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87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包括路面基层和泥土层,所述路面基层位于泥土层的内部,所述路面基层的两侧还设有与泥土层接触的混凝土层,所述路面基层的上表面设有碎石块层,所述碎石块层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的顶端安装有钢筋框架,所述钢筋框架和多个混凝土块之间的空隙内均填充有第一碎石子层,所述钢筋框架的上表面和混凝土层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二碎石子层,所述第二碎石子层的上表面设有沥青混凝土层,所述泥土层上开设有排水坑道,且泥土层和混凝土层上均贯穿设有排水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仅方便路面进行渗水,而且还能提高路面的负载强度。

A drainage structure of a municipal roa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unicipal roads, especially a drainage structure of municipal roads, including road base and soil layer, the inner layer of dirt in pave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bas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oncrete layer in contact with the soil layer, the bas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crushed stone layer. The crushed stone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a concrete block, the top of the concret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steel frame, a first gravel layer to fill the gaps between the steel frame and a plurality of concrete block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layer on the upper surface and the surface is paved with second pebbles the second layer, a gravel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asphalt concrete layer, the soil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drainage tunnel, and the soil layer and the concrete layer are through a drainage pipe.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which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seepage of the pavement, but also improves the load strength of the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
,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路面结构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砖铺砌、碎石路面等,这些道路表面易沉积灰尘污垢等,透水透气性差,耐磨性差,而耐磨性好的道路表面排水性差,当水量大时易在路面积水,造成行人车辆困扰,造成大量垃圾进入下水道而堵塞下水道形成恶性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道路表面易沉积灰尘污垢等,透水透气性差,耐磨性差,而耐磨性好的道路表面排水性差,当水量大时易在路面积水,造成行人车辆困扰,造成大量垃圾进入下水道而堵塞下水道形成恶性循环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包括路面基层和泥土层,所述路面基层位于泥土层的内部,所述路面基层的两侧还设有与泥土层接触的混凝土层,所述路面基层的上表面设有碎石块层,所述碎石块层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的顶端安装有钢筋框架,所述钢筋框架和多个混凝土块之间的空隙内均填充有第一碎石子层,所述钢筋框架的上表面和混凝土层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二碎石子层,所述第二碎石子层的上表面设有沥青混凝土层,所述泥土层上开设有排水坑道,且泥土层和混凝土层上均贯穿设有排水管道。优选的,所述泥土层的上表面铺设有多个混凝土板,且混凝土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至少设有两个,并以等距的方式排列。优选的,所述路面基层的长表面呈圆弧状,且路面基层与排水管道的底端处于同一排列方向上。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块至少设有六个,并以等距的方式排列,且混凝土块的顶端呈圆弧状。优选的,所述沥青混凝土层的两侧边缘处呈倾斜状。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加入沥青混凝土层、第一碎石子层、第二碎石子层、碎石块层、排水管道和排水坑道,这样用于将路面沉积的水分进行排出,避免路面的大量积水,从而避免对行人车辆造成困扰;通过加入钢筋框架、混凝土块和混凝土层,这样在使得路面能够进行透水的同时还能使得路面的负载强度提高;通过加入排水坑道,用于将路面渗出的水进行排放,从而避免了水分的聚集。本技术结构简单,不仅方便路面进行渗水,而且还能提高路面的负载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排水坑道1、混凝土层2、路面基层3、碎石块层4、混凝土块5、沥青混凝土层6、通孔7、第一碎石子层8、钢筋框架9、排水管道10、泥土层11、混凝土板12、第二碎石子层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显然,描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包括路面基层3和泥土层11,路面基层3的长表面呈圆弧状,且路面基层3与排水管道10的底端处于同一排列方向上,这样便于路面内的水分能够快速的渗出,从而提高渗水的效率。路面基层3位于泥土层11的内部,泥土层11的上表面铺设有多个混凝土板12,且混凝土板1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7,通孔7至少设有两个,并以等距的方式排列,这样便于对排水坑道1进行防护的同时也方便对人和物进行防护,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路面基层3的两侧还设有与泥土层11接触的混凝土层2,路面基层3的上表面设有碎石块层4,碎石块层4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混凝土块5,混凝土块5至少设有六个,并以等距的方式排列,且混凝土块5的顶端呈圆弧状,用于提高路面的负载强度。混凝土块5的顶端安装有钢筋框架9,通过加入钢筋框架9、混凝土块5和混凝土层2,这样在使得路面能够进行透水的同时还能使得路面的负载强度提高,钢筋框架9和多个混凝土块5之间的空隙内均填充有第一碎石子层8,钢筋框架9的上表面和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二碎石子层13,第二碎石子层13的上表面设有沥青混凝土层6,沥青混凝土层6的两侧边缘处呈倾斜状,便于部分水溶液从而混凝土沥青层6的两侧流入至排水坑道1内,泥土层11上开设有排水坑道1,通过加入排水坑道1,用于将路面渗出的水进行排放,从而避免了水分的聚集,且泥土层11和混凝土层2上均贯穿设有排水管道10,通过加入沥青混凝土层6、第一碎石子层8、第二碎石子层13、碎石块层4、排水管道10和排水坑道1,这样用于将路面沉积的水分进行排出,避免路面的大量积水,从而避免对行人车辆造成困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包括路面基层(3)和泥土层(11),所述路面基层(3)位于泥土层(1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基层(3)的两侧还设有与泥土层(11)接触的混凝土层(2),所述路面基层(3)的上表面设有碎石块层(4),所述碎石块层(4)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混凝土块(5),所述混凝土块(5)的顶端安装有钢筋框架(9),所述钢筋框架(9)和多个混凝土块(5)之间的空隙内均填充有第一碎石子层(8),所述钢筋框架(9)的上表面和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二碎石子层(13),所述第二碎石子层(13)的上表面设有沥青混凝土层(6),所述泥土层(11)上开设有排水坑道(1),且泥土层(11)和混凝土层(2)上均贯穿设有排水管道(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的排水结构,包括路面基层(3)和泥土层(11),所述路面基层(3)位于泥土层(1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基层(3)的两侧还设有与泥土层(11)接触的混凝土层(2),所述路面基层(3)的上表面设有碎石块层(4),所述碎石块层(4)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混凝土块(5),所述混凝土块(5)的顶端安装有钢筋框架(9),所述钢筋框架(9)和多个混凝土块(5)之间的空隙内均填充有第一碎石子层(8),所述钢筋框架(9)的上表面和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二碎石子层(13),所述第二碎石子层(13)的上表面设有沥青混凝土层(6),所述泥土层(11)上开设有排水坑道(1),且泥土层(11)和混凝土层(2)上均贯穿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长平
申请(专利权)人:和优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