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565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定位杆;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的伸缩件和与所述伸缩件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踏板。应用时,首先使伸缩件保持收缩状态,将支架一端的定位杆与汽车方向盘的下侧相抵,然后伸缩件的伸缩端伸出,伸缩端带动踏板向靠近行车制动器即汽车的制动踏板的方向移动,直至踏板与汽车的制动踏板接触并制动至止动点,伸缩端停止移动,如此保持10‑20分钟即可完成试验。最后伸缩端收缩即可收起上述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由上可知,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时,不再需要人工踩踏汽车的制动踏板,大大降低了人工强度,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driving brak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running brake, comprising a bracket, a positioning rod fixedly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bracket, a telescopic member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bracket and a pedal connected with the telescopic end of the telescopic part. The application, first make a telescopic member maintain contraction, the lower side end of the positioning bracket rod and steering wheel offset, and then the expansion end of a telescopic member extending, telescopic end drive pedal to the brake pedal brake driving near the mobile vehicle direction, the brake pedal pedal and the car until the contact and brake to stop point so, the expansion end stop moving, keep 10 20 minutes to complete the test. In the end, the telescopic end can shrink the device that controls the driving brake. It can be seen from above that when the device used to control the running brake is provided by the application, it is no longer necessary to manually trample the brake pedal of the vehicle,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artificial strength, improves the test efficiency and saves labor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试验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气制动系统需要检测其气密性时需要持续踩踏行车制动器10~20分钟,人工踩踏行车制动器10~20分钟不移动是一种非常高强度的工作,且连续踩行车制动器10~20分钟不动,增加了试验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了人工成本。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降低试验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降低人工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该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试验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降低人工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包括:支架;与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定位杆;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连接的伸缩件和与所述伸缩件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踏板。优选地,上述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中,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杆固定连接的两个卡柱,所述定位杆与汽车的方向盘的下侧相抵时两个所述卡柱分别位于方向盘的两个通孔内。优选地,上述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中,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支架和卡柱均垂直设置。优选地,上述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中,所述卡柱和所述定位杆的两端均套设有橡胶套。优选地,上述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为气缸,所述气缸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优选地,上述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中,所述伸缩件为直线电机。本技术提供的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包括支架、定位杆、伸缩件和踏板。其中支架的一端与定位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件连接,具体支架的另一端与伸缩件固定连接。伸缩件的伸缩端与踏板固定连接,伸缩端伸缩时带动踏板移动。应用本技术提供的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进行试验时,首先使伸缩件保持收缩状态,将支架一端的定位杆与汽车方向盘的下侧相抵,然后伸缩件的伸缩端伸出,伸缩端带动踏板向靠近行车制动器即汽车的制动踏板的方向移动,直至踏板与汽车的制动踏板接触并制动至止动点,伸缩端停止移动,如此保持10-20分钟即可完成试验。最后伸缩端收缩即可收起上述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由上可知,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时,不再需要人工踩踏汽车的制动踏板,大大降低了人工强度,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1-卡柱、2-定位杆、3-支架、4-控制阀门、5-气缸、7-踏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该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试验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降低人工成本。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包括支架3、定位杆2、伸缩件和踏板7。其中支架3的一端与定位杆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件连接,具体支架3的另一端与伸缩件固定连接。伸缩件的伸缩端与踏板7固定连接,伸缩端伸缩时带动踏板7移动。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进行试验时,首先使伸缩件保持收缩状态,将支架3一端的定位杆2与汽车方向盘的下侧相抵,然后伸缩件的伸缩端伸出,伸缩端带动踏板7向靠近行车制动器即汽车的制动踏板7的方向移动,直至踏板7与汽车的制动踏板7接触并制动至止动点,伸缩端停止移动,如此保持10-20分钟即可完成试验。最后伸缩端收缩即可收起上述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由上可知,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时,不再需要人工踩踏汽车的制动踏板7,大大降低了人工强度,提高了试验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优选地,上述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还包括与定位杆2固定连接的两个卡柱1,定位杆2与汽车的方向盘的下侧相抵时,两个卡柱1分别位于方向盘的两个通孔内。如此可以防止试验时,定位杆2发生错位等情况。其中,定位杆2与支架3和卡柱1均垂直设置,即支架3与定位杆2垂直,卡柱1也与定位杆2相互垂直。支架3可以为杆状结构,也可以为其它结构,在此不作限定。为了防止卡柱1和定位杆2划伤汽车的方向盘,还可以在卡柱1和定位杆2的两端均套设有橡胶套。优选地,伸缩件可以为气缸5,气缸5的进气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4,通过控制阀门4的作用实现气缸5的伸缩端的伸缩。另一实施例中,伸缩件也可以为直线电机。当然,伸缩件还可以为油缸,在此不作限定。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3);与所述支架(3)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定位杆(2);与所述支架(3)的另一端连接的伸缩件和与所述伸缩件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踏板(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3);与所述支架(3)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定位杆(2);与所述支架(3)的另一端连接的伸缩件和与所述伸缩件的伸缩端固定连接的踏板(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行车制动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定位杆(2)固定连接的两个卡柱(1),所述定位杆(2)与汽车的方向盘的下侧相抵时两个所述卡柱(1)分别位于方向盘的两个通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行车制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容彬雄陈显鑫叶建奎何珠兵黎天朋赵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