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19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20:15
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包括硫化为一体的上骨架、中间橡胶体与下骨架,所述上骨架的上前侧板、上后侧板上开设有上凹槽,所述下骨架的下前侧板、下后侧板上开设有下凸块,上凹槽与位于其内部的下凸块相互卡接,上凹槽、下凸块之间存在卡合间隙,上顶板、下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外凸的部位以开设螺栓孔,且在中间橡胶体的左右两侧上开设有与螺栓孔相对应的螺栓槽。本设计不仅能够实现三维限位、通用性较好、结构轻便,而且利于螺栓的装卸、体积较小、重量较低。

A kind of limited mounting cushion assembly

A limit type suspension soft cushion assembly including sulfide as one of the skeleton, middle rubber body and a lower skeleton, the skeleton anepisternum, after the side plates are provided with grooves, the front side, under the frame after the side plates is provided with convex block groove and under bump in its internal mutually clamped, existing clamping gap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convex groove block, both ends of top and bottom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convex parts to open bolt hole and the bolt slots corresponding to the bolt hole open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rubber body. This design not only can realize three dimensional limit, good versatility and light structure, but also benefit the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bolts, small volume and low w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动力系统悬置软垫总成,尤其涉及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具体适用于在实现三维限位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减轻重量。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3600979U,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5月21日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螺栓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其包括上骨架、硫化橡胶和下骨架,所述上骨架通过硫化橡胶与下骨架硫化为一体;所述上骨架的两侧设置有下翻边,下骨架的两侧设置有上翻边,所述两上翻边设置于两下翻边的外侧,所述下翻边通过其外侧固定连接的限位螺栓与其相邻的上翻边限位配合。虽然该设计能够支承动力总成,并能发挥一定的隔离振动、吸振隔振效果,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首先,该设计只能实现左右、上下方向的限位,缺乏前后方向的限位,限位功能不完全,故,该设计不能三维限位;其次,该设计中的限位螺栓为非标准结构,是一个异形螺栓,需要特制,且在使用时,异形螺栓的螺杆需要与上骨架的下翻边通过涂胶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螺头部分需要与下骨架的上翻边限位孔配合,步骤繁琐,故,该设计结构复杂、通用性较差;再次,该设计中的下翻边需要设置在上翻边的内侧,同时还要保证下翻边与上翻边的工作间隙,这必然会增加该设计的体积与重量,故,该设计结构笨重、重量较大。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三维限位、通用性较差、结构笨重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三维限位、通用性较好、结构轻便的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骨架、中间橡胶体与下骨架,所述中间橡胶体位于上骨架、下骨架之间,且上骨架、中间橡胶体、下骨架硫化为一体结构;所述上骨架包括上顶板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上前侧板、上后侧板,所述下骨架包括下底板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下前侧板、下后侧板;所述中间橡胶体为立方体结构,包括中顶面、中底面、中左侧面、中右侧面、中前侧面与中后侧面,且中顶面、中底面相互平行,中左侧面、中右侧面相互平行,中前侧面、中后侧面相互平行;所述上顶板的底面与中顶面相连接,下底板的顶面与中底面相连接,所述上前侧板、下前侧板均近中前侧面设置,上后侧板、下后侧板均近中后侧面设置;所述上前侧板、上后侧板的结构一致,下前侧板、下后侧板的结构一致,所述上前侧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左脚、上凹槽与上右脚,所述下前侧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左台部、下凸块与下右台部,上凹槽与位于其内部的下凸块相互卡接,上凹槽、下凸块之间存在卡合间隙,且上左脚高于下左台部设置,上右脚高于下右台部设置。所述上凹槽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通的上宽腔、中锥腔与下窄腔,所述中锥腔的直径由上至下呈渐窄变化,且上宽腔的直径大于下窄腔的直径;所述下凸块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窄部、中锥部与上宽部,所述中锥部的直径由下至上呈渐宽变化,且下窄部的直径小于上宽部的直径;所述上宽腔与位于其内部的上宽部之间存在上间隙,中锥腔与位于其内部的中锥部之间存在中间隙,下窄腔与位于其内部的下窄部之间存在下间隙,且上间隙、中间隙、下间隙相互联通以构成卡合间隙。所述上宽腔、下窄腔、上宽部、下窄部的横剖面都为矩形,所述中锥腔、中锥部的横剖面均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所述卡合间隙的大小范围为7―15毫米。所述上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外凸的上左凸部、上右凸部,上左凸部、上右凸部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上左螺栓孔、上右螺栓孔,所述下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外凸的下左凸部、下右凸部,下左凸部、下右凸部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下左螺栓孔、下右螺栓孔。所述上左螺栓孔、下左螺栓孔上下同轴设置,上右螺栓孔、下右螺栓孔上下同轴设置。所述中左侧面、中右侧面上分别对应开设有内凹的左螺栓槽与右螺栓槽,所述左螺栓槽与上左螺栓孔、下左螺栓孔上穿经的螺栓进行上下运动配合,所述右螺栓槽与上右螺栓孔、下右螺栓孔上穿经的螺栓进行上下运动配合。所述上顶板的中部开设有上顶孔,所述中顶面的中部开设有中凸圆柱,该中凸圆柱位于上顶孔的内部。所述中前侧面、中后侧面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上凸出边缘、下凸出边缘,所述上凸出边缘与中前侧面、中后侧面之间均形成有外凸的上拱起,所述下凸出边缘与中前侧面、中后侧面之间均形成有外凸的下拱起。所述下凸出边缘、下拱起的中部共开设有同一个拱内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中,上骨架中上前侧板、上后侧板内设置的上凹槽与下骨架中上后侧板、下后侧板内设置的下凸块进行卡接配合,该种配合关系能够限制工作中的中间橡胶体在上下、左右方向的位移,同时,利用上骨架中上前侧板、上后侧板与上顶板之间形成的翻边结构,以及下骨架中下前侧板、下后侧板与下底板之间形成的翻边结构对工作中的中间橡胶体在前后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可见,本设计仅仅通过上、下骨架的形状结构和尺寸,就能控制中间橡胶体在三维方向的位移,以避免中间橡胶体发生位移过大而导致的撕裂现象,而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需要借助额外零部件,增强了本设计的通用性,也简化了本设计的结构,降低了整体重量。因此,本技术不仅能够实现三维限位,而且通用性较好、结构轻便。2、本技术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中,上骨架内的上凹槽与下骨架内的下凸块进行卡接配合,同时,上左脚高于下左台部设置,上右脚高于下右台部设置,可见,上前侧板、下前侧板在同一平面上,上后侧板、下后侧板在同一平面上,上骨架、下骨架的外形尺寸大小基本一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上骨架下翻边设置在下骨架上翻边内侧的情况,减小了上、下骨架外形尺寸,降低了本设计的整体体积,减轻了重量。因此,本技术不仅体积较小,而且重量较低。3、本技术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中,在上骨架、下骨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外凸的部位以开设上、下螺栓孔,该设计增强了螺栓装配拆卸的便利性,不再需要将螺栓预埋在中间橡胶体中,同时,即使在装配或使用过程中发生螺栓损坏的情况,也利于维修或更换,维修保养成本较低。因此,本技术利于螺栓的装卸,使用与维修成本较低。4、本技术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中,在中间橡胶体上的中左侧面、中右侧面上分别对应开设有内凹的左螺栓槽、右螺栓槽,该左、右螺栓槽分别与上、下骨架上开设的左、右螺栓孔上穿经的螺栓进行上下运动配合,该设计既降低了螺栓的装卸难度,又缩小了上、下骨架的外形尺寸,降低了本设计的整体体积,减轻了重量。因此,本技术不仅利于螺栓的装卸,而且体积小、重量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上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中间橡胶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与螺栓一并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与悬置支架、悬置托架的装配示意图。图中:螺栓1、上骨架2、上顶板21、上顶孔211、上前侧板22、上后侧板23、上左脚24、上凹槽25、上宽腔251、中锥腔252、下窄腔253、上右脚26、上左凸部27、上左螺栓孔271、上右凸部28、上右螺栓孔281、中间橡胶体3、中顶面31、中凸圆柱311、中底面32、中左侧面33、中右侧面34、中前侧面35、中后侧面36、左螺栓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骨架(2)、中间橡胶体(3)与下骨架(4),所述中间橡胶体(3)位于上骨架(2)、下骨架(4)之间,且上骨架(2)、中间橡胶体(3)、下骨架(4)硫化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2)包括上顶板(2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上前侧板(22)、上后侧板(23),所述下骨架(4)包括下底板(4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下前侧板(42)、下后侧板(43);所述中间橡胶体(3)为立方体结构,包括中顶面(31)、中底面(32)、中左侧面(33)、中右侧面(34)、中前侧面(35)与中后侧面(36),且中顶面(31)、中底面(32)相互平行,中左侧面(33)、中右侧面(34)相互平行,中前侧面(35)、中后侧面(36)相互平行;所述上顶板(21)的底面与中顶面(31)相连接,下底板(41)的顶面与中底面(32)相连接,所述上前侧板(22)、下前侧板(42)均近中前侧面(35)设置,上后侧板(23)、下后侧板(43)均近中后侧面(36)设置;所述上前侧板(22)、上后侧板(23)的结构一致,下前侧板(42)、下后侧板(43)的结构一致,所述上前侧板(2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左脚(24)、上凹槽(25)与上右脚(26),所述下前侧板(42)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左台部(44)、下凸块(45)与下右台部(46),上凹槽(25)与位于其内部的下凸块(45)相互卡接,上凹槽(25)、下凸块(45)之间存在卡合间隙(5),且上左脚(24)高于下左台部(44)设置,上右脚(26)高于下右台部(46)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上骨架(2)、中间橡胶体(3)与下骨架(4),所述中间橡胶体(3)位于上骨架(2)、下骨架(4)之间,且上骨架(2)、中间橡胶体(3)、下骨架(4)硫化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2)包括上顶板(2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上前侧板(22)、上后侧板(23),所述下骨架(4)包括下底板(41)及与其两侧相连接的下前侧板(42)、下后侧板(43);所述中间橡胶体(3)为立方体结构,包括中顶面(31)、中底面(32)、中左侧面(33)、中右侧面(34)、中前侧面(35)与中后侧面(36),且中顶面(31)、中底面(32)相互平行,中左侧面(33)、中右侧面(34)相互平行,中前侧面(35)、中后侧面(36)相互平行;所述上顶板(21)的底面与中顶面(31)相连接,下底板(41)的顶面与中底面(32)相连接,所述上前侧板(22)、下前侧板(42)均近中前侧面(35)设置,上后侧板(23)、下后侧板(43)均近中后侧面(36)设置;所述上前侧板(22)、上后侧板(23)的结构一致,下前侧板(42)、下后侧板(43)的结构一致,所述上前侧板(2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左脚(24)、上凹槽(25)与上右脚(26),所述下前侧板(42)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左台部(44)、下凸块(45)与下右台部(46),上凹槽(25)与位于其内部的下凸块(45)相互卡接,上凹槽(25)、下凸块(45)之间存在卡合间隙(5),且上左脚(24)高于下左台部(44)设置,上右脚(26)高于下右台部(46)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位式悬置软垫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25)包括由上至下依次相通的上宽腔(251)、中锥腔(252)与下窄腔(253),所述中锥腔(252)的直径由上至下呈渐窄变化,且上宽腔(251)的直径大于下窄腔(253)的直径;所述下凸块(45)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下窄部(451)、中锥部(452)与上宽部(453),所述中锥部(452)的直径由下至上呈渐宽变化,且下窄部(451)的直径小于上宽部(453)的直径;所述上宽腔(251)与位于其内部的上宽部(453)之间存在上间隙(51),中锥腔(252)与位于其内部的中锥部(452)之间存在中间隙(52),下窄腔(253)与位于其内部的下窄部(451)之间存在下间隙(53),且上间隙(51)、中间隙(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裕辉李海雄曾令贤王斐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