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3355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注塑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外板与内板之间通过胶粘层实现固定连接,内板上设有一组用于支撑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腰部凸台,腰部凸台沿着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腰部凸台上设有主凸台与次凸台,主凸台设于腰部凸台上靠近内板中部的端部,次凸台设于腰部凸台上远离内板中部的端部。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可减小汽车背门在开启时所发生的扭转变形,增强当背门外板受外力作用时背门的抗凹性能,满足塑料背门轻量化要求的同时保证了塑料背门的强度。

Fully plastic back door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concav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注塑件
,具体涉及一种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而全塑背门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但是以塑代钢不是简单地用塑料代替金属。需要从零件的功能和成型工艺入手,借助CAE和CAD手段,在不降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优化结构,减重或减少零件数量,才能达到轻量化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可减小汽车背门在开启时所发生的扭转变形,增强当背门外板受外力作用时背门的抗凹性能,满足塑料背门轻量化要求的同时保证了塑料背门的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通过胶粘层实现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内板上设有一组用于支撑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腰部凸台,所述腰部凸台沿着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腰部凸台上设有主凸台与次凸台,所述主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靠近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次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远离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腰部凸台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

【技术保护点】
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通过胶粘层实现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上设有一组用于支撑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腰部凸台,所述腰部凸台沿着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腰部凸台上设有主凸台与次凸台,所述主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靠近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次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远离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腰部凸台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板号牌槽的组合凸台,所述组合凸台包括设于中部的条形台和设于该条形台两端用于支撑所述号牌槽两端的凸起,所述条形台为倒梯形结构,该条形台中部靠下的位置设有过孔,靠近所述过孔上部两侧的条形台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号...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与内板之间通过胶粘层实现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上设有一组用于支撑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腰部凸台,所述腰部凸台沿着所述外板中部凸起腰身部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所述腰部凸台上设有主凸台与次凸台,所述主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靠近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次凸台设于所述腰部凸台上远离内板中部的端部;所述腰部凸台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外板号牌槽的组合凸台,所述组合凸台包括设于中部的条形台和设于该条形台两端用于支撑所述号牌槽两端的凸起,所述条形台为倒梯形结构,该条形台中部靠下的位置设有过孔,靠近所述过孔上部两侧的条形台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号牌槽的上部号牌螺孔对齐;所述外板上号牌槽的内侧中部设有与所述条形台抵接的凸部,所述凸部设于外板上的号牌螺纹孔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增强抗凹性能的全塑背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尚文杨世海李芬邓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