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9484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底架和滑轮,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和底架之间设置有若干减震机构,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撞垫,侧防撞垫和装置本体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网板,装置本体的正面和后面均设置有若干防撞圈。本装置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的防护工作,本装置放置于路边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撞作用,对车辆具有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本装置的前后均设置有若干防撞圈,防撞圈能够进一步增强对车辆的缓冲保护作用,可以减小车辆的损毁,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当发生碰撞时,本装置会变形向内凹陷,可以吸收缓冲车辆的撞击力,且在撞击后可以自动恢复至原状,能够大大降低车辆撞击事故中对人车人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领域,具体是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性能的逐步提升、汽车保有量的逐年上升、驾驶人员的驾驶水平良莠不齐等因素的影响,交通事故常有发生,尤其在道路的转弯、上下桥出入口、隧道洞口、收费岛头、桥梁护栏端头、上跨桥的桥墩等较易发生交通碰撞事故的地方,交通事故率确有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不仅对交通安全施设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对较易发生交通碰撞事故的地方,应特别设置警示性防撞设施,如防撞桶等,以防患于未然,或在发生车辆撞击时,尽可能缓冲车辆的冲击,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减少事故损失。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撞装置设计简单,抗撞击缓冲能力和抗撞击效果不理想,安全性有待提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底架和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设置在底架的下端,所述底架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端设置有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和底架之间设置有若干减震机构,所述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撞垫,所述侧防撞垫和装置本体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网板,所述装置本体的右下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装置本体的正面和后面均设置有若干防撞圈,且两个防撞圈之间设置有弹性伸缩机构,所述防撞圈的上下侧均设置有反光条,所述防撞圈和装置本体之间设置有弹性固定层,所述装置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套,所述把手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凸起。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内设置有储水空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轮设置成自锁式。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撞圈采用耐磨橡胶材料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起来操作方便快捷,本装置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的防护工作,本装置放置于路边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撞作用,对车辆具有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使用过程中,通过进水口向内部储水空腔加水,这样能够能加本装置的重量,且有利于本装置的固定,重量的增加能够增大本装置抗冲击的能力,且本装置的前后均设置有若干防撞圈,防撞圈能够进一步增强对车辆的缓冲保护作用,可以减小车辆的损毁,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当发生碰撞时,本装置会变形向内凹陷,可以吸收缓冲车辆的撞击力,且在撞击后可以自动恢复至原状,能够大大降低车辆撞击事故中对人车人员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的右视图。图中:1-装置本体、2-底架、3-滑轮、4-支撑块、5-减震机构、6-侧防撞垫、7-固定网板、8-进水口、9-把手、10-防滑套、11-反光条、12-防撞圈、13-弹性伸缩机构、14-出水口、15-弹性固定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底架2和滑轮3,所述滑轮3设置在底架2的下端,所述底架2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上端设置有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和底架2之间设置有若干减震机构5,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撞垫6,所述侧防撞垫6和装置本体1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网板7,所述装置本体1的右下侧设置有出水口14,所述装置本体1的正面和后面均设置有若干防撞圈12,且两个防撞圈12之间设置有弹性伸缩机构13,所述防撞圈12的上下侧均设置有反光条11,所述防撞圈12和装置本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固定层15,所述装置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把手9,所述把手9上设置有防滑套10,所述把手9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8。所述防滑套10上设置有防滑凸起。所述装置本体1内设置有储水空腔。所述滑轮3设置成自锁式。所述防撞圈12采用耐磨橡胶材料支撑。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本装置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的防护工作,本装置放置于路边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撞作用,对车辆具有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使用过程中,通过进水口8向内部储水空腔加水,这样能够能加本装置的重量,且有利于本装置的固定,重量的增加能够增大本装置抗冲击的能力,且本装置的前后均设置有若干防撞圈12,防撞圈12能够进一步增强对车辆的缓冲保护作用,可以减小车辆的损毁,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当发生碰撞时,本装置会变形向内凹陷,可以吸收缓冲车辆的撞击力,且在撞击后可以自动恢复至原状,能够大大降低车辆撞击事故中对人车人员的伤害。本技术在结构上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起来操作方便快捷,本装置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的防护工作,本装置放置于路边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撞作用,对车辆具有很好的缓冲保护作用,使用过程中,通过进水口向内部储水空腔加水,这样能够能加本装置的重量,且有利于本装置的固定,重量的增加能够增大本装置抗冲击的能力,且本装置的前后均设置有若干防撞圈,防撞圈能够进一步增强对车辆的缓冲保护作用,可以减小车辆的损毁,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当发生碰撞时,本装置会变形向内凹陷,可以吸收缓冲车辆的撞击力,且在撞击后可以自动恢复至原状,能够大大降低车辆撞击事故中对人车人员的伤害。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底架(2)和滑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3)设置在底架(2)的下端,所述底架(2)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上端设置有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和底架(2)之间设置有若干减震机构(5),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撞垫(6),所述侧防撞垫(6)和装置本体(1)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网板(7),所述装置本体(1)的右下侧设置有出水口(14),所述装置本体(1)的正面和后面均设置有若干防撞圈(12),且两个防撞圈(12)之间设置有弹性伸缩机构(13),所述防撞圈(12)的上下侧均设置有反光条(11),所述防撞圈(12)和装置本体(1)之间设置有弹性固定层(15),所述装置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把手(9),所述把手(9)上设置有防滑套(10),所述把手(9)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交通安全用防撞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底架(2)和滑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3)设置在底架(2)的下端,所述底架(2)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上端设置有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和底架(2)之间设置有若干减震机构(5),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侧防撞垫(6),所述侧防撞垫(6)和装置本体(1)之间固定设置有固定网板(7),所述装置本体(1)的右下侧设置有出水口(14),所述装置本体(1)的正面和后面均设置有若干防撞圈(12),且两个防撞圈(12)之间设置有弹性伸缩机构(13),所述防撞圈(12)的上下侧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少建舒守龙马天荣曾方明王汝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瑞卓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