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83524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包括直行传送带,直行传送带的左侧连接有快速传道,快速传道的内侧设置有慢速传道,慢速传道与快速传道之间设置有间隔狭缝,间隔狭缝的左端连接有若干直行辊杆,间隔狭缝正上方压有待转物件,间隔狭缝的下方设置有差速控制模块,直行辊杆的左端连接有直行出货带,解决了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应用到传动带中多采用两个或者多个驱动装置带动,转速无法保证完全一致的问题,以及代替了传统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采用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利用发动机将输出的部分机械能通过变量泵转化为液压能,再通过转向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给变速箱,从而实现差速转向。

An executive structure of a differential steer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fferential steering control device of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including straight line conveyor belt, conveyor belt straight left connected with fast preaching, preaching is set inside the fast slow proselytizes, interval between slow and fast slit is arranged to preach preach, interval slit left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straight roller bar, just above the pressure to be slit interval objects, slit is arranged below the interval differential control module, the straight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straight line with the shipment, the solution of the existing machine control technology applied to the transmission belt in the use of two or more drives to speed, speed can not be guaranteed exactly the same problem, an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differential steering control by mechanical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 engine will use part of the mechanical output through the variable pump into the liquid Pressure energy, and then through the steering motor, the hydraulic energy is converted to mechanical energy output to the gearbox, thus achieving differential st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机械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差速转向机械中,多数采用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即发动机将输出的部分机械能通过变量泵转化为液压能,通过调节变量泵上的斜盘开度,使液压油流量改变,再通过转向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给变速箱,从而实现差速转向。其中,斜盘开度的控制调节主要通过拉索将方向柱和变量泵斜盘相连,并通过方向柱来控制变量泵斜盘,进而实现转向。申请号为201420539694.1的名称为一种机械液压式差速转向控制装置,该专利技术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机、蜗轮蜗杆和齿轮转动,进而控制调整变量泵斜盘的开度,由于电机、蜗轮蜗杆和齿轮的传动固定、可靠,误差较小,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变量泵斜盘的开度,并能通过各个传感器的信号反馈让变量泵斜盘回中位,这样就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拉索机构不能使变量泵斜盘有效回中位的缺陷,且本执行机构为电控,不用像原来那样需要人工控制,但是该专利技术未能解决差速传动过程转动保护措施缺失的问题,以及构造结构复杂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1)传统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采用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利用发动机将输出的部分机械能通过变量泵转化为液压能,再通过转向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给变速箱,从而实现差速转向,在转化过程中利用液压离合器磨损浪费了能源,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通过电机驱动,通过皮带或者齿轮传动,但是一旦皮带或者齿轮损坏机械无法继续操作,而且单个传动链工作磨损较大,使用寿命不长;(3)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应用到传动带中多采用两个或者多个驱动装置带动,由于每个电机规格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而且转速无法保证完全一致,长时间运转会造成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既解决了传统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采用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利用发动机将输出的部分机械能通过变量泵转化为液压能,再通过转向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给变速箱,从而实现差速转向,在转化过程中利用液压离合器磨损浪费了能源,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问题,又解决了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通过电机驱动,通过皮带或者齿轮传动,但是一旦皮带或者齿轮损坏机械无法继续操作,而且单个传动链工作磨损较大,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应用到传动带中多采用两个或者多个驱动装置带动,由于每个电机规格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而且转速无法保证完全一致,长时间运转会造成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效果变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包括直行传送带,所述直行传送带的左侧连接有快速传道,所述快速传道的内侧设置有慢速传道,所述慢速传道与所述快速传道之间设置有间隔狭缝,所述间隔狭缝的左端连接有若干直行辊杆,所述间隔狭缝正上方压有待转物件,所述间隔狭缝的下方设置有差速控制模块,所述直行辊杆的左端连接有直行出货带;所述差速控制模块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辅助转轮,所述辅助转轮上端连接有驱动大齿轮,所述电机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所述驱动大齿轮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与外边受动齿柱,所述内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内边转轴上,所述外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外边转轴上,所述内边转轴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边传动链轮,所述外边转轴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外边受动链轮,所述内边传动链轮与所述外边受动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连接,所述内边转轴最左端设置有慢速传道滑轮,所述外边转轴最左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慢速传道滑轮的快速传滑轮,所述内边受动齿柱与所述外边受动齿柱下端均设置有固定座,所述驱动大齿轮中心处设置有大齿轮旋转轴。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快速传道与所述慢速传道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摩擦纹路。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直行辊杆的杆身为表面处设置有一层泡沫外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边转轴与所述外边转轴设置在所述驱动大齿轮的两端,且关于驱动大齿轮的水平直径对称。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链的链身上设置有梯形齿孔。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边受动齿柱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安全垫片。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大齿轮轮盘的上下表面处设置有拂尘毛刷。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大齿轮旋转轴的上下两端均设置大齿轮护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上设置有辅助转轮,辅助转轮上端连接有驱动大齿轮,电机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驱动大齿轮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与外边受动齿柱,内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内边转轴上,外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外边转轴,内边转轴最左端设置有慢速传道滑轮,外边转轴最左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慢速传道滑轮的快速传滑轮,利用快速传滑轮与慢速传道滑轮的大小不一样,在保证相同角速度情况下确保了快速传滑轮块于慢速传道滑轮实现差速,出现转向,代替了传统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采用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利用发动机将输出的部分机械能通过变量泵转化为液压能,再通过转向马达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输出给变速箱,从而实现差速转向。(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内边转轴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边传动链轮,外边转轴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外边受动链轮,内边传动链轮与外边受动链轮之间通过传动链连接,不仅利用齿轮咬合传动的特点,还增加了链轮传动分担了齿轮的磨损,解决了现有的差速转向机械控制技术通过电机驱动,通过皮带或者齿轮传动,但是一旦皮带或者齿轮损坏机械无法继续操作,而且单个传动链工作磨损较大,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利用大齿轮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与外边受动齿柱,内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内边转轴上,外边受动齿柱设置在外边转轴,而且内边转轴与外边转轴设置在驱动大齿轮的两端,且关于驱动大齿轮的水平直径对称,这样的设计满足驱动大齿轮同时驱动外边受动齿柱与内边受动齿柱座相同角速度运动,避免因不同规格问题出现速度差不均匀,转向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差速控制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直行传送带,2-快速传道,3-慢速传道,4-间隔狭缝,5-待转物件,6-差速控制模块,7-直行辊杆,8-直行出货带,9-电机,10-辅助转轮,11-安装孔,12-内边转轴,13-外边转轴,14-驱动大齿轮,15-内边受动齿柱,16-外边受动齿柱,17-传动链,18-内边传动链轮,19-外边受动链轮,20-快速传滑轮,21-慢速传道滑轮,22-安全垫片,23-固定座,24-拂尘毛刷,25-大齿轮旋转轴,26-大齿轮护具,27-摩擦纹路,28-泡沫外套,29-梯形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行传送带(1),所述直行传送带(1)的左侧连接有快速传道(2),所述快速传道(2)的内侧设置有慢速传道(3),所述慢速传道(3)与所述快速传道(2)之间设置有间隔狭缝(4),所述间隔狭缝(4)的左端连接有若干直行辊杆(7),所述间隔狭缝(4)正上方压有待转物件(5),所述间隔狭缝(4)的下方设置有差速控制模块(6),所述直行辊杆(7)的左端连接有直行出货带(8);所述差速控制模块(6)包括电机(9),所述电机(9)上设置有辅助转轮(10),所述辅助转轮(10)上端连接有驱动大齿轮(14),所述电机(9)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所述驱动大齿轮(14)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15)与外边受动齿柱(16),所述内边受动齿柱(15)设置在内边转轴(12)上,所述外边受动齿柱(16)设置在外边转轴(13)上,所述内边转轴(12)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边传动链轮(18),所述外边转轴(13)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外边受动链轮(19),所述内边传动链轮(18)与所述外边受动链轮(19)之间通过传动链(17)连接,所述内边转轴(12)最左端设置有慢速传道滑轮(21),所述外边转轴(13)最左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慢速传道滑轮(21)的快速传滑轮(20),所述内边受动齿柱(15)与所述外边受动齿柱(16)下端均设置有固定座(23),所述驱动大齿轮(14)中心处设置有大齿轮旋转轴(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转向机械控制装置的执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行传送带(1),所述直行传送带(1)的左侧连接有快速传道(2),所述快速传道(2)的内侧设置有慢速传道(3),所述慢速传道(3)与所述快速传道(2)之间设置有间隔狭缝(4),所述间隔狭缝(4)的左端连接有若干直行辊杆(7),所述间隔狭缝(4)正上方压有待转物件(5),所述间隔狭缝(4)的下方设置有差速控制模块(6),所述直行辊杆(7)的左端连接有直行出货带(8);所述差速控制模块(6)包括电机(9),所述电机(9)上设置有辅助转轮(10),所述辅助转轮(10)上端连接有驱动大齿轮(14),所述电机(9)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所述驱动大齿轮(14)连接有内边受动齿柱(15)与外边受动齿柱(16),所述内边受动齿柱(15)设置在内边转轴(12)上,所述外边受动齿柱(16)设置在外边转轴(13)上,所述内边转轴(12)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内边传动链轮(18),所述外边转轴(13)上靠左侧位置处设置有外边受动链轮(19),所述内边传动链轮(18)与所述外边受动链轮(19)之间通过传动链(17)连接,所述内边转轴(12)最左端设置有慢速传道滑轮(21),所述外边转轴(13)最左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慢速传道滑轮(21)的快速传滑轮(20),所述内边受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武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