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著明专利>正文

松乳菇母种培养基及松乳菇人工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3077 阅读:825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松乳菇的母种培养基和它的人工栽培方法。培养基主要由酵母2-10g,尼克酸1-10mg,叶酸2-8mg,生物素1-8mg等组成。用该培养基进行菌种培养,选用马尾松种子与菌种培养成菌根合成苗,将该菌根合成苗在常规条件下种植2-3年即可出菇。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母种培养基和人工栽培方法可实现松乳菇的产业化生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松乳菇母种培养基和松乳菇的人工栽培方法。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非常行销的食用菌,但目前没有成功的人工栽培方法。所见报道有方平夷对松乳菇人工栽培的尝试(《食用菌》1994.3)。其采用的方法是1.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除去植物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补充3g/l蛋白胨,2g/l酵母浸膏,琼脂2%作为分裂菌丝,母种培养和保藏培养基;2.原种培养基采用小麦或牛粪粉与大米的混合物;3.子实体形成培养基为棉子壳,腐烂茅草和蔗糖;4.分离培养方法是先取菌柄或菌柄着生处的部分菌盖于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待菌丝出现后,挑选菌丝转接培养成母种,再扩繁原种,最后进行子实体培养。其实验的结果是人工栽培条件下可以形成子实体,但不易形成,就是形成了也不易长大。目前人们没有找到一种适合的松乳菇菌种母种培养基,和一种好的人工栽培方法,因此也就无法产业化生产松乳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松乳菇母种培养基和有效的,可产业化的松乳菇人工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母种培养基主要由下列成份组成酵母2-10g,尼克酸1-10mg,叶酸2--7mg,生物素1-8mg,MnSO40.5g, FeCl30.5g,ZnSO40.5gCuSO45mg,KH2PO40.5g盐酸硫胺素30mg,8g松针叶与水浸煮后的过滤液1000g,并且PH值为5.1。上述培养基各成份成份中优选酵母5g,尼克酸5mg,叶酸3mg,生物素5mg,其它成份不变。用上述母种培养基进行松乳菇人工栽培的方法是A.菌种培养将采集的新鲜子实体,经消毒后,取菌柄与菌盖连接处菌肉0.7×0.7×0.4cm大小,转入盛前述母种培养基的灭菌试管内,于22℃温度下培养20-25天;B.菌根合成选新鲜马尾松饱满种子在20-25℃水中浸泡15-20小时,沥干后经消毒处理,将种子置于21-23℃,照度为5000Lux的条件下培养7-10天,种子发芽,胚根长2-3cm;取A步中所得的菌种豆粒大小移入装有蛭石20-50%,颗粒碳40-70%,上述母种培养基10%(重量)的菌根合成培养基的试管中;置于种子培养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后,移入已发芽的马尾松幼胚,继续在种子培养条件下培养35-40天,然后将幼苗移入灭菌土壤中,培养5-8个月即可得到菌根合成苗;C.将B步中得到的菌根合成苗继续原地栽培或移植到普通土壤培养2-3年,即可出菇。上述人工栽培方法中优选菌根合成培养基为蛭石30%,颗粒碳60%,菌种分离用培养基10%(重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母种培养基,以及用该母种培养基人工培养子实体的方法绝然不同。在子实体的培养方法中采用了有生命的马尾松幼胚,得到菌根合成苗,并通过菌根合成苗实现人工栽培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栽培方法,可以达到产业化生产的目的。生产得到的松乳菇与天然松乳菇的形态特征一致。实施例1-10表1列出了在不同培养基配比,及不同基质配比条件下菌根合成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用本专利技术提供母种培养基,并在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条件下均能得到好的菌根合成苗。表1菌根合成用培养基培养效果表 实施例A1995年10月7日,采集野外菌盖直径1.7cm的松乳菇子实体,去污,并用70%的酒精对表面消毒,取菌盖与菌柄相连处的菌肉组织0.6-0.7cm见方,置入母种培养基试管中,共25管。其中母种培养基为酵母5g,尼克酸5mg,叶酸3mg,生物素5mg,葡萄糖20g,琼脂15g,MnSO40.5g,FeCl30.5,ZnOSO40.5gCuSO45mg,KH2PO40.5g,盐酸硫胺素30mg,8g松针叶与水浸煮后的过滤液1000g,调整PH为5.1;菌根合成培养基为蛭石3%,颗粒碳60%,母种培养基10%(重量);第4天即有菌丝发生,第7天已很明显,第10天时已见菌丝呈白色放射状扩展。第18天时,平均生长量有0.9cm。第25天时已长满斜面。然后将菌种转管至盛有前述菌根合成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共得二级种管50支。该试管管径为2.8cm,加入的菌根合成培养基高度为5cm。取150粒饱满马尾松种子,用20-25℃水浸种15-20小时,沥干后用30%过氧化氢杀菌处理10分钟,随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将种子放置于垫有清洁滤纸的培养皿中,加无菌水浸润滤纸,连同培养皿置于21-23℃,照度5000Lux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第5天即见种皮破裂,10天后45%的种子发芽。胚根长达2厘米以上。个别种壳脱落,子叶开散。将发芽种子移入前述二级种管中,每管2粒,并加水2ml后,继续在前述光照培养箱中培养,25天时即发现有菌根联合体形成。第41天时,移入灭菌营养土钵中,培养5个月后,移入一般土壤,管理方法同一般马尾松苗。1997年10月5目即发现有松乳菇子实体从松树根中长出。松乳菇鲜重150--250g/m2。所得松乳菇子实体形态特征菌盖2-9厘米,边缘内卷,后期平展,有的中部凹陷呈浅漏斗状,表面和背面均为肉红色,湿时粘,多有同心环纹。菌肉淡白色,较厚,质脆。受伤后很快变绿色。菌柄呈圆柱形,有时有下陷斑点。上述形态特征与野生松乳菇一致。子实体根状菌丝与树根联结紧密,说明培养成功。权利要求1.松乳菇母种培养基,主要由下列成份组成酵母2-10g,尼克酸1-10mg,叶酸2-8mg,生物素1-8mg,MnSO40.5g,FeCl30.5g,ZnSO40.5g,CuSO45mg,KH2PO40.5g,盐酸硫胺素30mg,8g松针叶与水浸煮后的过滤液1000g,并且PH值为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乳菇母种培养基,其特征在于酵母5g,尼克酸5mg,叶酸3mg,生物素5mg,其它成份不变。3.松乳菇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A.菌种培养将采集的新鲜子实体,经消毒后,取菌柄与菌盖连接处菌肉0.7×0.7×0.4cm大小,转入盛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灭菌试管内,于22℃温度下培养15-17天;B.菌根合成选新鲜马尾松饱满种子在20-25℃水中浸泡15-20小时,沥干后经消毒处理,将种子置于21-23℃,照度为5000Lux的条件下培养7-10天,种子发芽,胚根长2-3cm;取A步中所得的菌种豆粒大小移入装有蛭石20-50%,颗粒碳40-70%,权利要求1或2所述母种培养基10%(重量)的菌根合成培养基的试管中,置于种子培养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后,移入已发芽的马尾松幼胚,继续在种子培养条件下培养35-40天,然后将幼苗移入灭菌土壤中,培养5-8个月即可得到菌根合成苗;C.将B步中得到的菌根合成苗继续原地栽培或移植到普通土壤中培养2-3年,即可出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松乳菇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菌根合成步骤中蛭石为30%,颗粒碳为60%,母种培养基为10%(重量)。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松乳菇的母种培养基和它的人工栽培方法。培养基主要由酵母2—10g,尼克酸1—10mg,叶酸2—8mg,生物素1—8mg等组成。用该培养基进行菌种培养,选用马尾松种子与菌种培养成菌根合成苗,将该菌根合成苗在常规条件下种植2—3年即可出菇。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母种培养基和人工栽培方法可实现松乳菇的产业化生产。文档编号C12N1/14GK1240572SQ9811252公开日2000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松乳菇母种培养基,主要由下列成份组成:酵母2-10g,尼克酸1-10mg,叶酸2-8mg,生物素1-8mg,MnSO↓[4] 0.5g,FeCl↓[3] 0.5g,ZnSO↓[4] 0.5g,CuSO↓[4] 5mg,KH↓[2]PO↓[4] 0.5g,盐酸硫胺素30mg,8g松针叶与水浸煮后的过滤液1000g,并且PH值为5.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著明
申请(专利权)人:谭著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浙江省丽水市电信] 2014年06月24日 15:44
    看到请抽空回电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