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片、制动器、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1908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擦片、制动器、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及汽车,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所述摩擦片结构,包括: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包括摩擦片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摩擦片背板上,检测所述摩擦片背板与制动盘间距的距离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上设置距离传感器,从而可实现对摩擦片上的摩擦材料的厚度进行监测,在摩擦材料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时,及时通过车内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从而有效提醒驾驶员尽快更换摩擦片。

Friction disc, brake, friction disc wear alarm system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riction disc, a brake, a friction disc wear alarm system and a car, which belongs to the automotive technical field. The friction plate structure comprises a friction plate, which comprises a friction plate back plate, and a distance sensor arranged on the back plate of the friction disc to detec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riction plate back plate and the brake disc spacing.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distance sensor in the back plate of the friction of the friction plate, which can be realized on the friction material on the thickness monitoring in friction material thickness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a preset distance, in a timely manner through the car alarm alarm signal, thereby effectively remind the driver as soon as the replacement of the friction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片、制动器、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指一种摩擦片、制动器、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器中的摩擦片属于易损件,一般在行驶两万公里左右时,即应进行更换。因此,在一辆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往往需要多次更换摩擦片。目前,常见的摩擦片更换提醒装置是在摩擦片背板上安装报警片,当摩擦片上的摩擦材料耗尽时,报警片则与制动盘接触,从而在车外发出尖锐的报警声音,以提醒驾驶员更换摩擦片。然而,在长途行驶、驾驶环境比较恶劣等情况下,报警片虽与制动盘开始接触,但有时不能产生报警声音,或者即使产生报警声音但驾驶员未听到时,则容易造成报警片与制动盘长期磨损,从而导致出现轮边噪声、制动盘划痕,甚至制动盘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擦片、制动器、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及汽车,以实现在摩擦片即将耗尽时及时提醒驾驶员更换摩擦片,从而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报警片虽与制动盘开始接触,但因有时不能产生报警声音,或者即使产生报警声音但驾驶员未听到时,所容易造成的报警片与制动盘长期磨损,从而导致出现轮边噪声、制动盘划痕,甚至制动盘损坏等问题。基于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擦片结构。所述摩擦片结构包括: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包括摩擦片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摩擦片背板上,检测所述摩擦片背板与制动盘间距的距离传感器。可选地,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摩擦片背板的一端。可选地,所述摩擦片为汽车制动器的内摩擦片。一种制动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摩擦片结构。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制动器。一种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ECU、车身控制模块BCM、距离传感器以及车内报警装置;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上;所述ECU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与BCM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与ECU连接;所述车内报警装置与BCM连接。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由上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在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上设置距离传感器,从而可实现对摩擦片上的摩擦材料的厚度进行监测,在摩擦材料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说明摩擦材料即将耗尽)时,及时通过车内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从而有效提醒驾驶员尽快更换摩擦片,因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有时不能产生报警声音,或者即使产生报警声音但驾驶员未听到时,所容易造成的报警片与制动盘长期磨损,从而导致出现轮边噪声、制动盘划痕,甚至制动盘损坏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摩擦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对实现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擦片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摩擦片结构包括:摩擦片1,所述摩擦片包括摩擦片背板11和摩擦材料12。其中,摩擦材料12设置在摩擦片背板11的上方(如图1中的上方),以用于与制动盘(未在图1中示出)形成摩擦,从而对汽车进行制动。所述摩擦片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摩擦片背板11上,检测所述摩擦片背板11与制动盘间距的距离传感器2。所述距离传感器2在检测到所述摩擦片背板11与制动盘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例如2mm)时(说明摩擦材料12在与长期使用过程中已由厚变薄、即将耗尽),则可生成报警开关信号,以使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行车电脑)根据该报警开关信号,通过CAN(ControllerArea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向BCM(BodyControlModule,车身控制模块)下发报警指令,控制车内报警装置(声音报警器或报警灯等)发出报警信号(声和/或光等)。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片结构,通过在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上设置距离传感器,从而可实现对摩擦片上的摩擦材料的厚度进行监测,并在摩擦材料即将耗尽时,及时由车内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从而有效提醒驾驶员尽快更换摩擦片,因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有时不能产生报警声音,或者即使产生报警声音但驾驶员未听到时,所容易造成的报警片与制动盘长期磨损,从而导致出现轮边噪声、制动盘划痕,甚至制动盘损坏等问题。通常,距离传感器2设置在摩擦片背板11的一端,即设置在(如嵌入)摩擦片背板11中未被摩擦材料12所遮挡的部分中,以便距离传感器2检测计算摩擦片背板11与制动盘之间的间距,从而判断摩擦材料12是否即将耗尽。一般而言,由于汽车制动的特性,汽车制动器的内摩擦片较外摩擦片磨损更快一些,因此,应用中可将距离传感2设置在汽车制动器的内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上,即所述摩擦片1通常为汽车制动器的内摩擦片。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动器。该制动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摩擦片结构。该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制动器。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如图2所示,该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包括:ECU(电子控制单元)30、BCM(车身控制模块)31、距离传感器32以及车内报警装置33。其中,距离传感器32设置在摩擦片的摩擦片背板上。ECU30通过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与BCM31连接。距离传感器32与ECU30连接(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均可)。车内报警装置33与BCM33连接(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均可)。参见图3,所述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距离传感器32检测到所述摩擦片背板与制动盘的间距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例如2mm)时(说明所述摩擦片上的摩擦材料即将耗尽),则生成报警开关信号。ECU30根据所述报警开关信号,通过CAN总线向BCM33下发报警指令。BCM33根据所述报警指令控制所述车内报警装置(声音报警器或报警灯)发出报警信号(声或光等),从而提醒驾驶员尽快更换摩擦片(摩擦材料)。该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实现本技术的优选方式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显然,基于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摩擦片、制动器、摩擦片磨损报警系统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片(1),所述摩擦片(1)包括摩擦片背板(11);以及设置在所述摩擦片背板(11)上,检测所述摩擦片背板(11)与制动盘间距的距离传感器(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片(1),所述摩擦片(1)包括摩擦片背板(11);以及设置在所述摩擦片背板(11)上,检测所述摩擦片背板(11)与制动盘间距的距离传感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传感器(2)设置在所述摩擦片背板(11)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1)为汽车制动器的内摩擦片。4.一种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片结构。5.一种汽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赵利伟王华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