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云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74253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微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活性物质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其中:生产菌株为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3081,保藏号:CGMCC  No.1319。试管种采用常规的麦芽汁培养基,于20-30℃下培养4-8天。固体发酵培养基为:三七须根粉末20%-30%,水70%-80%,自然pH。固体培养温度20-30℃,静置培养15-20天后,用90~95%的乙醇在室温浸提2天,减压浓缩后蒸干溶剂后即得活性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活性物质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抑制率达到78.57%,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抑制率达到22.71%;对致癌基因Raf1和c-Myc的潜在靶点酪氨酸磷酸酯酶cdc25a的抑制率为79.55%,对cdc25b的抑制率为63.28%,该活性物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作为制备抗肿瘤制剂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微生物医药

技术介绍
肿瘤(癌症)在全球范围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杀手”。据美国癌症研究院(NCI)2003年的统计资料,美国男子约有一半、女子约有三分之一将在他(她)们的生命过程中患上癌症;全美每年新诊断肿瘤病例超过100万人,每年死于这类疾病的人数超过50万。我国的肿瘤发病率同样十分惊人,每年新增肿瘤病人200万人,死亡130多万人,目前全国癌症病人总数估计在500万以上。随着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提高,抗肿瘤药物市场也在不断地增长。据中国东方健康市场研究中心2001年的《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研究报告》,1999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增长了17%,达6.03亿美元,估计到2006年此类药品的销售额可达17亿美元。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日趋升高,人们对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和深入。目前所用的抗肿瘤药物中,多数对人体副作用较大,特异性不强,迫切需要开发活性高、特异性强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造福于人类。三七是中国的传统名贵药材,利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对三七进行二次开发,产生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发酵物,是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肿瘤活性物质,由生产菌株经试管培养、固体培养及冷冻干燥工序后制成,其特征在于生产菌株为红色红曲霉(Monascusruber)3081,该菌株已于2005年2月28日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 No.131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君张克勤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