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编码器限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341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磁编码器限位结构,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的底部外壁四角处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前盖,且电机前盖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输出轴,所述电机外壳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机后盖,且电机后盖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编码器前盖,所述编码器前盖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编码器控制板,且编码器控制板的顶部外壁分别焊接有控制器和按键,所述编码器前盖的顶部外壁四角处通过螺钉固定有编码器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在机械行程的任意位置上设置限位点,具有设置简单,一键操作,精度高,体积小安装方便,灵活,使用方便,兼容性强,环境要求低,功能强大等优点。

Limiting structure of magnetic enco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编码器限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限位结构
,尤其涉及磁编码器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编码器作为成熟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多年,如今机床、材料加工、电动机反馈系统以及测量和控制设备都使用编码器,编码器体积小,精密,本身分辨度可以很高,产生电信号后由数控制置CN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系统等来处理,既可检测角度位移,又可在机械转换装置帮助下检测直线位移,是现代生产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设备,目前步进电机限位用的都是限位开关,一般限位开光都暴露在机器外面,非常容易造成外力损坏,从而导致限位不起作用,还有限位开关很多是电子限位,不能接触液体,但是加工金属必须使用液体冷却,从而导致液体飞溅到限位开关上,造成限位误触发,严重导致限位开关损坏,所以需要用磁编码器来代替传统的限位开关改变这一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磁编码器限位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磁编码器限位结构,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的底部外壁四角处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前盖,且电机前盖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输出轴,所述电机外壳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磁编码器限位结构

【技术保护点】
磁编码器限位结构,包括电机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3)的底部外壁四角处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前盖(2),且电机前盖(2)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输出轴(1),所述电机外壳(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机后盖(14),且电机后盖(14)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编码器前盖(9),所述编码器前盖(9)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编码器控制板(4),且编码器控制板(4)的顶部外壁分别焊接有控制器(12)和按键(13),所述编码器前盖(9)的顶部外壁四角处通过螺钉固定有编码器外壳(5),且编码器外壳(5)的一边外壁开设有散热孔(11),所述编码器外壳(5)的顶部外壁四...

【技术特征摘要】
1.磁编码器限位结构,包括电机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3)的底部外壁四角处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前盖(2),且电机前盖(2)的底部外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壁通过轴承连接有输出轴(1),所述电机外壳(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机后盖(14),且电机后盖(14)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编码器前盖(9),所述编码器前盖(9)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编码器控制板(4),且编码器控制板(4)的顶部外壁分别焊接有控制器(12)和按键(13),所述编码器前盖(9)的顶部外壁四角处通过螺钉固定有编码器外壳(5),且编码器外壳(5)的一边外壁开设有散热孔(11),所述编码器外壳(5)的顶部外壁四角处通过螺钉固定有编码器后盖(7),且编码器后盖(7)的顶部外壁开设有安装孔(8),所述安装孔(8)内通过弹簧卡接有推动杆(6),且推动杆(6)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推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晶研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