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缺乏L-丝氨酸脱氨酶活性的突变菌株生产色氨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0216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舒述了用缺乏L-丝氨酸脱氨酶活性的突变菌株,特别是从广泛可利用的亲本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得到的这种突变菌株生产色氨酸的方法.(*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用缺乏L-丝氨酸脱氨酶活性的突变菌株生产色氨酸的方法。下面称之为L-丝氨酸脱氨酶,它的活性本质与尿酸梭菌分离出的一种酶相似。它已被命名为EC4,2,1,14,下面称之为L-丝氨酸脱氨的活性,参见卡特(Carter J·F·)和塞耶斯(Sa-yers·R·D)的文章“尿酸梭菌”、发表在细菌学杂志(J·Bacte-rial)109期,757-763页(1972年)。专利技术特别与利用L-丝氨酸脱氨酶(L-SD)活性缺乏的大肠杆菌K12的几个突变菌株有关。用微生物从碳水化合物中生产L-色氨酸现有技术中有两种方法来完成。第一个是选择抗色氨酸及类似物的反馈物的野生型微生物的突变菌株。这种方法的例子包括抗-5氟色氨酸的一个枯草芽杆菌的菌株(Bacillus substilis)。(见美国专利4,363,875)抗5-甲基色氨酸的短杆菌属的一些种(Brevi bacterium)(见美国专利3,700,539);及其它需要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並且抗4-甲基色氨酸、6-氟色氨酸、4-氨基苯丙氨酸、4-氟色氨酸、酪氨酸-氧酸盐(酯)和苯丙氨酸-氧酸盐(酯)的各氨酸棒杆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缺乏L-丝氨酸脱氨酶活性的突变菌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缺乏L-丝氨酸脱氨酶活性的突变菌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的突变菌株是几乎没有L-丝氨酸脱氨酶活性的菌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的突变菌株含有一个与L-丝氨酸脱氨酶活性有关的结构基因突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其中的结构基因突变是一个插入突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其中的插入突变是插入了抗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噬菌体Mudx·(Mudx CAM(APrlac)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的突变菌株含有一个与L-丝氨酸脱氨酶活性有关的调节基因突变。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其中的调节基因突变是一个插入突变。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其中的插入突变是插入了抗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噬菌体Mudx(Mudx CAM(APrlan)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用的突变菌株含有一个与L-丝氨酸脱氨酶活性有关的结构基因突变和一个与该酶活性有关的调节基因突变。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其中所说的与L-丝氨酸脱氨酶有关的结构基因突变是一个插入突变。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其中所说的结构基因的插入突变是插入了抗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噬菌体Mudx(Mudx CAM(APrlac))。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其中所说的与L-丝氨酸脱氨酶有关的调节基因突变是一个插入突变。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其中所说的调节基因的插入突变是插入了抗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噬菌体Mudx(Mudx CAM(APrlac))。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其中所用的突变菌株是属于大肠杆菌的一些种(Escherichia Coli)。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其中所用的大肠杆菌是K12菌株。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其中所用的菌株是需要硫胺素的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莱恩纽曼
申请(专利权)人:斯托弗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