第2中间主沟划分的接地部的刚性提高。因此,第1中间横沟和第2中间横沟在接地时的变形减小,因此能够抑制泵气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湿地性能和噪音性能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A-A线截面图。图3是图1的右半部分的胎面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B-B线截面图。图5是图1的C-C线截面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7是比较例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专利技术能够用于例如乘用车用或自动二轮车用等的充气轮胎以及在轮胎的内部未填充加压的空气的非空气式轮胎等各种轮胎。图1所示的轮胎1是重载荷用的充气轮胎。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有预先设定的旋转方向R。在本说明书中,沿箭头的朝向使轮胎1旋转。旋转方向R例如在胎侧部(未图示)以文字等表示。胎面部2上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中间主沟3、胎肩主沟4和胎冠纵沟5。在本说明书中,在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沟中,将沟宽度为3mm以上的沟称为主沟,将沟宽度小于3mm的沟称为纵沟。本实施方式的中间主沟3由配置在与轮胎赤道C相比靠轮胎轴向的一侧(在图1中为右侧)的第1中间主沟3A和配置在与轮胎赤道C相比靠轮胎轴向的另一侧(在图1中为左侧)的第2中间主沟3B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胎肩主沟4由配置在第1中间主沟3A的轮胎轴向外侧的第1胎肩主沟4A和配置在第2中间主沟3B的轮胎轴向外侧的第2胎肩主沟4B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胎冠纵沟5设置在第1中间主沟3A与第2中间主沟之间。胎面部2利用上述主沟3~5而设置胎冠接地部10、中间接地部11和胎肩接地部12。胎冠接地部10具有由胎冠纵沟5和第1中间主沟3A划分出的第1胎冠接地部10A以及由胎冠纵沟5和第2中间主沟3B划分出的第2胎冠接地部10B。中间接地部11具有由第1中间主沟3A和第1胎肩主沟4A划分出的第1中间接地部11A以及由第2中间主沟3B和第2胎肩主沟4B划分出的第2中间接地部11B。胎肩接地部12具有由第1胎肩主沟4A和胎面端Te划分出的第1胎肩接地部12A以及由第2胎肩主沟4B和胎面端Te划分出的第2胎肩接地部12B。另外,胎面部2上设置有胎冠横沟6、中间横沟7和胎肩横沟8。在本实施方式中,胎冠横沟6包含连接胎冠纵沟5和第1中间主沟3A的第1胎冠横沟6A以及连接胎冠纵沟5和第2中间主沟3B的第2胎冠横沟6B。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横沟7包含连接第1中间主沟3A和第1胎肩主沟4A的第1中间横沟7A以及连接第2中间主沟3B和第2胎肩主沟4B的第2中间横沟7B。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横沟8包含连接第1胎肩主沟4A和胎面端Te的第1胎肩横沟8A以及连接第2胎肩主沟4B和胎面端Te的第2胎肩横沟8B。所述“胎面端”Te是指,在正规轮辋上进行轮辋组装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无负荷的正规状态的轮胎1上负载正规负荷,以外倾角0度的方式平面地接地时最靠轮胎轴向两侧的接地位置。胎面端Te、Te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设定为胎面宽度TW。没有特别声明的情况下,轮胎的各部的尺寸等是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在包含轮胎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正规轮辋”是指,该标准按照每种轮胎规定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是指“标准轮辋”,若为TRA,则是指“DesignRim”,若为ETRTO,则是指“MeasuringRim”。在包含轮胎依据的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中,“正规内压”是指,各标准按照每种轮胎规定的气压,若为JATMA,则是指“最高气压”,若为TRA,则是指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该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1中间主沟、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2中间主沟、在所述第1中间主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1条胎冠纵沟、连接所述胎冠纵沟和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1胎冠横沟以及连接所述胎冠纵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2胎冠横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胎冠横沟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相位配置,所述胎冠纵沟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胎冠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29 JP 2016-1917601.一种轮胎,该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1中间主沟、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第2中间主沟、在所述第1中间主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1条胎冠纵沟、连接所述胎冠纵沟和所述第1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1胎冠横沟以及连接所述胎冠纵沟和所述第2中间主沟的两条以上的第2胎冠横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胎冠横沟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相位配置,所述胎冠纵沟设置有使沟底隆起的胎冠加强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第1胎冠横沟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配置成相同的间距且在轮胎周向上错开半间距相位。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冠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1胎冠横沟通向所述胎冠纵沟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2胎冠横沟通向所述胎冠纵沟的连通位置之间。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冠加强筋包含第1深度的第1胎冠加强筋和深度大于第1胎冠加强筋的第2深度的第2胎冠加强筋。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日比野敦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