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350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顶部固定横杆,横杆上设置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相互平行,所述横杆垂直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与安装板连接,安装板的正面设置底部横条、顶部横条、头枕片,所述底部横条、顶部横条、头枕片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横杆的轴线,其中头枕片位于底部横条、顶部横条之间;头枕片包括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中部肋片、以及连接在中部肋片两端的端部肋片,端部肋片与中部肋片之间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乘客头部容易随着空铁的晃动而摆动的问题,实现提高空铁运行过程中内部乘客的稳定性、便于乘客进行睡眠休憩的目的。

The head pillow structure for the empty iron sea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drest structure of empty iron seat, comprising a first supporting rod, a fixed transverse rod first supporting rod top bar is set second support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second support rods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wherein the transverse rod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second supporting rods connected with the mounting plate; second support rods the top of the bar, the bar at the top, the headrest is provided at the bottom plate mounting plate,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bar at the top and bottom strip, the headrest plate is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the bar, wherein the head piec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r at the top of the bar, including; head piece and installation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rib in the end of the piece, and connecting rib central rib at both ends of the hinged end rib and the middle rib. The invention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passenger head is easy to swing with the swaying of the empty iron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so as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internal passenger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mpty iron and facilitate the passengers to sleep and r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铁座椅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
技术介绍
空铁,即悬挂式空中单轨交通系统,与地铁和有轨电车不同,空铁的轨道在上方,是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交通。空铁是一种新型新能源公共交通,集城市快速公交(BRT)与地铁的优点于一身,具有缓解交通拥堵、载客效率高、成本低、建设周期短、不占用停车场、节能环保等众多优点。空铁由于是悬挂在空中轨道的下方进行运行,其下部没有物体进行支撑,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地面运行的轨道交通而言,其稳定性会稍显不足。反应在乘客的乘坐体验上,则是坐在空铁内部的座椅上时,可能会在加减速或拐弯换道处产生晃动,导致乘客不好的乘坐体验。特别是乘客在进行睡觉休憩时,车体的晃动会导致乘客头部发生摆动,从而惊醒睡眠中的乘客,导致十分不好的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乘客头部容易随着空铁的晃动而摆动的问题,实现提高空铁运行过程中内部乘客的稳定性、便于乘客进行睡眠休憩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顶部固定横杆,横杆上设置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相互平行,所述横杆垂直于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与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的正面设置底部横条、顶部横条、头枕片,所述底部横条、顶部横条、头枕片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横杆的轴线,其中头枕片位于底部横条、顶部横条之间;所述头枕片包括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的中部肋片、以及连接在中部肋片两端的端部肋片,所述端部肋片与中部肋片之间铰接。针对现有技术中乘客头部容易随着空铁的晃动而摆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第一支撑杆用于与座椅的靠背部分连接,便于将头枕连接在靠背上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杆顶部固定横杆,所述横杆用于提高头枕部位横向的承载能力,同时为乘客颈部提供倚靠之处。横杆上设置第二支撑杆,用于对头枕的主体部分提供支撑,第二支撑杆的顶端连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底部横条、顶部横条、头枕片。顾名思义,底部横条位于底部,顶部横条位于顶部,两者共同勾勒出头枕的整体范围,底部横条和顶部横条中间为头枕片。底部横条、顶部横条、头枕片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横杆的轴线,使得底部横条、顶部横条、头枕片均横向分布在乘客的后方,为乘客头部提供统一且舒适的体感。其中头枕片包括中部肋片、端部肋片,端部肋片连接在中部肋片的两端,因此每块中部肋片都连接有两块端部肋片。端部肋片与中部肋片之间铰接连接,因此端部肋片能够绕着固定的中部肋片进行转动。具体在使用过程中,乘客将头部靠在底部横条和顶部横条之间的头枕片上,此时乘客的头部位于中部肋片上,由于中部肋片固定在安装板上,因此能够通过安装板对乘客头部从后方进行保护。此时再转动端部肋片,使得两侧的端部肋片向着乘客头部方向转动,从两侧包覆乘客的头部,从而对乘客的头部进行保护与稳固,使得进入睡眠后的乘客的头部不会随着空铁的晃动而轻易的摆动,极大的提高乘客在进行休憩睡眠时的安稳程度,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感受。转动端部肋片可由乘务员辅助乘客进行,也可以乘客根据自身需要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即可。优选的,所述中部肋片面向端部肋片的端面上设置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套设圆环,圆环上固定连接旋转片,所述旋转片垂直于连接轴的轴线,所述旋转片与相邻的端部肋片固定连接。即是在中部肋片面向端部肋片的端面上设置连接轴,使得连接轴与中部肋片固定成整体,连接轴上套设圆环,因此圆环能够在连接轴上进行转动。圆环上固定连接旋转片,且旋转片垂直于连接轴的轴线,因此旋转片也会垂直于圆环的轴线,使得旋转片不会影响圆环的旋转,而是会随着圆环的旋转共同进行转动。旋转片与相邻的端部肋片固定连接,即是旋转片与所对应一侧的端部肋片进行固定连接,该连接点优选在端部肋片朝向中部肋片的端面上。随着旋转片的转动,会带动端部肋片进行转动,实现中部肋片与端部肋片之间的铰接。相较于常规的铰接方式,本方案中的铰接方式通过连接轴、圆环、旋转片共同实现,极大的提高了端部肋片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头枕片的背部设置弹性条,所述弹性条与中部肋片、端部肋片均固定连接;还包括用于卡紧所述旋转片的卡止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卡止装置卡紧或松开旋转片的驱动装置。当卡止装置将旋转片卡紧时,旋转片受到外力作用无法再进行自由转动,此时端部肋片也就无法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将端部肋片的固定。所述卡止装置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夹具、刹片、刹盘等均可,任何现有的能够限制旋转片进行转动的装置均可实现,如自行车的刹车片即可完全实现。待乘客不需要端部肋片进行包覆时,只需要松开卡止装置对旋转片的卡紧,在弹性条的弹性复位力作用下,端部肋片即会向两侧进行打开复位。同样的,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卡止装置卡紧或松开旋转片,因此现有技术中控制卡止装置的任何结构均可用于本申请中,如对现有技术中夹具、刹车片的控制结构即可,因此在此不做限定。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卡止装置对旋转片的卡紧或松开,从而能够实现对端部肋片转动与否的控制。优选的,所述卡止装置包括两块卡止片,所述卡止片由相互之间构成钝角的控制部、卡止部组成,两块卡止片的控制部之间通过转轴相互铰接,两个控制部之间还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转轴远离卡止部的一侧方向;两个卡止部分别位于旋转片的两侧,当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两个卡止部均不与旋转片接触。本方案中当两个控制部相互靠拢时,压缩中间的弹性件时,此时由于两块卡止片的控制部之间通过转轴相互铰接,因此两个卡止部之间的距离也会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对位于两个卡止部之间的旋转片的卡紧,使得旋转片无法再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端部肋片无法进行转动,实现对端部肋片的固定。当卡止部松开对旋转片的夹持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本方案中的卡止装置自动复位,实现对端部肋片的松开。本方案中两块卡止片之间的连接即为现有技术中剪刀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优选的,所述旋转片表面设置通槽,两个卡止部的端部分别位于通槽的两侧。使得两个卡止部相互靠近时,两个卡止部均进入通槽中,利用通槽的侧壁对卡止部的端部进行限位,从而进一步提高卡止部对旋转片的卡紧能力,提高固定端部肋片时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固定在卡止部外侧面的丝线,两股丝线分别从两个控制部上伸出后合为一股。两股丝线合为一股,便于减少线端,有利于使用者进行操作与控制。使用者仅需向着远离卡止装置的方向拉扯丝线,使得两股丝线受力后分别将作用力传递至两个控制部上,由于两股丝线是合为一股的,因此两个控制部的受力会使得两个控制部朝向相互之间靠拢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了通过拉扯丝线,对卡止部进行合拢的效果,从而简单快速高效的实现对旋转片的卡紧功能。优选的,所述丝线连接至绕线机构。通过绕线机构对丝线进行快速的收放,从而便于乘客简单的控制端部肋片对身体包覆的贴合程度。所述绕线机构如现有技术中的绕线器就能实现,在此不做赘述。进一步的,所述中部肋片面向端部肋片的端面上设置两块上下分布的安装板,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安装板上。通过安装板的设置,可以对连接轴与中部肋片之间的间距较为自由的进行设置,解决间距过小不便安装圆环的问题;同时对连接轴的两端进行限位,提供连接轴的稳定性,防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

【技术保护点】
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一支撑杆(1)顶部固定横杆(2),横杆(2)上设置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3)相互平行,所述横杆(2)垂直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顶端与安装板(4)连接,所述安装板(4)的正面设置底部横条(5)、顶部横条(6)、头枕片,所述底部横条(5)、顶部横条(6)、头枕片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横杆(2)的轴线,其中头枕片位于底部横条(5)、顶部横条(6)之间;所述头枕片包括与安装板(4)固定连接的中部肋片(7)、以及连接在中部肋片(7)两端的端部肋片(8),所述端部肋片(8)与中部肋片(7)之间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一支撑杆(1)顶部固定横杆(2),横杆(2)上设置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3)相互平行,所述横杆(2)垂直于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二支撑杆(3)的顶端与安装板(4)连接,所述安装板(4)的正面设置底部横条(5)、顶部横条(6)、头枕片,所述底部横条(5)、顶部横条(6)、头枕片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横杆(2)的轴线,其中头枕片位于底部横条(5)、顶部横条(6)之间;所述头枕片包括与安装板(4)固定连接的中部肋片(7)、以及连接在中部肋片(7)两端的端部肋片(8),所述端部肋片(8)与中部肋片(7)之间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肋片(7)面向端部肋片(8)的端面上设置连接轴(9),所述连接轴(9)上套设圆环(10),圆环(10)上固定连接旋转片(11),所述旋转片(11)垂直于连接轴(9)的轴线,所述旋转片(11)与相邻的端部肋片(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空铁座椅的头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片的背部设置弹性条(14),所述弹性条(14)与中部肋片(7)、端部肋片(8)均固定连接;还包括用于卡紧所述旋转片(11)的卡止装置(12)、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卡止装置(12)卡紧或松开旋转片(11)的驱动装置(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空铁座椅的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君官海君叶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唐空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