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4906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门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该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包括车身、车门组件、内座板组件、以及车底;所述车门组件包括车门和与车门卡接固定的车门板,所述车门与所述车身枢轴连接,所述车门的两端各设有一轴臂,所述一侧轴臂的末端设有卡槽,所述车门板上设有突起;所述内座板组件包括扭转组件和开关组件,所述扭转组件的上端设有扭转头,所述扭转头的上表面设有卡接于所述卡槽内的竖骨;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件和上端抵接于所述开关件、下端抵接于所述车底的压力弹簧,所述开关件上设有抵接于所述突起的斜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可靠,操作方便,使汽车模型具有较高趣味性和仿真度。

An upper lift door open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door structure technology, discloses an open structure of a hatchback hatchback, the open structure includes a body, a door assembly, seat plate assembly and the bottom; the door assembly comprises a door and door and door clamping plate is fixed, the do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e pivot body, both ends of the doo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haft end of the shaft, one side arm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groove, wherein the door panel is provided with a bulge; the inner seat plate assembly includes a torsion assembly and a switch assembly, the torsional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surface of the torsion head is turned card connected to the card groove of the vertical bone; the switch assembly includes a switch element and the upper end i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end of the pressure spring switch, is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the switch element is provided in contact with the protrusions Oblique bon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reliable operation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so that the car model has high interest and simulation degre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门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模型等玩具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来说,在传统的汽车模型中车门只是起到装饰作用,并不能打开,或者虽然能够打开,但是打开方式比较简单呆板,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并且降低了汽车模型的逼真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开方式新颖的车门开启结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包括车身、车门组件、内座板组件、以及车底;所述车身设有第一开关孔;所述车门组件包括车门和车门板,所述车门卡接固定于所述车门板的上端,所述车门与所述车身枢轴连接,所述车门的两端各设有一轴臂,所述一侧轴臂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车门板上设有垂直于所述车门板的突起;所述内座板组件包括扭转组件和开关组件,所述扭转组件的上端设有扭转头,所述扭转头的上表面设有朝向上方突起的竖骨,所述竖骨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开关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孔,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件和压力弹簧,所述开关件上设有斜骨和第一短柱,所述斜骨抵接于所述突起,所述压力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短柱外,所述压力弹簧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开关件;所述压力弹簧的下端抵接于所述车底。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门组件还包括车门压件和复位弹簧,所述车门压件上设有一圆柱,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圆柱外,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轴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座板组件还包括内座板和扭转底件,所述内座板上设有套筒、第二短柱和开关孔,所述开关件的下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孔;所述扭转组件设于所述套筒中,所述扭转组件还包括圆筒和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贯穿所述圆筒,上端固定于所述扭转头,下端固定于所述扭转底件,所述扭转底件固定于所述内座板。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扭转底件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短柱插入所述通孔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身设有轴槽,所述两个轴臂之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轴槽枢轴配合。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门压件压设于所述转轴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斜骨共有两块,并左右对称设置。本技术提供一种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包括车身、车门组件、内座板组件和车底;当按下开关件,开关件的斜骨下滑离开车门板的突骨,车门组件不再受阻。扭转组件旋转一个不超过90°的角度,竖骨压迫车门的门臂。从而车门向上转动。合上车门时,车门板的突起下压开关件的斜骨,迫使开关件向下移动。等车门完全合上时开关件不再作用于车门板,开关件在压力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同时斜骨插入车门板的突起下方,将车门板卡住保持闭合状态。本技术结构紧凑、可靠,操作方便,使汽车模型保持较高质感和仿真感,且具有趣味性,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模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身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门和车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门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内座板组件和车底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内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开关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车身;11、轴槽;12、第一开关孔;2、车门组件;21、车门;211、轴臂;212、转轴;213、卡槽;22、车门板;221、突起;23、车门压件;231、圆柱;24、复位弹簧;3、内座板组件;31、内座板;311、套筒;312、第二短柱;313、第二开关孔;32、扭转组件;321、扭转头;322、圆筒;323、扭力弹簧;324、竖骨;33、开关组件;331、开关件;332、压力弹簧;333、斜骨;334、第一短柱;34、扭转底件;341、通孔;4、车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6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上掀式车门21开启结构,其包括车身1、车门组件2、内座板组件3、以及车底4。如图2-5所示,所述车门组件2包括车门21、车门板22、车门压件23和复位弹簧24,所述车门21卡接固定于所述车门板22的上端,所述车门21的两端各设有一轴臂211,所述两个轴臂211之间设有转轴212,所述车身1设有轴槽11,所述转轴212与所述轴槽11枢轴连接。所述一侧轴臂211的末端设有卡槽213。所述车门板22上设有垂直于所述车门板22的突起221;所述车门压件23压设于所述转轴212上,并用螺丝固定;所述车门压件23上设有一圆柱231,所述复位弹簧24套设于所述圆柱231外,所述复位弹簧24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轴臂211。如图6-8所示,所述内座板组件3包括内座板31、扭转组件32、开关组件33和扭转底件34。所述内座板31固定于所述车身1,所述内座板31上设有套筒311、第二短柱312和第二开关孔313,所述扭转组件32设于所述套筒311中。所述扭转组件32包括扭转头321、圆筒322和扭力弹簧323,所述扭转头321设于所述扭转组件32的上端,所述扭转头321的上表面设有朝向上方突起的竖骨324,所述竖骨324卡接于所述卡槽213内,所述扭力弹簧323贯穿所述圆筒322,上端固定于所述扭转头321,下端固定于所述扭转底件34,所述扭转底件34对所述扭转组件32起到固定作用。所述开关组件33包括开关件331和压力弹簧332,所述开关件331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孔12,所述开关件331的下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开关孔313;所述开关件331设有斜骨333和第一短柱334,所述斜骨333共有两块,并左右对称设置,所述两块斜骨333分别抵接于左右车门板22的突起221。所述压力弹簧332套设于所述第一短柱334外,所述压力弹簧332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开关件331的下端;所述压力弹簧332的下端抵接于所述车底4。所述扭转底件34固定于所述内座板31。所述扭转底件34上设有通孔341,所述第二短柱312插入所述通孔341内。本实施例的上掀式车门21开启结构的组装方法如下:通过所述转轴212与所述轴槽11的枢轴连接将车门组件2安装在车身1上;将扭转组件32安装于内座板31的套筒311内,将开关组件33通过压力弹簧332安装于内座板31上,再将内座板31用螺丝固定车身1上。此时,扭转头321上的竖骨324插入左右车门21的方骨中间;开关件331的斜骨333卡住车门板22的突骨。再将扭转底件34套上扭力弹簧323,然后带动扭力弹簧323扭转几圈固定在内座板31上;最后装上车底4。此时,扭力弹簧323回复原状的扭力欲带动扭转组件32旋转;接着扭转头321的竖骨324压迫车门的卡槽213。但此时开关件331的斜骨333卡住车门板的突起221,阻止了车门21的转动,扭转组件32无法旋转;车门21保持闭合状态。本实施例的上掀式车门21开启结构的开启方法如下:当按下开关件331,开关件331的斜骨333下滑离开车门板22的突起221,车门组件2不再受阻。扭转组件32旋转一个不超过90°的角度,竖骨324压迫车门21的一侧轴臂211。从而车门21以转轴212为轴线向上转动,当轴臂211碰到车身1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所述车身设有第一开关孔;车门组件;所述车门组件包括车门和车门板,所述车门卡接固定于所述车门板的上端,所述车门与所述车身枢轴连接,所述车门的两端各设有一轴臂,所述一侧轴臂的末端设有卡槽,所述车门板上设有垂直于所述车门板的突起;内座板组件;所述内座板组件包括扭转组件和开关组件,所述扭转组件的上端设有扭转头,所述扭转头的上表面设有朝向上方突起的竖骨,所述竖骨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开关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孔,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件和压力弹簧,所述开关件上设有斜骨和第一短柱,所述斜骨抵接于所述突起,所述压力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短柱外,所述压力弹簧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开关件;以及车底;所述压力弹簧的下端抵接于所述车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所述车身设有第一开关孔;车门组件;所述车门组件包括车门和车门板,所述车门卡接固定于所述车门板的上端,所述车门与所述车身枢轴连接,所述车门的两端各设有一轴臂,所述一侧轴臂的末端设有卡槽,所述车门板上设有垂直于所述车门板的突起;内座板组件;所述内座板组件包括扭转组件和开关组件,所述扭转组件的上端设有扭转头,所述扭转头的上表面设有朝向上方突起的竖骨,所述竖骨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开关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孔,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件和压力弹簧,所述开关件上设有斜骨和第一短柱,所述斜骨抵接于所述突起,所述压力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短柱外,所述压力弹簧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开关件;以及车底;所述压力弹簧的下端抵接于所述车底。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掀式车门开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组件还包括车门压件和复位弹簧,所述车门压件上设有一圆柱,所述复位弹簧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益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彩珀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