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板件翻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805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板件翻边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在上模座的下方固定设有侧板,在上模座的下方设置有上压板,在上模座的下表面与上压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上压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一弯折部,在第一弯折部上装配有凹模机构,在侧板上装配有驱动凹模机构沿着第一弯折部垂直方向运动的上驱动机构;在下模座上方设有下压板,下压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装有与凹模机构配合的凸模机构,在下模座上设有驱动凸模机构与凹模机构合模的下驱动机构。本装置能够一次完成对汽车板件非边缘部的成形和翻边工作,节省了汽车板件的制作成本,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Flang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 pan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obile plate flanging device comprises an upper die seat and a lower mold base, below the upper die seat is fixedly mounted on the side, below the upper mold base is arranged on the plate, a first elastic mem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mold base plate on the lower surface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outer edge. The plate into a first bending portion is inclined downward, a die assembly in the first bending part, a driving die mechanism along the first bending por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of the drive assembly on the side plate; a lower platen above the lower die base, outside edge shape plate into second bending the second portion is inclined downward, the bending part with a convex mechanism matched with die mechanism,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of punch and die clamping mechanism on the lower die seat under. The device can complete the forming and flanging work of the automobile's non edge parts at once, saving the cost of the automobile panel,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staff, and improving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板件翻边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板件翻边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内板件需要弯折翻边,目前的翻边装置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一次完成对汽车板件的翻边工作,且翻边工序复杂、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降低了翻边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的汽车板件翻边装置。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汽车板件翻边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在上模座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侧板,在上模座的下方设置有沿着侧板内壁并由上模座驱动竖向运动方向的上压板,在上模座的下表面与上压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受二者压缩的第一弹性件,上压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一弯折部,在第一弯折部上装配有凹模机构,在侧板上装配有驱动凹模机构沿着第一弯折部垂直方向运动的上驱动机构;在下模座上方设置有下压板,在下模座中设置有对下压板形成竖向支承的第二弹性件,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与下压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供汽车板件放入的放置空间,所述下压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弯折部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弯折部装配有与上述凹模机构配合的凸模机构,在下模座上设置有驱动凸模机构与凹模机构合模的下驱动机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需要翻边的汽车板件放置于放置空间中,上模座下降并压缩第一弹性件,通过第一弹性件再驱使上压板下行,上压板与汽车板件先接触对汽车板件非边缘部分进行压制成形,压制成形过程中,凹模机构随着上压板继续下降,且下压板下降并压缩第二弹性件,且通过下驱动机构将凸模机构推出与凹模机构进行合模,以对汽车板件的边缘进行翻边。本装置能够一次完成对汽车板件非边缘部分的成形和翻边工作,无需采用两台设备,节省了汽车板件的制作成本,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升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凹模机构包括由上驱动机构驱使的第一滑块及设置有第一滑块上的凹模,凹模的模腔对着凸模机构,所述第一滑块通过连接件装配在第一弯折部上,在连接件上套设有受第一滑块与第一弯折部压缩的第一复位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上驱动机构为固定设置在侧板上的第一斜锲,在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第一斜锲的斜面配合的倾斜面。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板上固定设置有与侧板配合的导向板,在导向板上设置有导向滑块,侧板上固定设置有与导向滑块配合的导向轨道。进一步地,所述凸模机构包括通过螺栓装配于第二弯折部的第二滑块,在第二滑块上固定设置有穿过第二弯折部进入凹模模腔中或收缩于第二弯折部中的凸模,在第二滑块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螺栓上设置有受二者压缩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下驱动机构为固定设置在下模座上驱使第二滑块的第二斜锲。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小于第二弹性件的弹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分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上模座,2为下模座,3为侧板,4为上压板,5为第一弹性件,6为导向柱,7为第一弯折部,8为第一滑块,9为凹模,10为模腔,11为连接件,12为第一复位弹簧,13为第一斜锲,14为倾斜面,15为下压板,16为第二弹性件,17为放置空间,18为螺栓,19为第二滑块,20为凸模,21为第二复位弹簧,22为第二斜锲,23为导向板,24为导向滑块,25为导向轨道,26为第二弯折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汽车板件翻边装置,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在上模座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侧板3,侧板3可以与上模座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采用固定连接件连接成整体;在上模座的下方设置有沿着侧板内壁并由上模座驱动竖向运动方向的上压板4,在上模座的下表面与上压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受二者压缩的第一弹性件5(选用弹簧),在上压板与上模座之间可以设置活动的导向柱6进行连接,比如在上压板上固定导向柱,导向柱的穿过上模座后进行螺母锁定,这样上模座下降时,可以通过压缩第一弹性件而带动上压板下降运动;在上压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一弯折部7,在第一弯折部上装配有凹模机构,在侧板上装配有驱动凹模机构沿着第一弯折部垂直方向运动的上驱动机构。其中,凹模机构包括由上驱动机构驱使的第一滑块8及设置有第一滑块上的凹模9,凹模的模腔10对着凸模机构,第一滑块通过连接件11(螺栓、螺钉等)装配在第一弯折部上,在连接件上套设有受第一滑块与第一弯折部压缩的第一复位弹簧12。凹模与第一滑块一并沿着第一弯折部的垂直方向往复运动,在上压板上升过程中,通过第一复位弹簧驱使第一滑块及凹模进行复位。具体实施中,上驱动机构为固定设置在侧板上的第一斜锲13,在第一滑块上设置有与第一斜锲的斜面配合的倾斜面14。第一斜锲下降与倾斜面贴合并将第一滑块向内推动,从而将凹模朝向凸模机构方向推出,以便于与凸模机构进行合模。在下模座2上方设置有下压板15,在下模座中设置有对下压板形成竖向支承的第二弹性件16(弹簧),上压板的下表面与下压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供汽车板件放入的放置空间17,下压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二弯折部26,为了保证翻边的质量,第一弯折部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弯折部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弯折部装配有与上述凹模机构配合的凸模机构,在下模座上设置有驱动凸模机构与凹模机构合模的下驱动机构。其中,凸模机构包括通过螺栓18装配于第二弯折部的第二滑块19,在第二滑块上固定设置有穿过第二弯折部进入凹模模腔中或收缩于第二弯折部中的凸模20,在第二滑块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螺栓上设置有受二者压缩的第二复位弹簧21,下驱动机构为固定设置在下模座上驱使第二滑块的第二斜锲22。下压板下行时,第二滑块与第二斜锲进行配合,将第二滑块及凸模顶出并与凹模进行配合,以对汽车板件边缘进行翻边。为了保证对汽车板件先压料后翻边,第一弹性件的弹力需要小于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为了保证上压板下行时的平稳性,上压板上固定设置有与侧板配合的导向板23,在导向板上设置有导向滑块24,侧板上固定设置有与导向滑块滑动配合的导向轨道25。本技术的运动过程:模具打开,下压板上升,第二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使凸模沉入下压板内,上压板顶出,第一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板件放入模具的放置空间中,由于凸模已经沉入下压板内,所以不干涉板件的摆放,如图1。模具闭合,上模座下压,上压板与下压板闭合;第一滑块在第一斜锲的作用下,带动凹模压料。上、下压板闭合后,上模座继续向下移动,下压板向下移动,第二滑块在第二斜锲的作用下,将凸模顶出下压板,与凹模配合完成翻边,如图2。模具打开上模座上升,第一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板件的翻出的边不会卡在凹模内;模具完全打开,板件取出,完成一个汽车板件的翻边压制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板件翻边装置

【技术保护点】
汽车板件翻边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在上模座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侧板,在上模座的下方设置有沿着侧板内壁并由上模座驱动竖向运动方向的上压板,在上模座的下表面与上压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受二者压缩的第一弹性件,上压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一弯折部,在第一弯折部上装配有凹模机构,在侧板上装配有驱动凹模机构沿着第一弯折部垂直方向运动的上驱动机构;在下模座上方设置有下压板,在下模座中设置有对下压板形成竖向支承的第二弹性件,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与下压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供汽车板件放入的放置空间,所述下压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弯折部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弯折部装配有与上述凹模机构配合的凸模机构,在下模座上设置有驱动凸模机构与凹模机构合模的下驱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板件翻边装置,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在上模座的下方固定设置有侧板,在上模座的下方设置有沿着侧板内壁并由上模座驱动竖向运动方向的上压板,在上模座的下表面与上压板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受二者压缩的第一弹性件,上压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一弯折部,在第一弯折部上装配有凹模机构,在侧板上装配有驱动凹模机构沿着第一弯折部垂直方向运动的上驱动机构;在下模座上方设置有下压板,在下模座中设置有对下压板形成竖向支承的第二弹性件,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与下压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供汽车板件放入的放置空间,所述下压板的外边缘形成向下倾斜的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弯折部的倾斜角度相同,第二弯折部装配有与上述凹模机构配合的凸模机构,在下模座上设置有驱动凸模机构与凹模机构合模的下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板件翻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机构包括由上驱动机构驱使的第一滑块及设置有第一滑块上的凹模,凹模的模腔对着凸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驹王飞云朱海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乔丰汽车工装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