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剂和应用以及复合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9957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粘结剂领域,公开了一种结合剂和应用以及复合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结合剂含有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R为C1‑C16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C6‑C16的含亚芳基链段中的至少一种。在金属层和塑料层之间采用含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的粘结剂形成有机薄膜,含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中含有较多的共轭的硫醇官能团,可以相互结合形成致密的有机膜,多余的硫醇官能团可以与金属、塑料之间通过化学键方式结合,从而达到粘结的效果。

A kind of binder and application as well as composite product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inder, and discloses a kind of binder and application, as well as a composite product,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n application. The binder containing type (1) has shown two three triazine thiol compound structure: at least one R C1 C16 straight chain or branched alkylene, C6 C16 containing aryl chains in asia. Between the metal layer and the plastic layer (1) containing the type of binder shown double three triazine thiol compound structure formation of organic thin film type (1) containing thiol groups shown conjugate containing more double three triazine thiol compound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organic film, can combine to form a dense, excess thiol groups can with metal and plastic combined by chemical bond,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bo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剂和应用以及复合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结合剂、所述结合剂在作为金属与塑料之间的粘结剂上的应用、一种复合制品、一种复合制品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制品以及所述复合制品作为电子产品外壳的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在IT行业,金属与塑料的二次注塑技术已经成为主流。其中,金属与塑料之间的粘结性能成为了技术的核心。目前,申请人使用自开发的PMH(PolymerMetalHybrid)技术进行金属与塑料之间的粘合,并已经良好地批量使用。PMH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成型技术,它将金属冲压件放入注塑模具中,并在其表面上注塑聚合物,通过一定的结合机理和成型工艺将塑料和金属组合成单一的结构件。随着该技术的日益广泛地应用,对塑料与金属间粘结界面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提高粘结强度的方法是通过微观粗化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纳米级的微孔,成型时塑料填满纳米孔,嵌入形成铆钉作用,从而提高塑料与金属之间的粘结强度,实现金属与塑料的结合。然而,以上方法为物理结合法,其相对与化学键结合,仍存一定粘结性和密闭性的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结合剂、所述结合剂在作为金属与塑料之间的粘结剂上的应用、一种复合制品、一种复合制品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制品以及所述复合制品作为电子产品外壳的应用。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合剂,其中,所述结合剂含有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R为C1-C16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C6-C16的含亚芳基链段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结合剂在作为金属与塑料之间的粘结剂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制品,其中,该复合制品包括依次层叠的金属层、有机膜层和塑料层,所述有机膜层由上述结合剂形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制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金属层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机膜层,然后在所述有机膜层上注塑塑料以形成塑料层,所述有机膜层由上述结合剂形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制品。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复合制品作为电子产品外壳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深入研究后发现,在金属层和塑料层之间采用含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的结合剂形成有机薄膜,含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中含有较多的共轭硫醇官能团,可以相互结合形成致密的有机膜,多余的硫醇官能团可以与金属、塑料之间通过化学键方式结合,从而达到粘结的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合剂还具有很好的防腐蚀性、防水性和密闭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合剂含有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R为C1-C16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C6-C16的含亚芳基链段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C1-C10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更优选为C1-C6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双三嗪硫醇化合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将三聚氯氰与通式为NH2-R-NH2的二胺基化合物在0-15℃下进行第一反应;(2)将第一反应产物与硫化钠和盐酸混合之后依次在0-10℃进行第二反应和在回流条件下进行第三反应。具体反应过程如下所示: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双三嗪硫醇化合物的制备过程中各阶段的反应时间没有特别地限定。所述第一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5小时,更优选为2-4小时。所述第二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3小时,更优选为1-2小时。所述第三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6小时,更优选为3-5小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反应的时间为1-5小时,所述第二反应的时间为1-3小时,且所述第三反应的时间为2-6小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反应的时间为2-4小时,所述第二反应的时间为1-2小时,且所述第三反应的时间为3-5小时。本专利技术对所述双三嗪硫醇化合物的制备过程各物质的用量没有特别地限定。所述三聚氯氰与二胺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优选为1-5:1,更优选为2-3:1。所述硫化钠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优选为1-5:1,更优选为2-4:1。所述盐酸中的HCl与硫化钠的摩尔比优选为0.5-2:1,更优选为0.8-1.5: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三聚氯氰与二胺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1,所述硫化钠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5:1,且所述盐酸中的HCl与硫化钠的摩尔比为0.5-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三聚氯氰与二胺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2-3:1,所述硫化钠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2-4:1,且所述盐酸中的HCl与硫化钠的摩尔比为0.8-1.5: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双三嗪硫醇化合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将三聚氯氰用有机溶剂溶解(有机溶剂与三聚氯氰的质量比为8-12:1,优选为9-11:1),之后冷却到0-5℃、优选冷却到0-3℃,得到三聚氯氰溶液。将二胺基化合物(三聚氯氰与二胺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1,优选为2-3:1,更优选为2.2-2.8:1)缓慢加入到上述三聚氯氰溶液中,接着在低温(0-15℃,优选为5-13℃)下反应1-5h、优选反应2-4h,形成中间体,副产物是HCl;(2)将硫化钠(Na2S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5:1,优选为2-4:1,更优选为2.2-3:1)溶于水中,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盐酸水溶液(该盐酸水溶液中的HCl与Na2S的摩尔比为0.5-2:1,优选为0.8-1.5:1,更优选为0.8-1.3:1),然后加入中间体,在低温(0-10℃,优选为0-8℃)下反应1-3h、优选反应1-2h,接着升温回流反应2-6h、优选反应3-5h。最后反应产物用水多次洗涤至pH值接近7左右,旋转蒸发,形成固体产物。根据本专利技术,以所述结合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结合剂中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0-100重量%,最优选为100重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结合剂在作为金属与塑料之间的粘结剂上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制品包括依次层叠的金属层、有机膜层和塑料层,所述有机膜层由上述结合剂形成。所述金属层优选为镁层、铝层、铜层、铝合金层、镁合金层和不锈钢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铝合金层和/或镁合金层。其中,所述铝合金层为铝与铜、锌、硅和锰的合金形成的层,所述镁合金层为镁与铝、锌、锰、铁、铜和硅的合金形成的层。本专利技术对所述有机膜层的厚度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其平均厚度可以为100-8000nm,优选为100-6000nm,更优选为200-5000nm。此外,所述金属层和塑料层的厚度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均能知悉,在此不作赘述。所述塑料层优选为聚苯硫醚(PPS)层、聚碳酸酯(PC)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剂含有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剂含有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R为C1-C16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C6-C16的含亚芳基链段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剂,其中,R为C1-C10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优选为C1-C6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合剂,其中,所述双三嗪硫醇化合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1)将三聚氯氰与通式为NH2-R-NH2的二胺基化合物在0-15℃下进行第一反应;(2)将第一反应产物与硫化钠和盐酸混合之后依次在0-10℃进行第二反应和在回流条件下进行第三反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剂,其中,所述第一反应的时间为1-5小时,所述第二反应的时间为1-3小时,所述第三反应的时间为2-6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合剂,其中,所述三聚氯氰与二胺基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5:1,所述硫化钠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5:1,所述盐酸中的HCl与硫化钠的摩尔比为0.5-2: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合剂,其中,以所述结合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结合剂中具有式(1)所示结构的双三嗪硫醇化合物的含量为80重量%以上,优选为90-100重量%,最优选为100重量%。7.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世伟林宏业胡文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