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念珠菌转录因子基因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649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分离的白色念珠菌CaFLO8多肽,其特征在于,该多肽选自下组:    (a)具有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的多肽;    (b)将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且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由(a)衍生的多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白色念珠菌菌丝生长相关基因和致病基因。具体地,涉及从白色念珠菌的基因组文库中克隆到白色念珠菌转录因子基因CaFLO8及其用途。该基因编码的产物CaFlo8蛋白是重要的毒性因子,参与白色念珠菌的菌丝生长和致病过程。
技术介绍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一种临床上分离到的一种机会性人体致病真菌,特别在免疫下调的病人中,如器官移植病人,艾滋病毒感染者等,可以引起广泛的浅部和深部系统感染,感染部位包括口腔,女性阴道等,引起鹅口疮,阴道炎等,也可以侵入表皮和内皮细胞进入血液而到达内脏器官,如肾脏,脑部等,导致败血症,严重可以导致死亡(Odds,F.C.1994.J.Am.Acad,Dermatol.31S2-S5.)。近年来,白色念珠菌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红色毛癣病的第二号真菌杀手,对白色念珠菌的研究有重要的医学和生物学意义。目前对白色念珠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还不够透彻,许多因素被认为与其致病性有关,如对表皮细胞的粘附能力,分泌产生的蛋白酶,菌落形态以及菌体向菌丝形态的转换等(Cutler JE.Annu Rev Microbiol,1991,45187-218;KobayashiSC,Cutler JE.Microbiol.1998,692-94;Odds FC.J Am AcadDermatol,1994,31(pt2)s2-5).白色念珠菌可以以菌体(yeast form)、菌丝、(hyphae)、假菌丝(pseudohyphae)三种形式存在。菌体形态是单个的椭圆形细胞;假菌丝形态可以认为是一串形态延长的细胞,但在细胞之间的分隔位点看得见缢缩;菌丝形态的细胞很长,细胞之间的分隔处没有缢缩,分隔并非完全封闭。白色念珠菌的菌体向菌丝的形态转换与其病原性密切相关,一般认为,菌丝状态的白色念珠菌更容易粘附和侵入上皮和内皮细胞层,加重感染。白色念珠菌形态转换受很多环境因素的诱导(Odds,F.C.1985. Morphogenesis in Candidaalbicans.Crit Rev Microbiol.1245-93),包括pH值、温度、血清、N-乙酰神经酰胺、L-脯氨酸,实验证明菌丝生长缺陷的菌株致病性会下降很多或消失(Lo,H.J.et al,Cell 90939-949)。双倍体酿酒酵母在氮源缺乏时,会发生从菌体形态向假菌丝形态的转换;单倍体酿酒酵母在碳源缺乏时,会发生侵入生长。这些形态变化的过程由多条信号转导途径介导,包括MAPK途径和cAMP/PKA途径。酿酒酵母和白色念珠菌在细胞生命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互补酿酒酵母突变株的丝状生长缺陷,得到一系列与酿酒酵母MAPK途径各个级联组分的同源基因。例如CPH1(STE12)(Liu H,Kohler J,Fink GR.Sience,1994,2661723-26,HST7(STE7),CST20(STE20)(Kohler JR,Fink GR.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6,9313223-28;Leberer E,Harcus D,Broadbent ID,Clark KL,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6,9313217-22),这些基因的敲除可以导致白色念珠菌在某些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的缺陷。白色念珠菌的形态转换由多条信号转导途径介导,其中MAPK和cAMP/PKA途径起重要的调控作用。EFG1与酿酒酵母的转录因子PHD1同源,其编码产物是一个具有HLH结构域的转录因子。EFG1可能是在cAMP/PKA途径中起作用(Sonneborn A,Bockmuhl DP,Gerads M,Kurpanek K,Sanglard D,ErnstJF.Mol Microbiol 2000 Jan;35(2)386-96)。Cph1介导的MAPK途径和Efg1介导的cAMP途径已经得到较多的研究,Ras1则在这两条途径的上游起作用(FengQ,Summers E,Guo B,Fink G.J.Bacteriol.1816339-6346)。酿酒酵母TEC1的同源基因CaTEC1以及Myc亚家族的bHLH转录因子Cph2对白色念珠菌的菌丝形成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CaTEC1的转录受Efg1和Cph2的调控(SchweizerA,Rupp S,Taylor BN,Rollinghoff M,Schroppel K.Mol Microbiol 2000,38435-445;Lane S,Zhou S,Pan T,Dai Q,Liu H,Mol Cell Biol 2001,216418-6428)。负调节因子Tup1和Rfg1或Nrg1抑制菌丝的形成(Kadosh D et al.Mol.Cell.Biol.212496-2505;Braun BR et al EMBO J.204753-4761.)。综上所述,鉴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多,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与白色念珠菌致病性有关的基因和蛋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参与白色念珠菌致病作用的新的白色念珠菌转录因子基因及其编码蛋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多肽及其编码序列的用途。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白色念珠菌CaFLO8多肽,该多肽选自下组(a)具有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的多肽;(b)将SEQ ID NO2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多个(1-15个,较佳地1-10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而形成的,且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由(a)衍生的多肽。较佳地,所述的转录激活功能指激活ECE1,HWP1或ALS1的转录。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多肽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离的多核苷酸,它包含一核苷酸序列,该核苷酸序列选自下组(a)编码本专利技术上述多肽的多核苷酸;(b)与多核苷酸(a)互补的多核苷酸。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多核苷酸编码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多核苷酸的序列具有SEQ ID NO1中298-2748位。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载体,它含有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多核苷酸的多核苷酸,以及一种宿主细胞,它含有上述的载体。在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能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色念珠菌CaFLO8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含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多核苷酸的载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能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白色念珠菌CaFlo8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了制备CaFlo8蛋白的方法,该方法包含(a)在表达条件下,培养上述被转化或转导的宿主细胞;(b)从培养物中分离出CaFlo8蛋白。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了可用于检测的核酸分子,它含有上述的多核苷酸中连续的15-3428个核苷酸。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提供了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CaFlo8蛋白的方法,它包括将样品与CaFlo8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接触,观察是否形成抗体复合物,形成了抗体复合物就表示样品中存在CaFlo8蛋白。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提供了本专利技术多肽和编码序列的用途。例如本专利技术多肽可被用于筛选促进CaFlo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野曹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