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及运用该装置的自行车自动升降座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784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及运用该装置的自行车自动升降座管,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内设有凹台膜腔和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凹台膜腔相通;所述凹台膜腔内壁周向设有凹槽;所述转子包括T型本体,所述T型本体包括盘体和连接轴,所述盘体设置在所述凹台膜腔内,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盘体径向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外端部设有导向部件;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凹槽配合卡接;当所述转子相对所述定子运动时,所述导向部件能够从所述凹槽内脱离,并挤压所述弹性部件;该防过载保护装置在升降管升降过程中,若是遇到阻力,能够避免电机烧毁,从而达到保护自行车升降管自动升降的效果。

An anti overload protection device and a bicycle automatic lift pipe using th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 overload protection device and the automatic lifting device of bicycle seat tube, comprising a stator and a rotor, wherein the stator is arranged in the concave cavity and the through hole,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concave membrane cavity; the concave cavity wall circumferential groove; the rotor includes a T type body, the T type body comprises a plate body and a connecting shaft, wherein the disk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concave membrane cavity,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through hole; the plat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elastic radial component, the elastic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end of the guide member in the elastic componen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guide member and the clamping groove matching; when the rotor relative to the stator movement, the guide member from the groove, and pressing the elastic member; the anti overload protection device in lifting lifting pipe During the process, if the resistance is encountered, the motor can be avoided and the effect of automatic lifting and lifting of the bicycle lift pipe can be protec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及运用该装置的自行车自动升降座管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及运用该装置的自行车自动升降座管。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通过控制减速电机正反转来达到自行车座管的自动升降,调节自行车座垫高低的装置。这种自动升降座管存在以下缺陷:自行车座管内部空间有限,所以电机功率较小,当座管升降时遇到一定阻力(通常15公斤及以上),电机容易堵死而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及运用该装置的自行车自动升降座管,该防过载保护装置在升降管升降过程中,若是遇到阻力,能够避免电机烧毁,从而达到保护自行车升降管自动升降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内设有凹台膜腔和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凹台膜腔相通;所述凹台膜腔内壁周向设有凹槽;所述转子包括T型本体,所述T型本体包括盘体和连接轴,所述盘体设置在所述凹台膜腔内,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盘体径向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外端部设有导向部件;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凹槽配合卡接;当所述转子相对所述定子运动时,所述导向部件能够从所述凹槽内脱离,并挤压所述弹性部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凹台膜腔用于放置所述盘体,所述通孔用于套接所述连接轴,所述导向部件与所述凹槽配合卡接;当所述转子转动时,所述导向部件在所述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卡接在所述凹槽内,能够带动所述定子同步转动;当定子受到阻力时,所述转子相对所述定子运动,所述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能够从所述凹槽内脱离,并挤压所述弹性部件,实现转子空转的效果,避免电机堵死而烧毁,起到保护电机的功能。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为弧形槽,所述导向部件为球体。所述球体与所述弧形槽卡接时,连接更为牢固,且所述转子带动所述定子转动更为流畅;当所述球体从所述弧形槽中脱离时,所述弧形槽起到缓冲作用,使得零件寿命更高。作为优选,所述盘体包括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球体的直径;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径向通孔内。当所述球体从所述所述凹槽内脱离时,受到所述凹台膜腔内壁作用,挤压所述弹性部件,所述球体可以缩入径向通孔内。作为优选,还包括与定子固定连接的上盖,所述上盖覆盖在所述凹台膜腔上。所述上盖与所述定子连接,若出现阻力,由所述上盖作用在所述定子上,并起到与其他部件连接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上盖设有第一穿孔,所述定子设有对应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通过销轴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盖下端面设有凸部,所述定子设有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配合卡接。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配合卡接起到更好地限位作用。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轴中间设有D型轴孔。所述连接轴中间的D型轴孔用于与驱动组件连接,设置为D型轴孔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在驱动组件驱动转子转动时不发生偏移,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松动。作为优选,一种自行车自动升降座管,包括外套管、升降管、升降组件、驱动组件和防过载保护装置;所述升降管穿设在所述外套管内;所述防过载保护装置是如上所述的防过载保护装置;所述防过载保护装置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过载保护装置另一端与所述升降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升降管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防过载保护装置转动,与防过载保护装置连接的升降组件由于转动驱动所述升降管实现自动升降。作为优选,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丝杆、与丝杆输出端螺纹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升降管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和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外套管内部,丝杆转动时,驱动连接座实现升降,连接座与升降管固定连接,从而带动升降管实现自动升降。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运用防过载保护装置自行车自动升降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中转子和定子组合的俯视图;图3为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中转子、定子和盖子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中转子、定子和盖子组合的俯视图;图5为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中定子的俯视图;图6为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中定子的剖视图;图7为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中转子的剖视图;图8为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中盖子的俯视图;图9为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中盖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2-9所示的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包括定子5和转子6,所述定子5内设有凹台膜腔12和通孔11,所述通孔11与所述凹台膜腔12相通;所述凹台膜腔12内壁周向设有凹槽13;所述转子6包括T型本体,所述T型本体包括盘体和连接轴20,所述盘体设置在所述凹台膜腔12内,所述连接轴20设置在所述通孔11内;所述盘体径向设有弹性部件10,所述弹性部件10外端部设有导向部件8;在弹性部件10的作用下,所述导向部件8与所述凹槽13配合卡接;当所述转子6相对所述定子5运动时,所述导向部件8能够从所述凹槽13内脱离,并挤压所述弹性部件10;所述转子的连接轴穿过通孔,盘体恰好设置在凹台膜腔内;正常状态下,转子6运动时,所述导向部件8与所述凹槽13配合卡接,从而带动所述定子5同步运动;当所述定子5受到压力即所述转子6相对所述定子5运动时,所述导向部件8能够从所述凹槽13内脱离,由于所述凹台膜腔内壁的作用,所述导向部件挤压所述弹性部件10,所述转子6实现自动空转。具体地,所述凹槽13为弧形槽,所述导向部件8为球体;所述盘体包括径向通孔15,所述径向通孔15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球体的直径;所述弹性部件10设置在所述径向通孔15内;正常状态下,弹性部件10作用与球体,球体与弧形槽配合,使得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同步转动;当所述定子5受到压力即所述转子6相对所述定子5运动时,所述球体从所述弧形槽内脱离,球体受凹台膜腔内壁作用,缩进所述径向通孔,并挤压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可以是弹簧。具体地,还包括与所述定子5固定连接的上盖7,所述上盖7覆盖在所述凹台膜腔12上;上盖7设有第一穿孔19,所述定子5设有对应的第二穿孔18,所述第一穿孔19和所述第二穿孔18通过销轴9连接;所述上盖7下端面设有凸部17,所述定子5设有与所述凸部17配合的凹部16,所述凸部17与所述凹部16配合卡接;所述定子5和上盖7通过销轴9穿过第一穿孔19、第二穿孔18进行紧固连接;所述凸部17与所述凹部16配合卡接进一步使得定子5和上盖7的连接更加紧固。具体地,所述连接轴20中间设有D型轴孔14;D型轴孔14与驱动组件3连接,使得所述转子6与驱动组件3不会由于转动而松动。实施例2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的自行车自动升降座管,包括外套管21、升降管1、升降组件4、驱动组件3和防过载保护装置2;所述升降管1穿设在所述外套管21内;所述防过载保护装置2是实施例1所述的防过载保护装置2;所述防过载保护装置2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防过载保护装置2另一端与所述升降组件4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4与所述升降管1连接;所述升降管1、升降组件4、驱动组件3和防过载保护装置2均设置在所述外套管21的内部;所述连接轴20的D型轴孔14与驱动组件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上盖7设有槽口与所述升降组件4连接。具体地,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丝杆22、与所述丝杆22输出端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及运用该装置的自行车自动升降座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5)和转子(6),所述定子(5)内设有凹台膜腔(12)和通孔(11),所述通孔(11)与所述凹台膜腔(12)相通;所述凹台膜腔(12)内壁周向设有凹槽(13);所述转子(6)包括T型本体,所述T型本体包括盘体和连接轴(20),所述盘体设置在所述凹台膜腔(12)内,所述连接轴(20)设置在所述通孔(11)内;所述盘体径向设有弹性部件(10),所述弹性部件(10)外端部设有导向部件(8);在弹性部件(10)的作用下,所述导向部件(8)与所述凹槽(13)配合卡接;当所述转子(6)相对所述定子(5)运动时,所述导向部件(8)能够从所述凹槽(13)内脱离,并挤压所述弹性部件(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5)和转子(6),所述定子(5)内设有凹台膜腔(12)和通孔(11),所述通孔(11)与所述凹台膜腔(12)相通;所述凹台膜腔(12)内壁周向设有凹槽(13);所述转子(6)包括T型本体,所述T型本体包括盘体和连接轴(20),所述盘体设置在所述凹台膜腔(12)内,所述连接轴(20)设置在所述通孔(11)内;所述盘体径向设有弹性部件(10),所述弹性部件(10)外端部设有导向部件(8);在弹性部件(10)的作用下,所述导向部件(8)与所述凹槽(13)配合卡接;当所述转子(6)相对所述定子(5)运动时,所述导向部件(8)能够从所述凹槽(13)内脱离,并挤压所述弹性部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3)为弧形槽,所述导向部件(8)为球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包括径向通孔(15),所述径向通孔(15)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球体的直径;所述弹性部件(10)设置在所述径向通孔(15)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定子(5)固定连接的上盖(7),所述上盖(7)覆盖在所述凹台膜腔(1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程浩黄文辉于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马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