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736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其结构包括立臂、水瓶、电控柜、控制器、冷却装置、加工台面、底模、上模、主轴防护罩、冲压主轴、电源线、固定支架、传动电轴、甩水滚筒、水管、水槽、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设有的冷却装置通过水管将水接入水槽内,而后通过出水口将水均匀排在甩水滚筒上,而后通过传动电轴带动甩水滚筒进行甩动,从而将水花自动撒在加工台面与底模上,实现了自动冷却,提高了冲压产品的冲压质量。

A punching machine with a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
本技术是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属于冲床领域。
技术介绍
冲床就是一台冲压式压力机。在国民生产中,冲压工艺由于比传统机械加工来说有节约材料和能源,效率高,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不高及通过各种模具应用可以做出机械加工所无法达到的产品这些优点,因而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10202050.9的一种冲床,包括床身基体,飞轮,离合装置,滑块,设置于滑块上的上模,与上模相对应的下模,下模用以置放待加工件的地方形成工位,还包括一取料头,驱动装置,触发装置;取料头包括取料环,第一阻挡件,第二阻挡件,驱动装置用以驱动取料头的各部件协同运作以完成自动上料;触发装置用以择机触发离合装置以使下模完成一下冲,复位的冲压程序。本专利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能自动高精度送料,安全可靠。现有的技术无法进行冷却,导致冲压产品的冲压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以解决现有的技术无法进行冷却,导致冲压产品的冲压质量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其结构包括立臂、水瓶、电控柜、控制器、冷却装置、加工台面、底模、上模、主轴防护罩、冲压主轴,所述的电控柜安装于加工台面的左侧,所述的立臂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加工台面后端两侧,所述的主轴防护罩通过焊接方式设在两个立臂中间,所述的电控柜前端设有活动装设控制器的凹槽,所述的冷却装置安装于底模表面左侧,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电源线、固定支架、传动电轴、甩水滚筒、水管、水槽、出水口,所述的水槽安装于固定支架顶端,所述的甩水滚筒安装于固定支架中部,所述的甩水滚筒左侧与传动电轴相扣合,所述的传动电轴通过电源线与电控柜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分布在水槽内,所述的水槽通过水管与水瓶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工台面上设有装设底模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的主轴防护罩内部安装有冲压主轴。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瓶安装于立臂上端。进一步地,所述的立臂长度为100cm或100cm以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管长度为150cm或150cm以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槽为不锈钢材质,可以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设有的冷却装置通过水管将水接入水槽内,而后通过出水口将水均匀排在甩水滚筒上,而后通过传动电轴带动甩水滚筒进行甩动,从而将水花自动撒在加工台面与底模上,实现了自动冷却,提高了冲压产品的冲压质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的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立臂-1、水瓶-2、电控柜-3、控制器-4、冷却装置-5、加工台面-6、底模-7、上模-8、主轴防护罩-9、冲压主轴-10、电源线-501、固定支架-502、传动电轴-503、甩水滚筒-504、水管-505、水槽-506、出水口-50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其结构包括立臂1、水瓶2、电控柜3、控制器4、冷却装置5、加工台面6、底模7、上模8、主轴防护罩9、冲压主轴10,所述的电控柜3安装于加工台面6的左侧,所述的立臂1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加工台面6后端两侧,所述的主轴防护罩9通过焊接方式设在两个立臂1中间,所述的电控柜3前端设有活动装设控制器4的凹槽,所述的冷却装置5安装于底模7表面左侧,所述的冷却装置5包括电源线501、固定支架502、传动电轴503、甩水滚筒504、水管505、水槽506、出水口507,所述的水槽506安装于固定支架502顶端,所述的甩水滚筒504安装于固定支架502中部,所述的甩水滚筒504左侧与传动电轴503相扣合,所述的传动电轴503通过电源线501与电控柜3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507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分布在水槽506内,所述的水槽506通过水管505与水瓶2相连接,所述的加工台面6上设有装设底模7的凹槽,所述的主轴防护罩9内部安装有冲压主轴10,所述的水瓶2安装于立臂1上端,所述的立臂1长度为100cm,所述的水管505长度为150cm,所述的水槽506为不锈钢材质,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在使用者需要对本实用进行使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立臂1将冲压主轴10进行固定,而后通过加工台面6上的底模与冲压主轴10下端的上模8进行合成冲压,为了能够对冲压产品进行快速冷却,设有的冷却装置5通过水管505将水瓶2内的水导入水槽506内,而后通过出水口507将水均匀排放在甩水滚筒504上,工作人员通过电源线501驱动传动电轴503时,就可以带动甩水滚筒504进行转动,并将水撒在加工台面上,从而实现底模7与上模8的冷却作用。本技术所述的电控柜3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的控制柜。本技术的立臂1、水瓶2、电控柜3、控制器4、冷却装置5、加工台面6、底模7、上模8、主轴防护罩9、冲压主轴10、电源线501、固定支架502、传动电轴503、甩水滚筒504、水管505、水槽506、出水口50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技术无法进行冷却,导致冲压产品的冲压质量差,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实现了自动冷却,提高了冲压产品的冲压质量,具体如下所述:所述的水槽506安装于固定支架502顶端,所述的甩水滚筒504安装于固定支架502中部,所述的甩水滚筒504左侧与传动电轴503相扣合,所述的传动电轴503通过电源线501与电控柜3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507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分布在水槽506内,所述的水槽506通过水管505与水瓶2相连接。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其结构包括立臂(1)、水瓶(2)、电控柜(3)、控制器(4)、冷却装置(5)、加工台面(6)、底模(7)、上模(8)、主轴防护罩(9)、冲压主轴(10),所述的电控柜(3)安装于加工台面(6)的左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臂(1)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加工台面(6)后端两侧,所述的主轴防护罩(9)通过焊接方式设在两个立臂(1)中间,所述的电控柜(3)前端设有活动装设控制器(4)的凹槽,所述的冷却装置(5)安装于底模(7)表面左侧;所述的冷却装置(5)包括电源线(501)、固定支架(502)、传动电轴(503)、甩水滚筒(504)、水管(505)、水槽(506)、出水口(507),所述的水槽(506)安装于固定支架(502)顶端,所述的甩水滚筒(504)安装于固定支架(502)中部,所述的甩水滚筒(504)左侧与传动电轴(503)相扣合,所述的传动电轴(503)通过电源线(501)与电控柜(3)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507)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分布在水槽(506)内,所述的水槽(506)通过水管(505)与水瓶(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冲床,其结构包括立臂(1)、水瓶(2)、电控柜(3)、控制器(4)、冷却装置(5)、加工台面(6)、底模(7)、上模(8)、主轴防护罩(9)、冲压主轴(10),所述的电控柜(3)安装于加工台面(6)的左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臂(1)共设有两个且均匀分布在加工台面(6)后端两侧,所述的主轴防护罩(9)通过焊接方式设在两个立臂(1)中间,所述的电控柜(3)前端设有活动装设控制器(4)的凹槽,所述的冷却装置(5)安装于底模(7)表面左侧;所述的冷却装置(5)包括电源线(501)、固定支架(502)、传动电轴(503)、甩水滚筒(504)、水管(505)、水槽(506)、出水口(507),所述的水槽(506)安装于固定支架(502)顶端,所述的甩水滚筒(504)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书涛肖伟张青梅浩瞿均均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十堰汽车车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