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丽君专利>正文

一种升降坐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232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坐管,包括升降管、圆棒、座椅块,所述升降管设置在固定管内,所述圆棒设置在升降管内,所述调节螺丝与迫紧弹簧的上端抵接,所述迫紧弹簧的下端与固定座抵接,固定座、六角迫紧块、六角卡簧片、六角调节块以及防脱螺母依次连接,所述座椅块通过螺纹与固定管的上端旋紧固定,所述调节扳手通过扳手螺丝连接在座椅块的侧面,所述座椅块的中部通道内设有调节柱,调节柱上套有调节弹簧,调节柱的上端与调节扳手相抵接,下端与圆棒的上端相抵接。该升降坐管,六角防偏摆;结构改进、加工简单,成本降低,装配容易;座椅块使用正四边形结构,座椅方向容易控制,调节扳手方向可更改。

A kind of lifting pi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fting seat tube, which comprises a lifting pipe, round bar, seat block, the lifting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tube, the rod arranged on the lifting tube, the adjusting screw is in contact with the upper pressing spring,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ocking spring and the fixed seat connecting fixed seat, six angle pressing block six angle clamping reed six angle adjusting block and the locknut connected the seat block through the screw thread and screw the fixed tube is fixed, the adjustable wrench connected to the side of the seat block through screw wrench, the middle seat block channel with adjusting column, adjusting adjusting spring is sheathed on the column, the upper end of the adjusting column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adjustable wrench, the upper end of the rod connected. The lifting and sitting pipe has six corners anti deviation pendulum, and the structure is improved, the processing is simple, the cost is reduced, and the assembly is easy. The seat block uses the quadrilateral structure, the seat direction is easy to control,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adjusting wrench can be chan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坐管
本技术属于升降坐管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坐管。
技术介绍
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一九七七年诞生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当时,一群热衷于骑沙滩自行车在山坡上玩乐的年轻人,突发奇想:“要是能骑着自行车从山上飞驰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于是便开始越野自行车的设计,正式命名为山地车则是在两年后的事。从此,“速降竞技”作为体育比赛中的一个新项目崭露头脚,运动员骑山地车沿规定的下坡线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为胜,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自行车虽然始于欧洲,但美国人专利技术的山地车却一扫传统的自行车概念,将一股新风吹遍全球。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喜欢,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受到人们的欢迎。目前的山地自行车一般都安装有升降坐管,以便对座垫进行高度调节;但是目前的升降坐管调节不够精准,而且调节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坐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升降坐管,包括升降管、圆棒、座椅块、调节扳手,所述升降管设置在固定管内,所述圆棒设置在升降管内,圆棒的底端与调节螺丝连接,所述调节螺丝与迫紧弹簧的上端抵接,所述迫紧弹簧的下端与固定座抵接,固定座、六角迫紧块、六角卡簧片、六角调节块以及防脱螺母依次连接,所述座椅块通过螺纹与固定管的上端旋紧固定,所述调节扳手通过扳手螺丝连接在座椅块的侧面,所述座椅块的中部通道内设有调节柱,调节柱上套有调节弹簧,调节柱的上端与调节扳手相抵接,下端与圆棒的上端相抵接。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块与固定管之间设有增稳座和橡胶圈。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管的底端连接有尾盖。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升降坐管,六角防偏摆;结构改进、加工简单,成本降低,装配容易;座椅块使用正四边形结构,座椅方向容易控制,调节扳手方向可更改;通过调节扳手下压调节柱,调节柱下压圆棒,通过圆棒的上下活动带动升降管的伸缩,从而实现高度调节,非常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座椅块、2升降管、3固定管、4调节柱、5调节弹簧、6扳手螺丝、7调节扳手、8圆棒、9调节螺丝、10迫紧弹簧、11固定座、12六角迫紧块、13六角卡簧、14六角调节块、15防脱螺母、16橡胶圈、17增稳座、18尾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升降坐管,包括升降管2、圆棒8、座椅块1、调节扳手7,所述升降管2设置在固定管3内,所述圆棒8设置在升降管2内,圆棒8的底端与调节螺丝9连接,所述调节螺丝9与迫紧弹簧10的上端抵接,所述迫紧弹簧10的下端与固定座11抵接,固定座11、六角迫紧块12、六角卡簧片13、六角调节块14以及防脱螺母15依次连接,所述座椅块1通过螺纹与固定管3的上端旋紧固定,所述调节扳手7通过扳手螺丝6连接在座椅块1的侧面,所述座椅块1的中部通道内设有调节柱4,调节柱4上套有调节弹簧5,调节柱4的上端与调节扳手7相抵接,下端与圆棒8的上端相抵接。具体的,所述座椅块1与固定管3之间设有增稳座17和橡胶圈16。具体的,所述固定管3的底端连接有尾盖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升降坐管,六角防偏摆;结构改进、加工简单,成本降低,装配容易;座椅块1使用正四边形结构,座椅方向容易控制,调节扳手7方向可更改;通过调节扳手7下压调节柱4,调节柱4下压圆棒8,通过圆棒8的上下活动带动升降管2的伸缩,从而实现高度调节,非常的方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升降坐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坐管,包括升降管(2)、圆棒(8)、座椅块(1)、调节扳手(7),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管(2)设置在固定管 (3)内,所述圆棒(8)设置在升降管(2)内,圆棒(8)的底端与调节螺丝(9)连接,所述调节螺丝(9)与迫紧弹簧(10)的上端抵接,所述迫紧弹簧(10)的下端与固定座(11)抵接,固定座(11)、六角迫紧块(12)、六角卡簧片(13)、六角调节块(14)以及防脱螺母(15)依次连接,所述座椅块(1)通过螺纹与固定管 (3)的上端旋紧固定,所述调节扳手(7)通过扳手螺丝(6)连接在座椅块(1)的侧面,所述座椅块(1)的中部通道内设有调节柱(4),调节柱(4)上套有调节弹簧(5),调节柱(4)的上端与调节扳手(7)相抵接,下端与圆棒(8)的上端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坐管,包括升降管(2)、圆棒(8)、座椅块(1)、调节扳手(7),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管(2)设置在固定管(3)内,所述圆棒(8)设置在升降管(2)内,圆棒(8)的底端与调节螺丝(9)连接,所述调节螺丝(9)与迫紧弹簧(10)的上端抵接,所述迫紧弹簧(10)的下端与固定座(11)抵接,固定座(11)、六角迫紧块(12)、六角卡簧片(13)、六角调节块(14)以及防脱螺母(15)依次连接,所述座椅块(1)通过螺纹与固定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陈丽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