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主花纹块,其由若干花纹单元沿轮胎周向均匀、间隔分布;花纹单元包含:处于胎面中心线上的中央块、依序向胎面中心线外侧偏离设置的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以及处于胎面边缘胎肩位置上的胎肩块;其中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分别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设置,并排列成倒“V”型;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的连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为小于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中央块、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的表面分别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保留低阻力和舒适性佳的优点,并获得优越的抓地力、自洁性及排泥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花纹,尤其涉及山地自行车的轮胎花纹。
技术介绍
近年来,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流行小颗粒花纹设计,因其可降低轮胎重量,更低滚动阻力和优越舒适性,帮助提升山地骑行的速度与耐力。现行常见的山地自行车车胎为了确保基本的山地使用性能,在胎面密集小颗粒花纹之间保留有相对狭小的花纹沟,均匀、密集的块与沟交错设置,可在崎岖的山地上获得良好接地路感和舒适性,但由于单个花纹块的接地面积较小,边缘成分低,会因抓地力不足而产生打滑现象;同时,在较为泥泞的山地上,经常会有泥沙和水流聚集在花纹沟之间无法及时顺畅地排出,瞬间就会增加轮胎的重量,影响骑行的速度与耐力。若泥沙填塞越来越多,会使原本就密集、狭小的花纹沟越来越浅,不但影响花纹块性能的正常发挥,也致使胎面趋向光面,使抓地力进一步恶化,容易出现摔车的危险,特别是在颠簸的山地弯道中,其安全性更无保障。因此,在现行山地车车胎轻量化的大前提下,需对小颗粒花纹的胎面进行全新的研究设计,以期能够保留其低滚动阻力和舒适性佳的优点,同时获得优越的抓地力、自洁性及排泥性的胎面花纹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能够保留其低滚动阻力和舒适性佳的优点,同时获得优越的抓地力、自洁性及排泥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包括:主花纹块,其由若干花纹单元沿轮胎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花纹单元包含:处于胎面中心线上的中央块、依序向胎面中心线外侧偏离设置的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以及处于胎面边缘胎肩位置上的胎肩块;其中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分别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距离依次增加,使所述花纹单元排列成倒“V”型;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的连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为小于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所述中央块、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的表面分别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所述在相邻的两组花纹单元之间倾斜通路的胎面基部上设置分叉状结构的基部花纹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块为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的倒“V”型花纹块;第一过渡块和第二过渡块为倾斜的五边形,胎肩块则为不规则的多边形;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块的两后端靠近开口处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倒“T”型的细纹理的竖直部贯穿中央块的后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的表面的倒“T”型的细纹理的竖直部均是指向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各自的前端点。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部花纹组是从靠近胎面中心线的位置沿轴向外侧至胎肩处倾斜、向下延伸,其整体是由主干部和分支部两部分组合而成分叉状结构。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干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主干、第二主干及第三主干;所述第一主干、第二主干及第三主干为折线;第一主干的端部距胎面中心线的轴向宽度为2mm-10mm,第三主干的尾部设置在胎肩块外侧的胎边方向,其延伸的轴向宽度设计为5mm-15mm;所述第一主干与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的连线平行;第二主干与胎肩块平行;所述第三主干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第二主干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且第三主干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小于9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分支部包含外分支和内分支;所述外分支始于主干部并偏离指向胎面外侧,而内分支是始于主干部并偏离指向胎面胎面中心内侧,二者沿主干部两侧间隔、交替并反向分离延伸;所述外分支和内分支偏离主干部的夹角的角度设置为10°-45°。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基部花纹组的截面为半圆形或三角形或矩形;所述主干部的凸起高度大于分支部的凸起高度,主干部的宽度大于分支部的宽度。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胎面中心线上的两个周向相邻的中央块之间还配置一补充块。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花纹单元一侧的中央块、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形成两折线A,整体花纹单元形成倒“V”型;在各主花纹块表面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限定各细纹理的竖直部的指向,半交叉型细纹理可兼顾抓地性能和花纹块强度;在胎面基部上设置由主干部和分支部组合而成的树枝状基部花纹组B,主干部的三折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呈渐大的趋势,处于胎面上的两折线与主花纹块排列相互平行设计,在主干部两侧间隔、交替反向分离出分支部,同时通过优化主干部和分支部的角度、高度、宽度,达到主干部导引和分支部瓦解泥沙的配合作用,进一步提升轮胎在泥泞山地路上自洁、排泥性能,避免打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轮胎的胎面主花纹块分布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轮胎的中央块10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轮胎的第一过渡块20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轮胎的第二过渡块30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轮胎的胎肩块40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轮胎的一种胎面花纹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轮胎的基部花纹组B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轮胎的另一种胎面花纹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中图1中,竖直方向设定为轮胎周向,且横向方向设定为轮胎轴向,单点划线表示赤道平面,箭头指向为轮胎的行驶方向。首先,图1所示的为轮胎胎面1的主花纹块,其是由若干花纹单元沿轮胎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每个花纹单元包含:处于胎面中心线上的中央块10,依序向胎面中心线外侧偏离设置的第一过渡块20、第二过渡块30,以及处于胎面边缘胎肩位置上的胎肩块40,其中第一过渡块20、第二过渡块30、胎肩块40分别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设置。花纹单元其中一侧的中央块10、第一过渡块20、第二过渡块30、胎肩块40自胎面中心线沿轴向外侧至胎肩处倾斜、向下配置,胎面其中一侧主花纹块排列成两折线A,整体花纹单元排列成倒“V”型。两折线A是由中央块10、第一过渡块20、第二过渡块30排列而成的A1部及胎肩块40的A2部连接组成,其中位于胎面中间区域的A1部与胎面中心线产生角度为30°-45°的夹角α1,位于胎肩的A2部与胎面中心线产生角度为45°-65°的夹角β1,即夹角α1小于夹角β1。倒“V”型的中间区域花纹块高纵向排列,确保更低滚动阻力和优越舒适性,同时产生顺向轮胎行驶方向的倾斜通路,而倒“V”型两开口处的胎肩块40位置相对横向,可增加胎肩处的横向抓地力,提供良好的转弯性能,确保山地基本使用性能。其次,结合图2至图5所示,中央块10本体为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的倒“V”型花纹块,第一过渡块20和第二过渡块30为倾斜的五边形,胎肩块40则为不规则的多边形。为了增加轮胎在山地路面的抓地力,在上述各主花纹块的表面分别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倒“T”型的细纹理的三个端部贯通各主花纹块的若干个边缘,一方面倒“T”型的细纹理相比常规单一的横、直型细纹理可产生更多的边缘成分,更有效提升抓地性能;另一方面传统交叉型细纹理会大幅削弱花纹块的刚性,而倒“T”型的半交叉细纹理可确保花纹块的基本刚性,提升山地路面的抓地性能,避免打滑现象产生。在倒“V”型的中央块10两后端靠近开口处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10a,“T”字的竖直部贯穿中央块10的后端11,在两后端处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花纹块,其由若干花纹单元沿轮胎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花纹单元包含:处于胎面中心线上的中央块、依序向胎面中心线外侧偏离设置的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以及处于胎面边缘胎肩位置上的胎肩块;其中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分别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距离依次增加,使所述花纹单元排列成倒“V”型;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的连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为小于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所述中央块、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的表面分别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所述在相邻的两组花纹单元之间倾斜通路的胎面基部上设置分叉状结构的基部花纹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花纹块,其由若干花纹单元沿轮胎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花纹单元包含:处于胎面中心线上的中央块、依序向胎面中心线外侧偏离设置的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以及处于胎面边缘胎肩位置上的胎肩块;其中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分别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距离依次增加,使所述花纹单元排列成倒“V”型;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的连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为小于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所述中央块、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的表面分别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所述在相邻的两组花纹单元之间倾斜通路的胎面基部上设置分叉状结构的基部花纹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块为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的倒“V”型花纹块;第一过渡块和第二过渡块为倾斜的五边形,胎肩块则为不规则的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块的两后端靠近开口处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倒“T”型的细纹理的竖直部贯穿中央块的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的表面的倒“T”型的细纹理的竖直部均是指向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各自的前端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