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金和专利>正文

车轮之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4884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车轮的结构改良,车轮主要包括轮圈本体、弹性部、及垫体,其中,弹性部的两侧处乃与轮圈本体侧缘处链接,并且弹性部两侧壁的厚度大于弹性部两侧壁之间的顶壁厚度,另外垫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弹性部上,且垫体上具有至少一警示层,藉此,当轮圈本体在滚动时,透过弹性部的形变支撑形成缓冲力,且由垫体进行接触磨擦,让整个车轮在插到异物时不会影响稳定性,兼具弹性与硬度,并且透过警示层的设计,让使用者可随时看到垫体目前的磨损程度,予以适当的进行替换,非常安全且方便。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wheel

An improved structure for wheels are disclosed, including wheel rim body, an elastic part, and the pad body, wherein both sides of the elastic part is with the rim body side edge link, and both sides of the wall elasticity is greater than the thickness of top wall thickness between the elastic part of the two side walls, in addition to pad remove inside elastic part, and the pa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warning layer, thereby, when the wheel rim body when rolling, through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lastic support of the Ministr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buffering force and contact friction of a pad body, so that the entire wheel is inserted into the foreign body in does not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both elasticity and hardness, and through the design of warning level, users can always see the wear pad at present, to replace the appropriate, very safe and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之结构改良
本专利技术为提供一种车轮,尤指一种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皆可顺利且稳定转动的车轮的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按,载具可说是目前来说最为大宗的高使用量装置,而载具一般为了能够进行移动,通常必须具没滚轮、轮胎等,让载具得以顺利的进行移动并运载,简言之,运用到轮胎的载具非常多,举如汽车,推车等。而就以推车为例,一般的推车采用的轮胎多为免充气式轮胎,因此适用于工地区域使用,以避免被螺钉插入而消气。然上述免充气式轮胎于使用时,为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虽然此种免充气式轮胎可避免被插入而消气,但一颗轮胎的成本相对较高,且若当插入螺钉时,虽不会造成消气,但在运转过程中则因压到螺钉帽头而造成载具产生抖动现象,使整个载具稳定度下降。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故,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不受外在因素影响皆可顺利且稳定转动的车轮的结构改良的专利技术专利者。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透过弹性部的形变支撑形成缓冲力,让车轮在碾压到异物时可不影响其稳定度,同时兼具了弹性与硬度。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主要目的在于:透过警示层的设计,让使用者可随时看到垫体目前的磨损程度,予以适当的进行替换,非常安全且方便。本专利技术能够达成上述目的的主要结构包括一轮圈本体,其轮圈本体上界定有至少一弹性部,其弹性部的两侧壁的厚度大于弹性部两侧壁之间的顶壁厚度,并弹性部经由两侧壁与轮圈本体侧缘处连结,再者,在所述弹性部处设有数个间隔排列,且可拆卸的设于其上的垫体,各垫体上具有至少一警示层,并警示层为一种多层层迭的颜色层;藉此,俾当车轮进行滚动时,透过弹性部的两侧壁与顶壁的设计配置,予以具有弹力性质,以及弹性部本身的钢性材质硬度,予以具有较硬的特性,进而达到同时兼具弹力与硬度的特性,使滚动的过程中得以提高运行稳定度,并且透过警示层的颜色区分,可以直接观察垫体本身的磨损程度,以利使用者选择时机进行替换。藉由上述技术,本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免充气式轮胎所存在的问题,虽然此种免充气式轮胎可避免被插入而消气,但一颗轮胎的成本相对较高,且若当插入螺钉时,虽不会造成消气,但在运转过程中则因压到螺钉帽头而造成载具产生抖动现象,使整个载具稳定度下降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本专利技术如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系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系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图A-A线段的剖视图。图4系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图B-B线段的剖视图。图5系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滚动示意图一。图6系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滚动示意图二。图7系为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图8系为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系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图1B-B线段之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系包括:一轮圈本体1;至少一具有数个固定部21的弹性部2,该弹性部2的两侧处与该轮圈本体1侧缘处链接,且该弹性部2两侧壁22的厚度大于弹性部2两侧壁22之间的顶壁23厚度;数个可拆卸的设于该弹性部2上、且具有数个对接部31予以与固定部相固设的垫体3,各该垫体3上具有至少一警示层32;数个设于轮圈本体1表面的弹性组件4,各该弹性组件4一端处与该轮圈本体1表面结合,该弹性组件4另一端与该弹性部2之顶壁23链接,且弹性组件4的底部宽度大于弹性组件4顶部宽度,而弹性组件4得以为一种可调弹性张力或不可调弹性张力的弹性组件4;至少一锁固件5,乃设于各垫体3之间,予以将其彼此连结固设。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示,系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至滚动示意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俾当车轮进行滚动行进中时,其垫体3接触地面并且形成压力,予以将其往轮圈本体1内缩,此时因弹性部2的两侧壁22的厚度大于弹性部2两侧壁22之间的顶壁23厚度,使得整体具有弹性,因此在垫体3往内挤压时,侧壁22可有效的支撑住来自顶壁23的压力,如此当垫体3离开地面时,两侧壁22即可将顶壁23进行复位,让垫体3回复正常位置,并且也同时利用弹性组件4的弹性顶持力,让顶壁23可具有更佳的弹性力,以加强车轮稳定度;另外,又当垫体3受到极大的挤压力时,因弹性组件4之底部宽度大于弹性组件4顶部宽度,如此弹性组件4在高挤压过程中得以形成扁平状,让车轮在最小体积上具有最高的回复弹力;再者,当垫体3长时间磨耗后,使用者可从警示层32进行观察,举例而言,警示层32可以是一种颜色层,每一层颜色皆不同,最顶层为绿色,最底层为红色,俾当垫体3的厚度位于绿色层时,表示在安全范围内,若为红色层时,则表示在危险范围内,使用者须进行更换垫体3。而欲更换垫体3时可先行拆卸锁固件5,以解除各个垫体3的连结关系,再将欲更换的垫体3直接从固定部21拔除,达到快速更换之优势,而本实施例之固定部21可以是沟槽,而对接部31可以是勾部。请参阅图7所示,系为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轮圈本体1a至少一侧处乃设有一侧板体6a,该侧板体6a乃与该弹性部2a链接,并且弹性部2a及侧板体6a可以为一体成型或分开设置,如此透过侧板体6a的设置,让弹性部2a在高速转动时的稳定性更强化,而不会受离心力而抛出。请参阅图8所示,系为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本实施例之轮圈本体1b及弹性部2b乃为一体成型,如此亦表示,仅须安装垫体3b即可,非常方便,且增快组装工序。是以,本专利技术的车轮的结构改良为可改善习用之技术关键在于:一、透过弹性部2的形变支撑形成缓冲力,让车轮在碾压到异物时可不影响其稳定度,同时兼具了弹性与硬度。二、透过警示层32的设计,让使用者可随时看到垫体3目前的磨损程度,予以适当的进行替换,非常安全且方便。惟,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专利技术之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之车轮的结构改良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专利技术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专利技术,为符合专利技术专利之申请要件,盼审查员早日赐准本专利技术,以保障专利技术人之辛苦专利技术,倘若钧局审委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专利技术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公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轮之结构改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车轮主要包括:一轮圈本体;至少一界定于该轮圈本体上的弹性部,该弹性部两侧壁的厚度大于弹性部两侧壁之间的顶壁厚度;数个可拆卸的设于该弹性部上的垫体,所述各垫体上具有至少一警示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车轮主要包括:一轮圈本体;至少一界定于该轮圈本体上的弹性部,该弹性部两侧壁的厚度大于弹性部两侧壁之间的顶壁厚度;数个可拆卸的设于该弹性部上的垫体,所述各垫体上具有至少一警示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上具有数个固定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体上具有数个对接部,且对接部与固定部相固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个设于所述轮圈本体表面的弹性组件,各弹性组件一端与该轮圈本体表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金和
申请(专利权)人:邱金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