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盛专利>正文

复合结构壁及其构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96396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浇壁板和连接壁板以构造复合结构壁的方法。壁板包括板体和至少一个引导件,引导件从形成在板体中的至少一个沟槽突出。复合壁这样构成:邻近第二壁板布置第一壁板,其中,第一和第二壁板的至少一个引导件重叠以形成通道;将连接杆插入通道中;将薄泥浆分配到第一和第二壁板之间的间隙中;以及固化薄泥浆以连接第一和第二壁板来形成复合结构壁。壁板可以是预制构造模块的一部分。

Composite structure wall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of pre pouring the wall plate and connecting the wall plate to construct a composite structure wall. The panel consists of a plate body and at least one guide, and the guide is protruded from at least one groove formed in the plate body. Such a composite wall structure: second adjacent panel layout first panel, wherei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nels at least one guide overlap to form a channel; the connecting rod is inserted into the passage; the thin mud distribution into the gap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nels; and curing the grout to connect the first and second panels to form a composite structure wall. The panel can be part of the prefabricated structur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结构壁及其构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结构壁、构造复合结构壁的方法、预制构造模块和由其构造的建筑结构,预制构造模块是例如预制预加工体积构造(PPVC)。
技术介绍
具有现场浇注的剪力墙的建筑构造是已知的,并广泛应用在工业中。因为其是现浇过程,所以在用混凝土浇注之前必须使剪力墙的模壳(formwork)和构架(reinforcement)直立。混凝土在现场的固化是耗时的,并取决于环境条件(例如天气和温度)。在固化混凝土之后,进一步有必要移除模壳。尽管现浇方法一般提供了可以承受高载荷并应用于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类型的建筑物的整体式混凝土墙,但是该方法是时间和劳动力密集建筑活动。为了提高生产率,已开发了预浇混凝土墙和预制构造模块并将其用在建筑工业中。预制墙和模块在工厂中生产,并根据需要被运输到建筑地点。这允许更好地控制,并减少了混凝土在建筑地点固化过程中由环境因素(例如天气和温度)引起的变化。然而,将两个并行预浇混凝土墙连接起来的现有方法会导致充当单独壁而不是单个或整体壁的复合壁。类似地,连接并行预制构造模块的预浇混凝土墙会导致充当单独壁而不是单个或整体壁的复合壁。因此,为了获得由现有现浇方法构造的整体壁提供的相同竖向承载力,复合壁(即由现有现浇方法连接单独壁的组合宽度以形成复合壁)会比整体壁更厚。或者,为了保证复合壁的宽度(即单独壁的组合宽度)不多于由现浇方法构造的整体壁,复合壁的竖向承载力极限以及建筑结构的高度极限会减少。任一方法对建筑物的设计和构造提出了约束,并防止业主最大化所构造建筑物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构造复合结构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相邻地布置第一对壁板,其中,第一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第一板体以及附接到其的至少一个第一引导件,第一引导件从形成在第一板体中的第一沟槽突出,其中,相邻布置第一对壁板包括重叠第一对壁板的第一引导件以形成第一通道;将第一连接杆插入第一通道中;将第一薄泥浆分配进第一对壁板之间的第一间隙中,其中,将第一薄泥浆分配进第一间隙中包括将第一薄泥浆分配进第一通道中;以及固化第一薄泥浆以连接第一对壁板。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对壁板上竖直堆叠第二对相邻布置的壁板,其中,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第二板体以及附接到其的至少一个第二引导件,第二引导件从形成在第二板体中的第二沟槽突出,其中,在第一对壁板上竖直堆叠第二对相邻布置的壁板包括重叠第二对壁板的第二引导件以形成第二通道;将竖直固定杆插入第一和第二通道中使得竖直固定杆具有分别至少部分地插入第一和第二通道中的相对端部;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对壁板之间的第二间隙中,其中,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间隙中包括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通道中;以及固化第二薄泥浆以连接第二对壁板。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第二连接杆插入第二通道中。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竖直固定杆与第一和/或第二连接杆一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分配第一薄泥浆包括将第一薄泥浆分配到竖直固定杆要插入的地方以下的高度。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由分离的预制构造模块提供,相邻地布置第一对壁板包括相邻地布置第一对预制构造模块,在第一对壁板上竖直堆叠第二对相邻布置的壁板包括在第一对预制构造模块上竖直堆叠第二对相邻布置的预制构造模块。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附接到水泥板的底端部,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多个支撑杆插入到第一对承制构造模块和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的水泥板之间,以提供与第一和第二通道交叉的第三间隙,其中,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间隙中包括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三间隙中,其中,固化第二薄泥浆以连接第二对壁板包括固化第二薄泥浆以将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连接到第一对预制构造模块。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的每个水泥板包括附接到每个相应水泥板并从每个相应水泥板突出的至少一个水泥板引导件,其中,重叠第二对壁板的第二引导件以形成第二通道包括重叠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的水泥板引导件以提供第二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引导件包括附接到嵌入每个壁板中的加强结构的线。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在预制构造模块中的壁板,该壁板包括:板体;以及至少一个引导件,附接到板体,并从形成在板体中的沟槽突出,其中,引导件适于与相邻布置的壁板的相邻引导件重叠,以提供用于接收穿过的连接杆的通道,其中,壁板适于通过灌浆壁板和相邻布置的壁板之间的间隙(包括通道)而连接到相邻布置的壁板。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壁板还包括嵌入板体中的加强结构,其中,引导件附接到加强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加强结构是从由多个钢棒、多个波纹管(每个适于接收竖直堆叠的壁板的钢棒)、钢棒网、钢丝网和多个钢棒(每个附接到接头连接器,接头连接器适于接收竖直堆叠的壁板的钢棒)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任一。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板体的表面(包括形成在其中的沟槽)变得粗糙。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预制构造模块,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至少一个壁板;以及附接到壁板的底端部的水泥板。在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水泥板包括附接到其并从其突出的水泥板引导件,其中,水泥板引导件适于形成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复合结构壁,包括: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一对壁板,其中,第一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第一板体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引导件,其附接到第一板体并从形成在第一板体中的第一沟槽突出,其中,第一对壁板的第一引导件重叠以提供第一通道;第一连接杆,布置在第一通道内;以及第一薄泥浆,布置在第一对壁板之间的包括第一通道的第一间隙中,其中,第一薄泥浆连接第一对壁板。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建筑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复合结构壁,其竖直堆叠在第一复合结构壁上,并包括: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二对壁板,其中,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第二壁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引导件,第二引导件附接到第二壁体,并从形成在第二壁板中的第二沟槽突出,其中,第二对壁板的第二引导件重叠以提供第二通道;第二连接杆,布置在第二通道内;竖直固定杆,具有分别至少部分地插入第一和第二通道中的相对端部;第二薄泥浆,布置在第二对壁板之间的包括第二通道的第二间隙中,其中,第二薄泥浆连接第二对壁板。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由分离的预制构造模块提供。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附接到天花板的顶端部和附接到水泥板的底端部,建筑结构还包括:多个支撑杆,置于第一对预制构造模块的天花板和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的水泥板之间,以提供第三间隙,其中,第二薄泥浆还布置在第三间隙中,并将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连接到第一对预制构造模块。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的每个水泥板包括附接到每个相应水泥板并从每个相应水泥板突出的至少一个水泥板引导件,其中,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的水泥板引导件重叠以提供第二通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竖直固定杆与第一和/或第二连接杆一体。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实施例中,建筑结构还包括嵌入第一和第二壁板中的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复合结构壁及其构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构造复合结构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相邻地布置第一对壁板,其中,第一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至少一个第一引导件,第一引导件连接到第一板体,并从形成在第一板体中的第一沟槽突出,其中,相邻地布置第一对壁板包括重叠第一对壁板的第一引导件以形成第一通道;将第一连接杆插入第一通道中;将第一薄泥浆分配到第一对壁板之间的第一间隙中,其中,将第一薄泥浆分配到第一间隙中包括将第一薄泥浆分配到第一通道中;以及固化第一薄泥浆以连接第一对壁板。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28 SG 10201605306W;2017.05.15 SG 1020170391.一种用于构造复合结构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相邻地布置第一对壁板,其中,第一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第一板体和至少一个第一引导件,第一引导件连接到第一板体,并从形成在第一板体中的第一沟槽突出,其中,相邻地布置第一对壁板包括重叠第一对壁板的第一引导件以形成第一通道;将第一连接杆插入第一通道中;将第一薄泥浆分配到第一对壁板之间的第一间隙中,其中,将第一薄泥浆分配到第一间隙中包括将第一薄泥浆分配到第一通道中;以及固化第一薄泥浆以连接第一对壁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第二对相邻布置的壁板竖直堆叠在第一对壁板上,其中,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第二板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引导件,第二引导件附接到第二板体,并从形成在第二板体中的第二沟槽突出,其中,将第二对相邻布置的壁板竖直堆叠在第一对壁板上包括重叠第二对壁板的第二引导件以形成第二通道;将竖直固定杆插入第一和第二通道中,使得竖直固定杆具有分别至少部分地插入第一和第二通道中的相对端部;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对壁板之间的第二间隙中,其中,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间隙中包括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通道中;以及固化第二薄泥浆以连接第二对壁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第二连接杆插入第二通道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竖直固定杆与第一和/或第二连接杆一体。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配第一薄泥浆包括将第一薄泥浆分配到要插入竖直固定杆的位置之下的高度。6.如权利要求2至5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由分离的预制构造模块提供,其中,相邻地布置第一对壁板包括相邻地布置第一对预制构造模块,并且其中,将第二对相邻布置的壁板竖直堆叠在第一对壁板上包括将第二对相邻布置的预制构造模块竖直堆叠在第一对预制构造模块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二对壁板的每个壁板包括附接到水泥板的底端部,该方法还包括:将多个支撑杆插入第一对预制构造模块和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的水泥板之间,以提供与第一和第二通道交叉的第三间隙,其中,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二间隙中包括将第二薄泥浆分配到第三间隙中,其中,固化第二薄泥浆以连接第二对壁板包括固化第二薄泥浆以将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连接到第一对预制构造模块。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的每个水泥板包括至少一个水泥板引导件,其附接到每个相应水泥板,并从每个相应水泥板突出,其中,重叠第二对壁板的第二引导件以形成第二通道包括重叠第二对预制构造模块的水泥板引导件以提供第二通道。9.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引导件包括附接到嵌入每个壁板中的加强结构的线。10.一种预制构造模块中的壁板,所述壁板包括:板体;以及至少一个引导件,附接到板体,并从形成在板体中的沟槽突出,其中,引导件适于与相邻布置的壁板的相邻引导件重叠以提供用于接收穿过其中的连接杆的通道,并且其中,所述壁板适于通过对壁板和相邻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盛廖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黄盛廖玉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