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09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0:21
本新型涉及一种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包括尾气排空管、辅助加热管、导流板及隔板,尾气排空管至少一根,隔板嵌于尾气排空管内,并将尾气排空管内部分割为一条加热腔和至少一条净化腔,导流板若干并与尾气排空管内表面连接,辅助加热管至少一条,环绕尾气排空管轴线呈螺旋状环绕在尾气排空管外表面,且辅助加热管均位于相邻两导流板之间位置,辅助加热管前端和尾气排空管加热腔的进气端连通分流管相互连通。本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干铵流化床尾气进行加热分解,从而尾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有效的利用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尾气余热,有效的提高了生产过程余热综合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
本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
技术介绍
目前干铵流化床设备运行是的尾气排放量较大,每小时排放量约40000方,其中大部分为空气,含有少部分的恶臭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则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针对这一问题,当前主要是通过将干铵流化床设备的尾气通过、布袋除尘设备、水洗设备等设备进行净化处理,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消除干铵流化床设备尾气污染现象,但净化过程中的运行能耗和资源损耗较大,从而增加了设备运行和产品生产成本,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干铵流化床设备尾气净化方式,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该尾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有效的利用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尾气余热,在降低了对干铵流化床尾气净化作业能耗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余热综合利用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包括尾气排空管、辅助加热管、导流板及隔板,尾气排空管至少一根,且尾气排空管轴线与水平面呈15°—90°夹角,隔板至少一条,嵌于尾气排空管内,并与尾气排空管轴线平行分布,隔板与尾气排空管内表面间通过滑槽相互滑动连接,隔板将尾气排空管内部分割为一条加热腔和至少一条净化腔,且加热腔和净化腔间相互平行分布,加热腔和净化腔进气端分别通过导气管与干铵流化床尾气排放管和三胺熔盐炉尾气排放管相互连通,导流板若干并与尾气排空管内表面连接,且各导流板与尾气排空管轴线呈45°—90°夹角,并环绕尾气排空管轴线呈螺旋状均布,相邻的两个导流板间间距10—50厘米,辅助加热管至少一条,环绕尾气排空管轴线呈螺旋状环绕在尾气排空管外表面,且辅助加热管均位于相邻两导流板之间位置,辅助加热管前端和尾气排空管加热腔的进气端连通分流管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尾气排空管为横截面呈圆形、矩形及正多边形结构的空心管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隔板横截面为矩形、椭圆形及“S”型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横截面面积为尾气排空管横截面面积的1/5—1/2。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内设弹性密封条与隔板相互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加热管所对应的尾气排空管外表面设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嵌于尾气排空管内,且深度为辅助加热管最大直径的1/3—1/2。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干铵流化床尾气进行加热分解,从而尾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有效的利用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尾气余热,在降低了对干铵流化床尾气净化作业能耗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余热综合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包括尾气排空管1、辅助加热管2、导流板3及隔板4,尾气排空管1至少一根,且尾气排空管1轴线与水平面呈15°—90°夹角,隔板4至少一条,嵌于尾气排空管1内,并与尾气排空管1轴线平行分布,隔板4与尾气排空管1内表面间通过滑槽5相互滑动连接,隔板4将尾气排空管1内部分割为一条加热腔101和至少一条净化腔101,且加热腔101和净化腔102间相互平行分布,加热腔101和净化腔102进气端分别通过导气管6与干铵流化床尾气排放管和三胺熔盐炉尾气排放管相互连通,导流板3若干并与尾气排空管1内表面连接,且各导流板3与尾气排空管1轴线呈45°—90°夹角,并环绕尾气排空管1轴线呈螺旋状均布,相邻的两个导流板3间间距10—50厘米,辅助加热2管至少一条,环绕尾气排空管1轴线呈螺旋状环绕在尾气排空管1外表面,且辅助加热管2均位于相邻两导流板3之间位置,辅助加热管2前端和尾气排空管1加热腔101的进气端连通分流管7相互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尾气排空管1为横截面呈圆形、矩形及正多边形结构的空心管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4横截面为矩形、椭圆形及“S”型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腔101横截面面积为尾气排空管1横截面面积的1/5—1/2。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5内设弹性密封条8与隔板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加热管2所对应的尾气排空管1外表面设定位槽9,所述的定位槽9嵌于尾气排空管1内,且深度为辅助加热管2最大直径的1/3—1/2。本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干铵流化床尾气通过导气管进入到尾气排空管的净化腔内,三胺熔盐炉尾气一部分通过导流管进入到尾气排空管的加热腔内,另一部分进入到辅助加热管中,加热腔和辅助加热管内的尾气与净化腔内的尾气间进行热交换,达到对净化腔内尾气进行加热分解净化的目的。同时有导流管对净化腔和加热腔内的尾气进行导流,降低尾气流动速度和延长尾气形成,达到提高尾气间热交换的目的、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干铵流化床尾气进行加热分解,从而尾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有效的利用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尾气余热,在降低了对干铵流化床尾气净化作业能耗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余热综合利用率。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包括尾气排空管、辅助加热管、导流板及隔板,所述的尾气排空管至少一根,且尾气排空管轴线与水平面呈15°—90°夹角,所述的隔板至少一条,嵌于尾气排空管内,并与尾气排空管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隔板与尾气排空管内表面间通过滑槽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的隔板将尾气排空管内部分割为一条加热腔和至少一条净化腔,且所述的加热腔和净化腔间相互平行分布,所述的加热腔和净化腔进气端分别通过导气管与干铵流化床尾气排放管和三胺熔盐炉尾气排放管相互连通,所述的导流板若干并与尾气排空管内表面连接,且各导流板与尾气排空管轴线呈45°—90°夹角,并环绕尾气排空管轴线呈螺旋状均布,相邻的两个导流板间间距10—50厘米,所述的辅助加热管至少一条,环绕尾气排空管轴线呈螺旋状环绕在尾气排空管外表面,且所述的辅助加热管均位于相邻两导流板之间位置,所述的辅助加热管前端和尾气排空管加热腔的进气端连通分流管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铵流化床尾气无动力净化管包括尾气排空管、辅助加热管、导流板及隔板,所述的尾气排空管至少一根,且尾气排空管轴线与水平面呈15°—90°夹角,所述的隔板至少一条,嵌于尾气排空管内,并与尾气排空管轴线平行分布,所述的隔板与尾气排空管内表面间通过滑槽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的隔板将尾气排空管内部分割为一条加热腔和至少一条净化腔,且所述的加热腔和净化腔间相互平行分布,所述的加热腔和净化腔进气端分别通过导气管与干铵流化床尾气排放管和三胺熔盐炉尾气排放管相互连通,所述的导流板若干并与尾气排空管内表面连接,且各导流板与尾气排空管轴线呈45°—90°夹角,并环绕尾气排空管轴线呈螺旋状均布,相邻的两个导流板间间距10—50厘米,所述的辅助加热管至少一条,环绕尾气排空管轴线呈螺旋状环绕在尾气排空管外表面,且所述的辅助加热管均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望林可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