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0875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系统和车辆,所述转向系统包括:前横拉杆,所述横拉杆与前轮相连;前转向器,所述前转向器与所述前横拉杆相连;前助力模块,所述前助力模块安装在所述前转向器上,且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提供横向助力和纵向助力;后横拉杆,所述后横拉杆与后轮相连;后转向器,所述后转向器与所述后横拉杆相连;后助力模块,所述后助力模块安装在所述后转向器上,且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提供横向助力和纵向助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转向系统,在前转向器和后转向器上分别集成双自由度的助力模块,可以实现各种转向模式,包括原地转向和四轮转向,且前助力模块与后助力模块离车轮的距离近,能快速、精确地对控制指令作出响应,操纵性更强。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ering system and vehicle, the steering system includes a front transverse rod, the transverse rod attached to the front wheels; front steering, the front steering and the front transverse rod is connected; before the power module, the former power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teering. And is configured to selectively provid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power booster; after the tie rod, the transverse rod is connected to the rear wheels; after steering, the steering gear and the rear cross bar is connected; after the power module, the power module is installed in the rear steering, and set can selectively provid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power booster. The steering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the steering gear and steering gear are respectively integrated after power module with two degrees of freedom in front, can achieve a variety of steering modes, including steering and four wheel steering, and before the power module and the power module from the wheels after the distance can be fast and accurate to control command response control m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系统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转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系统和具有该转向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在狭窄的路况中,车辆的原地转向功能可以提升车辆的通过性,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四轮转向主要是通过在四个车轮上各设一套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系统来驱动各个车轮的偏转,该方式涉及的油路较多,占用整车空间大,转向液比普通液压转向车辆多一倍,易污染环境,且液压驱动的迟滞时间较长,操作体验差,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实现原地转向的转向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转向系统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系统,包括:前横拉杆,所述横拉杆与前轮相连;前转向器,所述前转向器与所述前横拉杆相连;前助力模块,所述前助力模块安装在所述前转向器上,且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提供使所述前转向器横向位移的横向助力和使所述前转向器纵向位移的纵向助力;后横拉杆,所述后横拉杆与后轮相连;后转向器,所述后转向器与所述后横拉杆相连;后助力模块,所述后助力模块安装在所述后转向器上,且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提供使所述后转向器横向位移的横向助力和使所述后转向器纵向位移的纵向助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系统,在前转向器和后转向器上分别集成双自由度的助力模块,通过控制前助力模块与后助力模块的工作状态,可以实现各种转向模式,包括原地转向和四轮转向,且前助力模块与后助力模块离车轮的距离近,能快速、精确地对控制指令作出响应,操纵性更强。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转向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所述后助力模块的工作状态。优选地,,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前助力模块提供横向助力,所述后助力模块不工作以实现第一工作模式,或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所述后助力模块均提供横向助力以实现第二工作模式,或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所述后助力模块均提供纵向助力以实现第三工作模式。具体地,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成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所述后助力模块提供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横向助力。具体地,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成在第三工作模式下使所述前助力模块提供向前的纵向助力,以使所述前轮呈内“八”字转角,所述后助力模块提供方向向后的纵向助力,以使所述后轮呈外“八”字转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或所述后助力模块设置为自身可输出横向助力和纵向助力。优选地,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或所述后助力模块均包括两个分别沿横向和纵向布置的助力子模块。具体地,所述助力子模块包括:助力电机;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助力电机的电机轴相连,输出端与对应的转向器相连。具体地,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齿条机构或滚珠丝杠机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或所述后助力模块设置为自身可输出横向助力,且所述前转向器和/或所述后转向器可绕沿横向的转动轴线转动以输出纵向助力。优选地,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或所述后助力模块均包括:横向助力子模块,所述横向助力子模块用于驱动对应的转向器横向移动;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为所述转动轴线且安装在对应的副车架上,所述横向助力子模块可转动地与所述转轴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助力模块通过齿轮齿条机构或滚珠丝杠机构与所述前横拉杆相连;所述后助力模块通过齿轮齿条机构或滚珠丝杠机构与所述后横拉杆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转向器和所述后转向器为机械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所述后助力模块为电动式或气动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转向系统。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转向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系统四轮转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系统原地转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助力模块或后助力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转向系统100,转向盘111,转向管柱112,前轮121,前转向器122,前助力模块123,前横拉杆124,后轮131,后转向器132,后助力模块133,后横拉杆134,转动轴线1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首先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向系统100。如图1-图4所示,转向系统100包括转向盘111、转向管柱112、前横拉杆124、前转向器122、前助力模块123、后横拉杆134、后转向器132和后助力模块133。其中,其中,转向盘111与转向管柱112可以通过花键连接或其它连接形式,转向管柱112与转向器可以通过花键连接或其它连接形式,转向盘111与转向管柱112端的车轮可以为前轮121,对应地,转向管柱112可以与前转向器122相连。当然,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转向盘111与转向管柱112端的车轮可以为后轮131,为了方便描述,下面仅以转向盘111与转向管柱112端的车轮为前轮121为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参考图1,前横拉杆124可以与前轮121相连,前轮121可以为两个,前横拉杆124可以为两个,两个前横拉杆124与两个一一对应,且前轮121与对应的前横拉杆124可以通过开槽薄螺母和开口销连接,前横拉杆124可以通过转向节(图中未示出)与对应的前轮121相连。前转向器122与前横拉杆124相连,前转向器122可以为机械式,前助力模块123安装在前转向器122上,可选地,前助力模块123可以通过齿轮齿条机构与前横拉杆124相连,或者前助力模块123可以通过滚珠丝杠机构与前横拉杆124相连,以向前横拉杆124提供转向助力。前助力模块123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提供横向助力和纵向助力,其中横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纵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前助力模块123提供的横向助力可以使前转向器122发生横向位移,前助力模块123提供的纵向助力可以使前转向器122发生纵向位移,进而带动前横拉杆124作相应地运动,以使前轮121发生相应地偏转,在前助力模块123工作时,前助力模块123可以通过前转向器122与前横拉杆124向前轮121施加转向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系统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拉杆,所述横拉杆与前轮相连;前转向器,所述前转向器与所述前横拉杆相连;前助力模块,所述前助力模块安装在所述前转向器上,且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提供使所述前转向器横向位移的横向助力和使所述前转向器纵向位移的纵向助力;后横拉杆,所述后横拉杆与后轮相连;后转向器,所述后转向器与所述后横拉杆相连;后助力模块,所述后助力模块安装在所述后转向器上,且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提供使所述后转向器横向位移的横向助力和使所述后转向器纵向位移的纵向助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拉杆,所述横拉杆与前轮相连;前转向器,所述前转向器与所述前横拉杆相连;前助力模块,所述前助力模块安装在所述前转向器上,且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提供使所述前转向器横向位移的横向助力和使所述前转向器纵向位移的纵向助力;后横拉杆,所述后横拉杆与后轮相连;后转向器,所述后转向器与所述后横拉杆相连;后助力模块,所述后助力模块安装在所述后转向器上,且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提供使所述后转向器横向位移的横向助力和使所述后转向器纵向位移的纵向助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所述后助力模块的工作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成可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前助力模块提供横向助力,所述后助力模块不工作以实现第一工作模式,或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所述后助力模块均提供横向助力以实现第二工作模式,或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所述后助力模块均提供纵向助力以实现第三工作模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成在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所述后助力模块提供方向相同或相反的横向助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设置成在第三工作模式下使所述前助力模块提供向前的纵向助力,以使所述前轮呈内“八”字转角,所述后助力模块提供方向向后的纵向助力,以使所述后轮呈外“八”字转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助力模块和/或所述后助力模块设置为自身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林谭志成张道权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