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端盖处漏油的多路阀及三位六通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8560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端盖处漏油的三位六通换向阀及由三位六通换向阀集成的多路阀;三位六通换向阀包括阀体、阀芯、端盖和设置于阀体与端盖接合处的密封件,阀体上设置有压力油进口、压力油出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进油口、回油口和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第一端与阀体的内腔相连通,并且位于密封件与压力油出口之间,第二端与回油口相连通;多路阀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联三位六通换向阀,前一联的压力油出口与后一联的压力油进口通过主压力油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阀体上设置回油通道,即解决了端盖处漏油问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密封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端盖处漏油的多路阀及三位六通换向阀
本技术涉及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端盖处漏油的三位六通换向阀及由三位六通换向阀集成的多路阀。
技术介绍
整体铸造式三位六通多路阀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每一联三位六通换向阀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多路阀的压力油口P和第一联的压力油进口M保持相通,第一联的压力油出口N和第二联的压力油进口M相通,以此类推至多联,不局限于图1中所示的两联,可以是三联或者更多联。中位时,P口与工作油口A,B的通道堵死,P口液压油通过M口、N口,再通过HPCO口接到提升液压系统(例如拖拉机机具的提升油缸)。当阀芯逐渐向左、右移动时,P口分别逐渐同A口、B口连通,M口及N口之间油道逐渐堵死,实现A、B工作油口通油。多路阀HCPO口与提升液压系统连接,当提升液压系统工作时,多路阀每一联M、N口与高压油连通。多路阀的后联正常工作时,前联的M、N口与高压油连通。以上两种情况下,N口的高压油通过阀体与阀芯的间隙作用到N口与端盖之间的密封件上,使密封件长时间保持在高压状态下,最高可到17.5MPa。由于此类密封为动密封形式,长期处于动态摩擦状态,因此容易出现阀体与端盖之间渗油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渗油问题,目前,制造商通常采用提高阀芯、阀体等零部件加工精度以及使用进口密封件的方法,但是成本较高、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端盖处漏油的三位六通换向阀,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密封效果好。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防端盖处漏油的三位六通换向阀,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包括:阀体、阀芯和端盖,所述阀体与所述端盖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件,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压力油进口、压力油出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的内腔相连通,并且位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压力油出口之间;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油口相连通。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端盖处漏油的多路阀。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防端盖处漏油的多路阀,所述多路阀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联三位六通换向阀,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串接于主压力油路中;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包括:阀体、阀芯和端盖,所述阀体与所述端盖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件,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压力油进口、压力油出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的内腔相连通,并且位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压力油出口之间,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油口相连通;前一联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的压力油出口与后一联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的压力油进口相连通。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在阀体上设置了回油通道,回油通道的第一端与阀体的内腔相连通,并且位于密封件与压力油出口之间,回油通道的第二端与回油口相连通;回油通道将从压力油出口泄漏到阀体与阀芯之间的高压油卸荷,从而降低了作用到密封件上的压力,一般不会超过2MPa,解决了端盖处漏油问题,也保证了密封件的密封效果。本技术仅通过在阀体上设置回油通道,即解决了端盖处漏油问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且密封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三位六通多路阀原理图;图2是图1中三位六通换向阀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防端盖处漏油的三位六通换向阀剖视图;图中:1-阀体;11-回油通道;2-阀芯;3-密封件;4-端盖;P-压力油口;A-第一工作油口;B-第二工作油口;M-压力油进口;N-压力油出口;T-回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非限制性说明。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防端盖处漏油的三位六通换向阀,包括:阀体1、阀芯2和端盖4,在阀体1与端盖4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件3,在阀体1上设置有压力油进口M、压力油出口N、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进油口和回油口T;在阀体1上还设置有回油通道11,其中,回油通道11的第一端与阀体1的内腔相连通,并且位于密封件3与压力油出口N之间;回油通道11的第二端与回油口T相连通。实施例二参照图1和图3,实施例二的防端盖处漏油的多路阀,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联三位六通换向阀,三位六通换向阀串接于主压力油路中;本实施例中的三位六通换向阀采用实施例一的防端盖处漏油的三位六通换向阀;其中,前一联三位六通换向阀的压力油出口N与后一联三位六通换向阀的压力油进口M通过主压力油路相连通。实施例二的多路阀,可以是整体铸造式多路阀,也可以是片式多路阀。本技术由于在阀体1上设置了回油通道11,回油通道11的第一端与阀体1的内腔相连通,并且位于密封件3与压力油出口N之间,回油通道11的第二端与回油口T相连通;回油通道11将从压力油出口N泄漏到阀体1与阀芯2之间的高压油卸荷,从而降低了作用到密封件3上的压力,一般不会超过2MPa,解决了端盖4处漏油问题,也保证了密封件3的密封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端盖处漏油的多路阀及三位六通换向阀

【技术保护点】
防端盖处漏油的三位六通换向阀,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包括:阀体、阀芯和端盖,所述阀体与所述端盖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件,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压力油进口、压力油出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进油口和回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的内腔相连通,并且位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压力油出口之间;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油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防端盖处漏油的三位六通换向阀,所述三位六通换向阀包括:阀体、阀芯和端盖,所述阀体与所述端盖的接合处设置有密封件,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压力油进口、压力油出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进油口和回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的内腔相连通,并且位于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压力油出口之间;所述回油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回油口相连通。2.防端盖处漏油的多路阀,所述多路阀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联三位六通换向阀,所述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朋李天富杨述庆谭洪洋
申请(专利权)人: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