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8997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该前机舱储物盒包括: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和设置于所述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其中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有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所述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132)进入线束容纳孔(131),从而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避免了蓄电池负极线束放置在前机舱储物盒中时,重新滑落至前机舱。

A front compartment storage box and ca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ront cabin storage box and the car, the front cabin storage box comprises a front cabin storage box body (11) and arranged in the front cabin storage box body (11) negative battery harness maintenance at the bottom of the mouth (12), wherein the negative battery harness maintenance mouth (12) is arranged at the negative terminal of the battery wire harness fixing part (13), the negative battery wire harness fixing part (13) arranged on the cable bundle holes (131), the wire harness holding hole (131)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wire harness for the negative battery harness into the opening (132). The battery negative wire harness is inserted through the wire harness opening (132) into the wire harness holding hole (131), which is fixed to the fixed part of the battery negative wire harness (13). Avoid the storage of the battery negative wire harness in the front cabin storage box and slide back to the front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技术介绍
蓄电池作为汽车上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汽车内部的一些低电压电气设备进行供电。蓄电池放置在前机舱内,并且蓄电池的负极连接有蓄电池负极线束。通常在车辆长期不使用的情况下,需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以避免蓄电池漏电导致车辆无法启动。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对车辆进行维修时需要对蓄电池负极线束的连接蓄电池的一端进行拆卸。将拆卸下来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的一端通过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取出,并放置在前机舱储物盒中进行检测或维修。由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并没有固定该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结构。所以拆卸下来的蓄电池负极线束,可能会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滑落至前机舱内。并且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较小,蓄电池负极线束不易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再次滑落至前机舱内,将影响对蓄电池负极线束拆卸和取放的效率及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放置在前机舱储物盒中的蓄电池负极线束容易滑落至前机舱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包括:前机舱储物盒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前机舱储物盒本体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处设置有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所述线束容纳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开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容纳孔为圆孔。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容纳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为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的边缘延伸出的凸起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为具有圆角的维修开口,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设置于圆角位置处。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前机舱储物盒本体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处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其中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通过线束容纳孔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所述线束容纳孔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这样蓄电池负极线束可以从线束开口进入线束容纳孔,从而更加方便的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在需要断开蓄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将拆卸下来的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放入线束容纳孔,从而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避免了蓄电池负极线束重新滑落至前机舱。进一步的,由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较小,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时不易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再次滑落至前机舱,会大大的增大取放难度,增加取放时间,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还提高了对蓄电池负极线束拆卸和取放的效率及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第二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2、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3、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1、线束容纳孔;132、线束开口;3、蓄电池负极线束;4、前机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机舱储物盒的示意图,该前机舱储物盒包括: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和设置于所述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其中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有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所述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具体的,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设置在前机舱的正上方,其中前机舱中放置有蓄电池。由于蓄电池及蓄电池负极线束位于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下部,不方便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和取放。因此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和取放,在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的底部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在需要断开蓄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将蓄电池负极线束与蓄电池连接的一端拆卸下来。通过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放置在方便蓄电池负极线束取放的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中。为了防止蓄电池负极线束放置在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中时,重新滑落至前机舱。在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通过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固定。较佳的,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通过线束开口132,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线束容纳孔131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机舱储物盒,通过在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其中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通过线束容纳孔131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这样蓄电池负极线束可以从线束开口132进入线束容纳孔131,从而更加方便的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在需要断开蓄电池供电的情况下,对蓄电池负极线束进行拆卸,将拆卸下来的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132,放入线束容纳孔131,从而固定在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避免了蓄电池负极线束重新滑落至前机舱。进一步的,由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较小,从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时不易取出。蓄电池负极线束再次滑落至前机舱,会大大的增大取放难度,增加取放时间,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还提高了对蓄电池负极线束拆卸和取放的效率及便利性。优选的,为了将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在线束容纳孔131中,防止蓄电池负极线束从线束开口132滑出,在上述技术实施例的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中,线束开口132的开口宽度小于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直径。应当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蓄电池负极线束为弹性材料制成,可以通过挤压变形,在人为作用下将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132,放入线束容纳孔131。而在重力或者其它非人为作用下蓄电池负极线束是无法从线束开口132滑出的。为了进一步方便蓄电池负极线束通过线束开口132进入线束容纳孔131,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进一步地,线束容纳孔131用于放置蓄电池负极线束,通常情况下,蓄电池负极线束为圆柱状线束,所以为了与蓄电池负极线束的形状相配合,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包括: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和设置于所述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有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所述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机舱储物盒,包括: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和设置于所述前机舱储物盒本体(11)底部的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维修口(12)处设置有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固定部(13)上开设有线束容纳孔(131),所述线束容纳孔(13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蓄电池负极线束进入的线束开口(1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开口(132)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蓄电池负极线束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容纳孔(131)为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机舱储物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容纳孔(131)的直径大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雪丽郭云冲艾磊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