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谷氨酸的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345 阅读:3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谷氨酸的新工艺,具体指利用有机微滤膜、超滤膜分离技术与浓缩连续等点法相结合的从发酵液中提取与精制谷氨酸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分离提取方法中产品纯度以及提取收率低、成本高、废液污染严重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谷氨酸发酵液进行有机微滤膜过滤、有机超滤膜过滤、浓缩、结晶等操作步骤,各步母液均可循环利用,废液少,减少环境污染。对谷氨酸进行分离提取,得到精制的谷氨酸结晶,谷氨酸的提取收率大于95%,纯度可达99%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有机微滤膜、超滤膜过滤菌体,改变了常规发酵液处理采用的离心法、絮凝法加热法等方法,除菌体彻底,过滤液澄清透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谷氨酸的新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谷氨酸的新工艺,属 于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味精行业常用玉米、大米、糖蜜、甜菜等为原料采 用发酵法生产谷氨酸,谷氨酸主要用于生产味精(谷氨酸钠)。为分离发酵液 中菌体蛋白、残糖等杂质,通常采用等电沉降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其所产生的COD、硫酸根、NH3-N (氨氮)的高浓废水,治理难度大,污染环境严重,制约了我国味精行业和谷氨酸生产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为此,国内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些清洁生产方法,如菌体与料液分 离,回收菌体蛋白,不仅可以简化后续处理工艺,而且还可以减轻企业污水 处理负担。目前分离菌体、残糖杂质的主要方法有离心法、絮凝法加热法、 膜分离法(超滤和微滤)等,综合考虑以膜分离法最为先进。另外,国内现阶段味精工业的主要问题是谷氨酸的收率及纯度,两项指 标均低于国外水平。据报道,目前大多数味精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从母液中 流失的谷氨酸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晶型较差,结晶时间长,控制和操作的难 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谷氨酸现有分离提取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L-谷氨酸的新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提取步骤如下: a、将谷氨酸发酵液进入有机微滤膜系统进行过滤,去除菌体及大分子蛋白等杂质,微滤透过液进入超滤膜系统,进一步去除小分子蛋白及色素等,得到澄清的谷氨酸发酵液和 菌体浓缩液,菌体浓缩液可加入适量水后继续过滤,也可混入发酵液中循环使用;所述有机膜微滤与超滤分离系统,截留分子量800~50000MW,pH范围2~11,操作温度为10~60℃,有机膜微滤进出口压力差为0.01~0.05MPa,超滤膜进出口压力差为1~10MPa。b、将1/4~1/3发酵液滤液作为底料,用硫酸/上述水解液调节pH值至4.5~4.0时,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宁宋翔梁雪徐庆阳谢希贤刘淑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