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整流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583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1:00
提供一种汽车的整流构造,在确保罩刚性的同时,在连结部的位置也提高行驶风的剥离性,进而将行驶风引导至行驶风的剥离性高的狭缝,进一步提高剥离性。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坦的整流面(54)的罩(50)的后端缘部,行驶风剥离用的狭缝(76)和罩加强用的连结部(77)邻接地形成,沿着上述连结部(77)的车辆前方正面的罩(50)外表面设置有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行驶风剥离用的突条(83)。

Rectify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A rectifying structure of a vehicle is provided, which ensures the rigidity of the cover while the location of the connecting part is also increased. The driving wind is guided to the slit with high stripper of the running wind, and further improves the peeling property. In a substantially flat surface extending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rectifier (54) of the cover (50) of the rear edge of the slit with the driving wind stripping (76) and a cover connecting part used for reinforcement (77) adjacent formation along the connecting part (77) of the front cover of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 (50)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along the ridge direction and extending direction crossing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vehicle driving wind stripping for (8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的整流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整流构造,该汽车的整流构造中,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坦的整流面的空力罩的后端缘部,行驶风剥离用的狭缝和罩加强用的连结部邻接地形成。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为了改善汽车的油耗,例如使用罩来使车底等平面化。为了将行驶风剥离,优选为将上述罩的后缘部设为锐角,但是罩采用吸音性高的纤维类素材的情况下,难以将罩的后缘部形成为锐角。在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构造:在由聚酰胺树脂等树脂成型品形成的下罩设置突起部,该突起部一体地形成有前高后低状的前边部(气流引导部)和从该前边部的下端连续并以前低后高状倾斜地向后方延伸的后边部,在上述前边部正后方的后边部形成狭缝,通过该狭缝来提高行驶风的剥离性。但是,将这样的行驶风的剥离构造应用到罩的车宽方向整体时,如果将上述狭缝的车宽方向的长度加长,则罩的强度降低,所以为了加强而必须设置连结部,在连结部的部位,行驶风的剥离性变差,所以还有改善的余地。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080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的整流构造,在确保罩刚性的同时,在连结部的位置也提高行驶风的剥离性,进而将行驶风引导至行驶风的剥离性高的狭缝,从而进一步提高剥离性。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的整流构造,一种汽车的整流构造,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坦的整流面的罩的后端缘部,行驶风剥离用的狭缝和罩加强用的连结部邻接地形成,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行驶风剥离用的突条,该突条沿着上述连结部的车辆前方正面的罩外表面而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作为上述的突条,可以是使面的一部分鼓起的筋条(bead)。根据上述构造,能够通过突条来对罩进行加强,罩的刚性提高,使得连结部较窄即可,相应地加宽狭缝,能够提高该狭缝对行驶风的剥离性。此外,能够通过上述突条的端部将行驶风引导至狭缝,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行驶风的剥离性,能够抑制行驶风向连结部的流动。即,通过设置上述突条,能够扩大狭缝,并且通过突条将行驶风引导至狭缝,提高该行驶风的剥离性,进而突条自身也能够提高行驶风的剥离性,抑制行驶风向连结部的流动。总之,在确保罩刚性的同时,在连结部的位置也通过上述突条提高行驶风的剥离性,进而将行驶风引导至行驶风的剥离性高的狭缝,能够进一步提高剥离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沿设部和倾斜部邻接地设置,上述沿设部在上述罩的后端缘部沿着大致上下方向或大致车宽方向以大致直线状延伸,上述倾斜部相对于大致上下方向或车宽方向倾斜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在上述沿设部形成狭缝,在上述倾斜部形成连结部及突条。根据上述构成构造,能够在确保突条对行驶风的引导效果的同时,通过使上述倾斜部向前后方向倾斜,减小形成于该倾斜部的连结部及突条在从空力特性上的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的宽度,并且通过该突条对罩进行加强,而且在突条的中间部也将行驶风顺畅地向大致上下方向后方或车宽方向后方引导。换言之,能够高水平地使连结部的加强效果、突条的导风效果、狭缝的剥离效果最优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罩以其后端作为安装部而安装于车体,上述罩的上述整流面之中的与上述安装部对应的部分的后端缘部由上述沿设部和上述倾斜部构成,上述沿设部比与上述安装部以外对应的部分的后端缘部更位于前方,上述倾斜部从上述沿设部的两端分别朝向与上述安装部以外对应的部分的后端缘部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突条中,形成于上述倾斜部的前方的部分和形成于上述连结部的前方的部分一体地成形,该形成于上述连结部的前方的部分在车宽方向上以一直线状延伸到上述狭缝为止。根据上述构造,即使在形成于倾斜部前方的突条和狭缝之间隔出间隔,通过将突条一体地形成到狭缝为止,也能够将流到倾斜部的突条的行驶风引导到狭缝,而不会漏到后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突条的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和上述连结部的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大致同等或者是其以上。根据上述构成,如上述那样设定突条的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长度,所以能够通过该突条将行驶风可靠地引导至狭缝,进一步提高行驶风的剥离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罩由纤维强化树脂或无纺布或织布形成。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实现如下的效果。即,纤维强化树脂或无纺布或织布的边缘成型性较差而行驶风的剥离性较低,但是通过上述方案1、2、3的构成,能够兼顾行驶风的剥离性改善和纤维强化树脂、无纺布、织布的轻量高刚性化及提高防振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上述连结部中,基本侧面截面形成为曲柄形状,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加强用的厚壁部。根据上述构造,能够在连结部两侧的基本截面部的曲柄部将穿过突条和狭缝之间而吹向后方的行驶风剥离,并且在位于突条的正后方而不需要剥离行驶风的中央部提高连结部的刚性。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确保罩刚性的同时,在连结部的位置也提高行驶风的剥离性,进而将行驶风引导至行驶风的剥离性高的狭缝,从而进一步提高剥离性。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整流构造的汽车的底面图。图2是从车辆下方观察作为罩的一例的下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扩大图。图4是从车辆下方观察汽车的整流构造的立体图。图5是沿着图3的A-A线的主要部分的扩大截面图。图6是沿着图3的B-B线的主要部分的向视截面图。图7是沿着图3的C-C线的下罩的向视截面图。图8是图6的主要部分扩大图。图9是以从车辆下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的整流构造的状态示出的扩大立体图。图10是沿着图3的D-D线的主要部分的扩大截面图。图11是表示汽车的整流构造的扩大底面图。图12是沿着图11的E-E线的主要部分的扩大截面图。符号的说明50…下罩(罩);54…平板面(整流面);76、81…狭缝;77、82…连结部;77a…厚壁部;79…沿设部;80…倾斜部;83、84…突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在确保罩刚性的同时,在连结部的位置也提高行驶风的剥离性,进而将行驶风引导至行驶风的剥离性高的狭缝,从而进一步提高剥离性,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的整流构造,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坦的整流面的空力罩的后端缘部,行驶风剥离用的狭缝和罩加强用的连结部邻接地形成,沿着上述连结部的车辆前方正面的罩外表面设置有行驶风剥离用的突条,该突条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实施例】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图表示汽车的整流构造,图1是具备该整流构造的汽车的底面图。在说明汽车的整流构造的详细结构之前,首先参照图1说明车体构造。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舱搭载发动机,并且设置有用于安装悬挂前轮1的前悬架的副框2。该副框2具备在前部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前横梁(未图示)、在后部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后横梁3、以及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梁4、4。如图1所示,发动机舱的下方部被前下罩5覆盖,并且在由前轮1用的挡泥板(所谓的除泥部件)6的下端部、前下罩5的侧端部、前保险杠7的侧部围出的仰视大致三角形状的区域、即前轮1前方的车底设置有导流板8。在地板9(参照图5)的左右两侧部,如图1所示,设置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闭合截面构造的边梁10,该边梁10的至少车宽方向外侧部被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门下装饰件11覆盖。如图5(图5是沿着后述的图3的A-A线的主要部分的扩大截面图)所示,在地板9的后部,经由向上方立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的整流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整流构造,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坦的整流面的罩的后端缘部,行驶风剥离用的狭缝和罩加强用的连结部邻接地形成,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行驶风剥离用的突条,该突条沿着上述连结部的车辆前方正面的罩外表面而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22 JP 2016-1617841.一种汽车的整流构造,在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坦的整流面的罩的后端缘部,行驶风剥离用的狭缝和罩加强用的连结部邻接地形成,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行驶风剥离用的突条,该突条沿着上述连结部的车辆前方正面的罩外表面而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整流构造,沿设部和倾斜部邻接地设置,上述沿设部在上述罩的后端缘部沿着大致上下方向或大致车宽方向以大致直线状延伸,上述倾斜部相对于大致上下方向或车宽方向倾斜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在上述沿设部形成狭缝,在上述倾斜部形成连结部及突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的整流构造,上述罩以其后端作为安装部而安装于车体,上述罩的上述整流面之中的与上述安装部对应的部分的后端缘部由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章博中发修一山田守英西本允也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