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731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0 0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经体外、体内、分子水平的实验后,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抗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以及针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有较低的IC50值,具有良好的结合并抑制其生物活性的作用,故而可作为抗肝纤维药物。

The application of a lignan compound in the preparation of anti liver fiber dru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产物化学药物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基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而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阶段。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若进展至肝硬化则无逆转可能,因此寻找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虽在诊治肝纤维化方面有一些进展,但仍缺乏确定有效的药物。而富含木脂素的药材和木脂素的单体在抗肝纤维化的方面都有较好的药效活性。可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思路。木脂素是一类天然酚类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其结构是两个苯丙素单元(C6-C3)的二聚体。常见的有芳基萘类,二苄基丁内酯类,四氢呋喃类,二苄基丁烷类,联苯环辛烯类和新木脂素等类型。木脂素主要从天然物质中提取获得,存在于超过70种的植物中,所在部位各异。因此木脂素的提取和分离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方法,尤其是缺乏适合于批量或者规模化制备的方法。富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植物在民间有着相当长的医用历史,随着现代分离手段、结构鉴定方法及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广泛应用,木脂素的抗肿瘤、抗炎、抗菌、抗虫、抗氧化、抗风湿、保肝、抑制植物生长等生物活性被相继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是指C6-C3单位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中,优选的为化合物1a,1b,1c,1d,1e,2a;最优选的为化合物1d,1e。本专利技术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是由天然柴胡萃取而得。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取干燥的竹叶柴胡药材粉碎成粗粉,用8-10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1-2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搅拌加水稀释,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收集萃取液,旋转蒸发,得到各个萃取部分;2)将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溶于乙酸乙酯中使其浓度达到20-50mg/ml,过200-300目的硅胶柱色谱,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以4:1(v/v),1:1(v/v),1:8(v/v),1:20(v/v),纯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旋转蒸发,得到1:20的洗脱部分;3)将1:20的洗脱部分溶于乙酸乙酯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过200-300目的硅胶柱色谱,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以2:1(v/v)等度洗脱;每个馏分收集50ml,记第一个馏分为1#,依次编号,旋转蒸发后按极性合并,得到待分离的洗脱馏分94-109#和110-128#;4)将待分离的洗脱馏分94-109#溶于乙腈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采用反相C18柱经行60%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30-280nm,收集41-43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4b;5)将待分离的洗脱馏分110-128#溶于乙腈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采用反相C18柱经行50%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30-280nm,收集12-14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1a,收集22-25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4a;6)正丁醇萃取部分按3倍量丙酮溶液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30min。收集提取液,旋转蒸发,得到正丁醇萃取的丙酮可溶部分和正丁醇萃取的丙酮不可溶部分;7)将正丁醇萃取的丙酮可溶部分溶于丙酮中使其浓度达到20-50mg/ml,过200-300目的硅胶柱色谱,采用乙酸乙酯-甲醇系统以100:1(v/v),75:1(v/v),25:1(v/v),纯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旋转蒸发,得到75:1的洗脱部分;8)将75:1的洗脱部分溶于丙酮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过200-300目的硅胶柱色谱,采用环己烷-丙酮系统以4:1(v/v),3:2(v/v),1:2(v/v)梯度洗脱。每个馏分收集50ml,记第一个馏分为1#,依次编号,旋转蒸发后按极性合并,得到待分离的洗脱馏分3-5#和6-10#;9)将待分离的洗脱馏分3-5#溶于乙腈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采用反相C18柱经行55%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30-280nm,收集45-47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3a;收集48-49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5a;收集61-63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2a;9)将待分离的洗脱馏分6-10#溶于乙腈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采用反相C18柱经行45%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30-280nm,收集30-32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2b;收集35-37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5b;收集45-49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3b;10)将正丁醇萃取的丙酮不可溶部分溶于丙酮中使其浓度达到20-50mg/ml,过100-200目的硅胶柱色谱,采用乙酸乙酯-甲醇系统以100:1(v/v),4:1(v/v),1:1(v/v),纯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旋转蒸发,得到4:1的洗脱部分;11)将4:1的洗脱部分溶于丙酮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过200-300目的硅胶柱色谱,采用乙酸乙酯-甲醇系统以3:4(v/v)等度洗脱;每个馏分收集50ml,记第一个馏分为1#,依次编号,旋转蒸发后按极性合并,得到待分离的洗脱馏分1-3#,4-8#和9-12#;12)将待分离的洗脱馏分1-3#溶于乙腈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采用反相C18柱经行35%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30-280nm,收集18-20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1e;收集26-29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1d;13)将待分离的洗脱馏分4-8#溶于乙腈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采用反相C18柱经行35%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30-280nm,收集31-33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6a;收集36-37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1b;14)将待分离的洗脱馏分4-8#溶于乙腈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采用反相C18柱经行30%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30-280nm,收集25-28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1c;收集48-50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7a。本专利技术提取得到的化合物,经体外、体内、分子水平的实验后,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抗肝星状细胞增殖的作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以及针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有较低的IC50值,具有良好的结合并抑制其生物活性的作用,故而可作为抗肝纤维药物。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用于药物时,可以单独使用或制成其他临床可用的不同剂型的药物,剂型包括散剂、注射剂、胶囊剂、丸剂、微胶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2.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式2所示的结构:R1R2R3R4R5化合物2aOCH3OOCH3OHOCH3化合物2bHH2OCH3OCH3OH3.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式3所示的结构:4.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式4所示的结构:5.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式5所示的结构:6.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式6所示的结构:其中,R1为OCH3,R2为OH,R3为OH,R4为OCH3,R5为Glu。7.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肝纤维药物中的应用,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式7所示的结构:其中,R1为OCH3,R2为OH,R3为OH,R4为OCH3,R5为Glu。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自天然竹叶柴胡提取分离而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取干燥的竹叶柴胡药材粉碎成粗粉,用8-10倍量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4次,每次1-2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搅拌加水稀释,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收集萃取液,旋转蒸发,得到各个萃取部分;2)将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溶于乙酸乙酯中使其浓度达到20-50mg/ml,过200-300目的硅胶柱色谱,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以4:1(v/v),1:1(v/v),1:8(v/v),1:20(v/v),纯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旋转蒸发,得到1:20的洗脱部分;3)将1:20的洗脱部分溶于乙酸乙酯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过200-300目的硅胶柱色谱,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以2:1(v/v)等度洗脱;每个馏分收集50ml,记第一个馏分为1#,依次编号,旋转蒸发后按馏分极性合并,得到待分离的洗脱馏分94-109#和110-128#;4)将待分离的洗脱馏分94-109#溶于乙腈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采用反相C18柱经行60%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30-280nm,收集41-43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4b;5)将待分离的洗脱馏分110-128#溶于乙腈中使其浓度达到30-80mg/ml,采用反相C18柱经行50%乙腈的等度洗脱,紫外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30-280nm,收集12-14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1a,收集22-25min出现的化合物吸收峰;馏分命名为化合物4a;6)正丁醇萃取部分按3倍量丙酮溶液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30min。收集提取液,旋转蒸发,得到正丁醇萃取的丙酮可溶部分和正丁醇萃取的丙酮不可溶部分;7)将正丁醇萃取的丙酮可溶部分溶于丙酮中使其浓度达到20-50mg/m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荣继刘秀洁邓玉林孟薇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