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尾气的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8094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0:21
一种烟气尾气的除雾装置,属于烟气尾气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冷气入口、过滤器、风机、调节阀、烟气尾气入口、混合器和除雾装置,并在冷气入口和混合器之间以及除雾装置与烟囱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针对烟气尾气排入温度较低的大气中易产生白雾的问题,将烟气尾气和大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实现降温凝结等过程,将烟气尾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降低到当地环境能够容纳水蒸气的阈值以下,以较低能耗的技术方案消除了锅炉尾气排烟区域的白雾问题。此外该装置也实现了烟气的深度净化和深度除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气尾气的除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尾气的除雾装置,尤其涉及燃烧设备中烟气尾气在排烟出口易产生白雾的除雾技术。
技术介绍
烟气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如果周围环境中冷空气的温度较低,当烟气尾气经由烟囱进入周围环境时,将发生水蒸气空间凝结并生成小雾滴或小水滴。从远处会看凝结雾滴时,往往能够看到烟囱上方存在一个白烟区,白烟中含有微细固态杂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空气品质,并降低了周边区域的可见度。为此需要将烟气尾气进行处理,避免白烟雾对城市空气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在除雾方面,当前的一种技术是采用钢结构形成烟气通道的除雾方法,如CN201510182291提出了湿法脱硫塔除雾器,CN201510164839提出了一种多通道式复合除雾器及其除雾方法,另一种是采用电除雾技术,如CN201520132704和CN201510090819是利用阴极和阳极管之间产生的电场将雾滴吸收下来。这些技术是将已经在烟气处理中产生的雾滴去除,但它们不适用解决排烟后产生的白雾问题,这是由于烟气尾气在排出前尚未形成雾滴,只有当烟气尾气从排烟口(如烟囱上的烟气出口)排入大气环境时,才会出现白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锅炉烟气尾气排出时所产生的白雾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烟气尾气的除雾装置,一方面降低烟气尾气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解决烟囱冒出的白雾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烟气尾气的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冷气入口、烟气尾气入口、混合器和除雾装置;冷气入口和烟气尾气入口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混合器的入口连接;在冷气入口与所述混合器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过滤器、冷气入口温度传感器和调节阀;所述除雾装置内部含有填料模块和挡水模块;混合器通过管路与除雾装置中的填料模块相连接,除雾装置内的填料模块与挡水模块直接相连,挡水模块通过连接管道与烟囱相连并且在连接管道上设有混合气体出口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的除雾装置的下部设有排水口。优选地,在冷气入口与所述的混合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风机。更优选地,所述风机采用变频风机。本技术所述的混合器为旋风式混合器、隔板式混合器或填料式混合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填料模块是由多层非金属填料或多层耐腐蚀的金属填料构成的“W”字型结构、滤网型结构或挡板型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①充分利用天然冷源,采用深度混合和除雾结构,解决了烟囱出口位置冒出的白雾问题;②实现烟气中水蒸气凝结的同时,降低了烟气尾气中污染物含量,达到了净化烟气尾气的目的;③本系统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经济、可靠,可灵活应用于排烟系统的改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烟气尾气的除雾系统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烟气尾气的除雾系统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填料模块采用挡板型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填料模块采用滤网型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填料模块采用“W”字型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冷气入口;2-过滤器;3-冷气入口温度传感器;4-风机;5-调节阀;6-烟气尾气入口;7-混合器;8-除雾装置;9-填料模块;10-挡水模块;11-排水口;12-混合气体出口温度传感器;13-烟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系统及工作过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烟气尾气的除雾装置,该装置包括冷气入口1、烟气尾气入口6、混合器7和除雾装置8;冷气入口1和烟气尾气入口6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混合器7的入口连接;在冷气入口1与所述混合器7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过滤器2、冷气入口温度传感器3和调节阀5;混合器出口与除雾装置8的入口连接,该除雾装置8内部含有填料模块9和挡水模块10,在所述的除雾装置的下部设有排水口11,排水口将凝结下来的雾滴排走;所述的混合器7用于烟气尾气和冷空气的混合,混合器7通过管路与除雾装置8中的除雾模块9相连接,在所述的除雾装置8内除雾模块9与挡水模块10直接相连,除雾装置8内的挡水模块10通过管道与烟囱13相连并且在连接管道上配有混合气体出口温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混合气体的温度t2。本技术中所述的混合器7可为旋风式混合器、隔板式混合器或填料式混合器。所述的填料模块9是由多层非金属填料或多层耐腐蚀的金属填料构成的“W”字型结构、滤网型结构或挡板型结构,在填料模块内含有雾滴的混合气体产生湍流脉动气流,进一步实现混合气体的掺混并初步去除部分雾滴,多层填料竖直布置,便于凝结水排走;所述的挡水模块10是挡水板型结构,能将雾滴或小液滴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并通过排水口11排走。图2所述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与图1所不同的是,在冷气入口1与所述的混合器7连接的管路上还设有风机4,风机4是定频风机或变频风机。图3、图4和图5分别表示出填料模块采用挡板型结构、滤网型结构和“W”字型结构的示意图。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来自冷气入口1的冷空气依次流经冷过滤器2、冷气入口温度传感器3、风机4和调节阀5后,冷空气与来自烟气尾气入口6的烟气尾气在混合器7内进行充分掺混并实现烟气尾气降温;由于烟气尾气6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充分混合后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雾滴,从混合器7流出的混合气体流入除雾装置8中,在除雾装置内带有雾滴的混合气体依次流经填料模块9和挡水模块10,在含有雾滴的混合气体与填料模块9中的填料接触时发生雾滴表面凝结,凝结的雾滴从排水口11排出;然后混合气体从填料模块9流入挡水模块10内,挡水模块10进一步去除混合气体的小雾滴,混合气体从除雾装置8的挡水模块10流出后通过管路直接流入烟囱13内,在除雾装置8和烟囱13连接的管路上布置了混合气体出口温度传感器12,混合气体出口温度传感器12用于检测混合气体的温度;所述的冷气入口2的冷空气来自室外大气;所述的冷气入口1的冷空气和烟气尾气入口6的烟气尾气的流量比通过调节冷空气管路上的风机4或阀门5决定,实现冷气入口温度传感器3测量的温度t1和混合气体出口温度传感器12测量的温度t2应满足如下关系:0.0075(t1-t2)+5965.6(1/t1-1/t2)≤0.7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烟气中的部分水蒸气凝结下来,烟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降低到当地室外空气可以容纳的水蒸汽量,处理后的烟气排入大气中时将不会产生小雾滴或小水滴,解决了烟囱附近产生白烟问题。上述方案中,水蒸气在凝结时会将烟气中仍然存在的细微烟尘吸收并随着凝结水排走,同时烟气中存留少量的SOX也会发生酸的凝结,起到较低温度下深度净化和除尘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烟气尾气的除雾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气尾气的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冷气入口(1)、烟气尾气入口(6)、混合器(7)和除雾装置(8);冷气入口(1)和烟气尾气入口(6)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混合器(7)的入口连接;在冷气入口(1)与所述混合器(7)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过滤器(2)、冷气入口温度传感器(3)和调节阀(5);所述除雾装置(8)内部含有填料模块(9)和挡水模块(10);混合器(7)通过管路与除雾装置(8)中的填料模块(9)相连接,除雾装置内的填料模块(9)与挡水模块(10)直接相连,挡水模块通过管道与烟囱13相连并且在连接管道上配有混合气体出口温度传感器12;在所述的除雾装置的下部设有排水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尾气的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冷气入口(1)、烟气尾气入口(6)、混合器(7)和除雾装置(8);冷气入口(1)和烟气尾气入口(6)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的混合器(7)的入口连接;在冷气入口(1)与所述混合器(7)的连接管路上依次设有过滤器(2)、冷气入口温度传感器(3)和调节阀(5);所述除雾装置(8)内部含有填料模块(9)和挡水模块(10);混合器(7)通过管路与除雾装置(8)中的填料模块(9)相连接,除雾装置内的填料模块(9)与挡水模块(10)直接相连,挡水模块通过管道与烟囱13相连并且在连接管道上配有混合气体出口温度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随林张立申李萍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伟业供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