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线缓释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62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牵引线缓释轮组,包括吊架,还包括收放线轮和自锁滚轮组,自锁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牵引线绕出第二滚轮的部分称为绕出部,绕出部搭接在绕接部之上,绕出部的末端与吊架连接;第一牵引线与第一滚轮、第二滚轮连接的弧度均小于2π。绕出部和绕接部之间会产生摩擦,减缓第一牵引线的放线速度,甚至让第一牵引线发生自锁。通过吊架的摇摆,可以让绕出部和绕接部短暂分离,从而实现第一牵引线继续放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吊架。

A slow-release wheel group of tract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ction line release pulley comprises a hanger, also includes a take-up wheel and a locking wheel group, self-locking roller group comprises a first roller, a second roller, the first traction line around second roller part called around, around a lap around the ground above, around a department at the end of the hanger; the first pull wire and a first roller, second wheel connecting arc were less than 2 pi. Friction is produced between the winding part and the winding part, slowing down the line speed of the first lead wire and even making the first lead lead to self lock. Through the swing of the hanger, the winding part and the winding part can be separated briefly, so that the first traction line will continue to discharge line.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a 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牵引线缓释轮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牵引线缓释轮组。
技术介绍
在很多的救援设备中,都需要用到绳索配合吊架进行悬吊、升降。为了保证安全,往往需要设置自锁机构防止吊架下降过快,但是现有的自锁机构的结构都非常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及一种结构简单的吊架自锁轮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牵引线缓释轮组,包括吊架,还包括收放线轮和自锁滚轮组,自锁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滚轮的轴心位于收放线轮的轴心的前方,第二滚轮的轴心位于第一滚轮的轴心的后上方,第一牵引线从收放线轮引出,然后第一牵引线从第一滚轮的下方绕接在第一滚轮上,绕在第一滚轮的第一牵引线的部分称为绕接部,接着第一牵引线从第二滚轮的后侧绕在第二滚轮之上,第一牵引线绕出第二滚轮的部分称为绕出部,绕出部搭接在绕接部之上,绕出部的末端与吊架连接;第一牵引线与第一滚轮、第二滚轮连接的弧度均小于2π;第一滚轮的轴上连接有可转动的平衡架,平衡架上设有上压杆和下压杆,绕出部压在下压杆上,使得上压杆顶住处于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之间的第一牵引线,从而让第一牵引线与上压杆、下压杆同时发生摩擦;平衡架的重心位于第一滚轮的轴心之外。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压杆和下压杆上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小于第一牵引线的直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内均设有滚子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牵引线缓释轮组,包括吊架,还包括收放线轮和自锁滚轮组,自锁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滚轮的轴心位于收放线轮的轴心的前方,第二滚轮的轴心位于第一滚轮的轴心的后上方,第一牵引线从收放线轮引出,然后第一牵引线从第一滚轮的下方绕接在第一滚轮上,绕在第一滚轮的第一牵引线的部分称为绕接部,接着第一牵引线从第二滚轮的后侧绕在第二滚轮之上,第一牵引线绕出第二滚轮的部分称为绕出部,绕出部搭接在绕接部之上,绕出部的末端与吊架连接;第一牵引线与第一滚轮、第二滚轮连接的弧度均小于2π;第一滚轮的轴上连接有可转动的平衡架,平衡架上设有上压杆和下压杆,第一牵引线压在上压杆上,使得下压杆顶住处于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之间的第一牵引线,从而让第一牵引线与上压杆、下压杆同时发生摩擦,或绕出部和绕接部之间会产生摩擦,减缓第一牵引线的放线速度,甚至让第一牵引线发生自锁。通过吊架的摇摆,可以让绕出部和绕接部短暂分离,从而实现第一牵引线继续放线。本技术用于吊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平衡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和图2,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牵引线缓释轮组,包括吊架,还包括收放线轮和自锁滚轮组,自锁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2,第一滚轮41的轴心位于收放线轮6的轴心的前方,第二滚轮42的轴心位于第一滚轮41的轴心的后上方,第一牵引线61从收放线轮6引出,然后第一牵引线61从第一滚轮41的下方绕接在第一滚轮41上,绕在第一滚轮41的第一牵引线61的部分称为绕接部,接着第一牵引线61从第二滚轮42的后侧绕在第二滚轮42之上,第一牵引线61绕出第二滚轮42的部分称为绕出部,绕出部搭接在绕接部之上,绕出部的末端与吊架连接;第一牵引线61与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2连接的弧度均小于2π;第一滚轮41的轴上连接有可转动的平衡架5,平衡架5上设有上压杆51和下压杆52,绕出部压在下压杆52上,使得上压杆51顶住处于第一滚轮41与第二滚轮42之间的第一牵引线61,从而让第一牵引线61与上压杆51、下压杆52同时发生摩擦,或绕出部和绕接部之间会产生摩擦,减缓第一牵引线的放线速度,甚至让第一牵引线发生自锁。通过吊架的摇摆,可以让绕出部和绕接部短暂分离,从而实现第一牵引线继续放线。而且平衡架5可以转动,且平衡架5的重心位于第一滚轮41的轴心之外,所以就算吊架在摇晃的时候,由于重力的作用下上压杆51也会与第一牵引线61发生摩擦,从而起到缓释的作用,而且会让绕出部和绕接部再次连接。本实施例让第二滚轮42的直径小于第一滚轮41。上压杆51和下压杆52上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缺口50,所述缺口50的宽度小于第一牵引线61的直径。这样的缺口能加大上压杆51、下压杆52和第一牵线之间的压力,从而保证缓释效果。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内均设有滚子轴承。以上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牵引线缓释轮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牵引线缓释轮组,包括吊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放线轮(6)和自锁滚轮组,自锁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2),第一滚轮(41)的轴心位于收放线轮(6)的轴心的前方,第二滚轮(42)的轴心位于第一滚轮(41)的轴心的后上方,第一牵引线(61)从收放线轮(6)引出,然后第一牵引线(61)从第一滚轮(41)的下方绕接在第一滚轮(41)上,绕在第一滚轮(41)的第一牵引线(61)的部分称为绕接部,接着第一牵引线(61)从第二滚轮(42)的后侧绕在第二滚轮(42)之上,第一牵引线(61)绕出第二滚轮(42)的部分称为绕出部,绕出部搭接在绕接部之上,绕出部的末端与吊架连接;第一牵引线(61)与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2)连接的弧度均小于2π;第一滚轮(41)的轴上连接有可转动的平衡架(5),平衡架(5)上设有上压杆(51)和下压杆(52),绕出部压在下压杆(52)上,使得上压杆(51)顶住处于第一滚轮(41)与第二滚轮(42)之间的第一牵引线(61),从而让第一牵引线(61)与上压杆(51)、下压杆(52)同时发生摩擦;平衡架(5)的重心位于第一滚轮(41)的轴心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线缓释轮组,包括吊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放线轮(6)和自锁滚轮组,自锁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2),第一滚轮(41)的轴心位于收放线轮(6)的轴心的前方,第二滚轮(42)的轴心位于第一滚轮(41)的轴心的后上方,第一牵引线(61)从收放线轮(6)引出,然后第一牵引线(61)从第一滚轮(41)的下方绕接在第一滚轮(41)上,绕在第一滚轮(41)的第一牵引线(61)的部分称为绕接部,接着第一牵引线(61)从第二滚轮(42)的后侧绕在第二滚轮(42)之上,第一牵引线(61)绕出第二滚轮(42)的部分称为绕出部,绕出部搭接在绕接部之上,绕出部的末端与吊架连接;第一牵引线(61)与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宝华谢丹洁傅晓润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