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0157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1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燃烧室由倾斜式炉排、倾斜式水套炉拱、前炉墙、后炉墙、左炉墙和右炉墙构成;所述倾斜式水套炉拱设置在倾斜式炉排上方;所述倾斜式炉排和位于其下方的前炉墙、后炉墙、左炉墙和右炉墙构成一次风室,机械风或自然风经倾斜式炉排的空隙区段进入燃烧室;从而锅炉运行时,生物质成型燃料能稳定地分段进行进给干燥、挥发份析出、燃烧、燃尽全过程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挥发份排放,提高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质热能利用
,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燃烧室结构及配风,尤其是一种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
技术介绍
:1.生物质(BMF)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从生物质成型燃料特性来看,与优质动力煤比较,其挥发分大约是烟煤的2-3倍,固定碳大约是烟煤的1/2~1/3,含硫量和含灰量都远低于煤。生物质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不仅能部分替代“煤、油、气化石能源”,而且必将促进民生进步,建设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然而我国生物质能源供热起步较晚,目前还缺乏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2.在现有同类小型生物质锅炉燃烧技术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①燃料水平进给到燃烧室,不能均匀布置在炉排上。②燃料在炉排上不分区段,燃烧不能持续稳定进行。③挥发份析出后在炉膛停留时间短,不能完全充分燃烧造成燃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热效率低。④一些同类锅炉尽管采用了机械给料结构,但仍不能解决手烧炉遇到的间歇性周期燃烧问题。有时在温度调节中常有灭火现象发生,须重新点火。⑤要改善现有同类锅炉以上缺陷,需要新技术的开发和突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见说明书附图,本专利技术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烧特性与燃烧过程特点,创新设计了倾斜式炉排和炉排上方倾斜式水套炉拱,倾斜式炉排和炉排上方倾斜式水套炉拱与周围炉墙共同组成燃烧室。倾斜式水套炉拱后端与后炉墙之间形成热烟气出口。在热烟气出口附近区域的后炉墙上设置二次给风口。从而锅炉运行时,生物质成型燃料能稳定地分段进行进给干燥、挥发份析出、燃烧、燃尽全过程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挥发份排放,提高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一种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由倾斜式炉排、倾斜式水套炉拱、前炉墙、后炉墙、左炉墙和右炉墙构成;所述倾斜式水套炉拱设置在倾斜式炉排上方。所述倾斜式水套炉拱后端与后炉墙、左炉墙和右炉墙构成热烟气出口。所述倾斜式炉排和位于其下方的前炉墙、后炉墙、左炉墙和右炉墙构成一次风室,机械风或自然风经倾斜式炉排的空隙区段进入燃烧室。所述倾斜式炉排的空隙区段是指在炉排的不同区段设置通风面积不同的通风孔。所述后炉墙设置二次风室和风孔管;风机吹入二次风室后,经后炉墙上的风孔管进入热烟气出口区域促进挥发份燃烧,并延长挥发份在燃烧室的停留时间。所述后炉墙设置的二次风室位于后炉墙背面或前面;所述后炉墙设置风孔管位于热烟气出口区域。所述通风孔和风孔管的形状为圆型、方型、椭圆型及条型缝。所述倾斜式炉排整体形状由圆型、方型、整块或分块构成,倾斜式炉排表面由一个平面或几个平面组成,所述几个平面包括平行平面和非平行平面。所述倾斜式水套炉拱上方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的固定端设置在后炉墙上。所述二次风室上设置有风道。所述倾斜式炉排包括倾斜式炉排A段、倾斜式炉排B段和倾斜式炉排C段。A段位于倾斜式炉排新燃料进入及干燥区,B段位于倾斜式炉排挥发份析出区,C段位于倾斜式炉排主要燃烧区。所述新型燃烧室结构及配风可应用于生物质小型和常压锅炉新产品的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烧特性与燃烧过程特点,创新设计了倾斜式炉排和炉排上方倾斜式水套炉拱,与周围炉墙共同组成燃烧室。炉拱后端与后炉墙之间形成热烟气出口。在热烟气出口附近区域的后炉墙上设置二次给风口。从而锅炉运行时,生物质成型燃料能稳定地分段进行进给干燥、挥发份析出、燃烧、燃尽全过程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挥发份排放,提高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机械进料和手动进料,一次给风方式包括机械给风和自然通风,二次给风风道可布置在不同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新型燃烧室结构及配风具体实施图(1-a是主视图,1-b是俯视图)。图2是倾斜式方型炉排结构图(2-a是主视图,2-b是俯视图)。图3是倾斜式圆型炉排结构图(3-a是主视图,3-b是俯视图)。图4是倾斜式方型炉拱结构图(4-a是主视图,4-b是俯视图)。图5是倾斜式圆型炉拱结构图(5-a是主视图,5-b是俯视图)。图6是前炉墙结构图(6-a是主视图,6-b是左视图)。图7是后炉墙结构图(7-a是主视图,7-b是左视图,7-c是A向视图)。其中:1是风灰口;2是前炉墙;3是倾斜式炉排;4是进料口;5是倾斜式水套炉拱;6是导流板;7是热烟气出口;8是二次风室;9是风孔管;10是风道;11是燃烧室;12是后炉墙;13是一次风室;14是左炉墙;15是右炉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a、1-b、2-a、2-b、3-a、3-b、4-a、4-b、5-a、5-b、6-a、6-b、7-a、7-b和7-c,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生物质(BMF)常压锅炉的燃烧室结构及配风。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以燃料进入燃烧室后进行的干燥、挥发份析出、挥发份后移、燃烧、炭粒燃尽的燃烧过程及配风需求为依据,对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式进行实施说明。一种生物质常压锅炉燃烧室结构及配风方式见附图1-a和附图1-b,所述燃烧室结构包括倾斜式炉排和倾斜式水套炉拱及相关的四周炉墙;所述倾斜式炉排和位于其上方的倾斜式水套炉拱与四周炉墙构成的空间设置为燃烧室,所述倾斜式水套炉拱后端和后炉墙及两侧炉墙构成热烟气出口。所述的配风方式包括一次给风和二次给风;所述一次给风是倾斜式炉排和位于其下方的周围炉墙构成的空间设置为一次风室,机械风或自然风经倾斜式炉排的空隙区段进入燃烧室。所述二次给风是在后炉墙设置二次风室和通风孔;风机吹入二次风室后,经后炉墙上的风孔进入热烟气出口区域促进挥发份燃烧,并延长挥发份在燃烧室的停留时间。所述倾斜式炉排空隙是指在炉排的不同区段设置通风面积不同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和风孔管的形状为圆型、方型、椭圆型及条型缝。所述倾斜式炉排整体形状包括圆型、方型、整块或分块构成,表面包括由一个平面或几个平面组成,所述几个平面包括平行平面和非平行平面。所述后炉墙设置的二次风室位于后炉墙背面或前面。所述后炉墙设置二次风通风孔位于热烟气出口区域。所述新型燃烧室结构及配风可应用于生物质常压锅炉新产品的结构设计。新型燃烧室结构及配风在生物质锅炉炉体上实施方式见附图1-a和附图1-b.附图1-a中标号1是风灰口;2是前炉墙;3是倾斜式炉排;4是进料口;5是倾斜式炉拱;6是导流板;7是热烟气出口;8是二次风室;9是风孔管;10是风道;11是燃烧室;12是后炉墙;13是一次风室;14是左炉墙;15是右炉墙;生物质成型燃料(BMF)从炉前墙进料口进入燃烧室,在人工或机械推力和燃料自重的作用下滑落均布在倾斜式炉排上。倾斜式炉排A段位于新燃料进入及干燥区,倾斜式炉排B段位于挥发份析出区,倾斜式炉排C段位于主要燃烧区。挥发份析出后在炉拱的引导和一次风力或引风作用下向后移动至主要燃烧区上部空间,在高温和二次风的作用下完全充分燃烧殆尽,炭粒在主燃烧区继续燃烧至燃尽。逆向配置的二次风可延长挥发份在燃烧区的停留时间以促进完全充分地燃烧。炉本体为方型时,配置炉排如附图2-a、附图2-b,炉拱如附图4-a、附图4-b。e部为炉本体为方型时斜式炉排的空隙区段局部放大部分。炉本体为圆型时,配置炉排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其特征在于:由倾斜式炉排、倾斜式水套炉拱、前炉墙、后炉墙、左炉墙和右炉墙构成;所述倾斜式水套炉拱设置在倾斜式炉排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其特征在于:由倾斜式炉排、倾斜式水套炉拱、前炉墙、后炉墙、左炉墙和右炉墙构成;所述倾斜式水套炉拱设置在倾斜式炉排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式水套炉拱后端与后炉墙、左炉墙和右炉墙构成热烟气出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式炉排和位于其下方的前炉墙、后炉墙、左炉墙和右炉墙构成一次风室,机械风或自然风经倾斜式炉排的空隙区段进入燃烧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式炉排的空隙区段是指在炉排的不同区段设置通风面积不同的通风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质燃烧室结构及配风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炉墙设置二次风室和风孔管;风机吹入二次风室后,经后炉墙上的风孔管进入热烟气出口区域促进挥发份燃烧,并延长挥发份在燃烧室的停留时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後彦郭啟明扬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火王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