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花纹,尤其涉及山地自行车的轮胎花纹。
技术介绍
近年来,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流行小颗粒花纹设计,因其可降低轮胎重量,更低滚动阻力和优越舒适性,帮助提升山地骑行的速度与耐力。现行常见的山地自行车车胎为了确保基本的山地使用性能,在胎面密集小颗粒花纹之间保留有相对狭小的花纹沟,均匀、密集的块与沟交错设置,可在崎岖的山地上获得良好接地路感和舒适性,但由于单个花纹块的接地面积较小,边缘成分低,会因抓地力不足而产生打滑现象;同时,在较为泥泞的山地上,经常会有泥沙和水流聚集在花纹沟之间无法及时顺畅地排出,瞬间就会增加轮胎的重量,影响骑行的速度与耐力。若泥沙填塞越来越多,会使原本就密集、狭小的花纹沟越来越浅,不但影响花纹块性能的正常发挥,也致使胎面趋向光面,使抓地力进一步恶化,容易出现摔车的危险,特别是在颠簸的山地弯道中,其安全性更无保障。因此,在现行山地车车胎轻量化的大前提下,需对小颗粒花纹的胎面进行全新的研究设计,以期能够保留其低滚动阻力和舒适性佳的优点,同时获得优越的抓地力、自洁性及排泥性的胎面花纹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花纹块,其由若干花纹单元沿轮胎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花纹单元包含:处于胎面中心线上的中央块、依序向胎面中心线外侧偏离设置的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以及处于胎面边缘胎肩位置上的胎肩块;其中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分别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距离依次增加,使所述花纹单元排列成倒“V”型;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的连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为小于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所述中央块、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的表面分别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所述在相邻的两组花纹单元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花纹块,其由若干花纹单元沿轮胎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花纹单元包含:处于胎面中心线上的中央块、依序向胎面中心线外侧偏离设置的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以及处于胎面边缘胎肩位置上的胎肩块;其中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分别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距离依次增加,使所述花纹单元排列成倒“V”型;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的连线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为小于胎肩块与胎面中心线的夹角;所述中央块、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的表面分别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所述在相邻的两组花纹单元之间倾斜通路的胎面基部上设置分叉状结构的基部花纹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块为相对胎面中心线对称的倒“V”型花纹块;第一过渡块和第二过渡块为倾斜的五边形,胎肩块则为不规则的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块的两后端靠近开口处设置倒“T”型的细纹理;倒“T”型的细纹理的竖直部贯穿中央块的后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花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的表面的倒“T”型的细纹理的竖直部均是指向第一过渡块、第二过渡块、胎肩块各自的前端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自行车轮胎胎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