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用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2490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音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汽油机用消音器,包括内壳和连接管,内壳中连接有隔板,隔板将内壳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板上设有数个排气孔,排气孔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连接管的一端位于内壳的外侧,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腔室的侧壁向第一腔室内延伸并封闭设置,连接管位于第一腔室内的部位上设有出气孔,第二腔室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出口。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简化消音器的结构,并实现有效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油机用消音器
本技术涉及消音设备
,具体涉及汽油机用消音器。
技术介绍
为了降低噪声污染,提高车辆的舒适性,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消除汽油机噪音,在机动车上消音器是必须的。目前,针对不同的机动车,其消音器的结构不同,一般是在壳体内设置相互平行的双层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为直线排列的三腔结构,再通过管道将相邻腔室连通,使气流在三个腔室内流动而进行速度缓冲,以改变声波的频率,实现降噪。该结构的缺陷是:需要多根管道和多块隔板组合实现降噪,结构复杂,不便于制造,且气流整体是呈直线方向流动的,气流的降速作用弱,降噪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汽油机用消音器,以简化消音器的结构,并实现有效降噪。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汽油机用消音器,包括内壳和连接管,内壳中连接有隔板,隔板将内壳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板上设有数个排气孔,排气孔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连接管的一端位于内壳的外侧,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腔室的侧壁向第一腔室内延伸并封闭设置,连接管位于第一腔室内的部位上设有出气孔,第二腔室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出口。本方案的原理是:实际应用时,当外部的气流进入连接管后,将由连接管上的出气孔进入第一腔室内。气流在第一腔室中得以自由逸散,通过第一腔室对气流进行缓冲,以减缓气流的流动速度。由于气流在由连接管进入第一腔室时,其流动方向由连接管的轴向变为了径向,发生明显的转折,因此能够对气流形成有力的缓冲,有效降低气流流动时所产生的声波频率,实现快速明显降噪。隔板阻挡第一腔室内的气流直接流向第二腔室,而隔板上的排气孔对第一腔室内的气流进行缓慢释放,使气流由第一腔室缓慢平稳地流入第二腔室内,气流因隔板的阻挡再次被迫将流速降低,从而使消音器得以再次降噪。进入第二腔室的气流在第二腔室内再次逸散,而得以第三次缓冲降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降噪效果。本方案的优点是:1、通过内壳、隔板与连接管的简单组合实现明显降噪,简化了消音器的结构,易于制造和使用,并降低了消音器的制造成本;2、通过连接管、第一腔室、隔板和第二腔室先后对气流进行三次缓冲降速,能够明显降低气流的流速,实现有效消音。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排气孔为锥形孔,排气孔在隔板上均匀分布,排气孔靠近第一腔室的一端为小端,排气孔的另一端为大端。当第一腔室内的气流由排气孔流入第二腔室时,由于排气孔靠近第一腔室的一端为小端,使得进入排气孔的气流量较少,而排气孔的另一端为大端,相比于圆形通孔或条形孔,能够使气体尽量逸散至更宽的范围中,减小气体分子之间的挤压作用力,从而利于气流平稳而缓慢地进入第二腔室,增强气流的缓冲效果,降低气流流动时的噪音。排气孔在隔板上均匀分布,使气流得以由排气孔均匀分散地进入第二腔室内,促使气流得以平稳缓慢地流动,保证气流的降噪消音效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连接管位于第一腔室内的一端贯穿隔板向第二腔室内延伸并固定连接在第二腔室内,连接管与内壳之间、连接管与隔板之间均固定连接。内壳和隔板均连接在连接管上,由此,通过连接管就实现消音器整体的固定,能够减少连接的部位,提高消音器结构的稳定性,并保证气流的平稳传递和延长消音器的使用寿命。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内壳的外侧包裹有外壳,外壳与内壳之间具有间隙形成隔音腔,连接管位于内壳外侧的一端贯穿外壳的壳体并向外壳的外侧延伸。隔音腔能够对内壳内部气流流动时振动内壳产生的噪音进行阻挡隔离,使气流流动时的噪音在隔音腔内经多次反射得以削弱,而难以向外界传播,从而减小噪声。同时由于消音器内流动的气体是汽油燃烧后的产物,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气流在消音器内流动时,将使内壳具有高温,而在内壳的外侧设置外壳,能够在内壳的外侧形成保护,在外壳与内壳间设置隔音腔,则能够将外壳与内壳隔离,避免内壳上具有的高温直接向外壳传递而造成安全隐患。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排气出口靠近隔板的侧端。气流由排气孔流入第二腔室时,其流动方向与隔板表面具有夹角,而将排气出口设置在隔板的侧端,使排气出口不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上,当气体想要由排气出口排出时,必然需要再次转换流动方向,改变与隔板间夹角的角度,从而能够使气流流速再次被迫降低,由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气流的降噪效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隔板靠近排气出口的部位设有弧形槽,弧形槽与排气出口相接。第二腔室内的气流向排气出口流动的过程中,在经过弧形槽时,能够受弧形槽上弧形表面的作用而得以平稳过渡,从而缓慢流向排气出口排出,利于气流速度的保持,保证降噪效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外壳上设有通槽,通槽将隔音腔与外壳的外侧连通。外壳上的通槽一方面利于内壳的散热,保证消音器的性能稳定,另一方面在外壳上形成多孔结构,噪音音波由隔音腔传播至外壳的多孔结构上进行多次反射,能够进一步削弱噪音。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腔室的侧壁与第二腔室的侧壁之间密封连接。如此,能够加强第一腔室侧壁与第二腔室侧壁间的固定,保证消音器的结构稳定,同时,防止内壳中的气体由第一腔室侧壁与第二腔室侧壁的连接部位处逸出而产生异响。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外壳与内壳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如此,能够使内壳与外壳之间易于拆卸,便于消音器的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油机用消音器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汽油机用消音器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汽油机用消音器的横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壳1、内壳2、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隔板5、排气孔6、连接管7、出气孔8、排气出口9、弧形槽10、通槽11、隔音腔12、螺栓13。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汽油机用消音器,包括外壳1和连接管7,外壳1上设有通槽11,外壳1的内部用螺钉固定连接有内壳2,内壳2与外壳1之间具有间隙形成隔音腔12。内壳2中焊接有隔板5,内壳2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隔板5形成第一腔室3,下壳体与隔板5形成第二腔室4,上壳体下端边沿向外延展形成凸台,凸台上设有环形的卡槽,卡槽开口朝向上壳体的内侧,下壳体上端边沿向外延展形成环形卡台,卡台卡接在卡槽内,下壳体侧壁外侧与凸台底部之间焊接固定。隔板5上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排气孔6,排气孔6均是下端为小端,上端为大端的锥形孔,小端的直径为2mm,大端的直径为3.5mm,排气孔6将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连通。连接管7的下端位于外壳1的外侧,连接管7的上端纵向贯穿第一腔室3、隔板5和第二腔室4并焊接在上壳体的顶壁上,连接管7与外壳1之间、连接管7与内壳2之间、连接管7与隔板5之间均焊接,连接管7位于第一腔室3内的部位上设有多个出气孔8。第二腔室4的内壁上设有排气出口9,排气出口9靠近隔板5的右侧端。隔板5的右部设有弧形槽10,弧形槽10与排气出口9相接。本实施例中,实际应用时,连接管7贯穿消音器整体,将消音器整体连接在一起,使消音器结构稳定,送气平稳。当气流进入连接管7后沿纵向向上流动,并由出气孔8横向流出至第一腔室3内,过程中气流流动方向发生突变,快速降低气流的流速,对气流进行第一次缓冲。气流在第一腔室3内逸散,气体分子间的间距增大,相互间的作用力变小,从而再次缓冲气流,实现气流的第二次降速。隔板5阻挡气流直接向第二腔室4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油机用消音器

【技术保护点】
汽油机用消音器,包括内壳和连接管,内壳中连接有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将内壳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板上设有数个排气孔,排气孔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位于内壳的外侧,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腔室的侧壁向第一腔室内延伸并封闭设置,连接管位于第一腔室内的部位上设有出气孔,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汽油机用消音器,包括内壳和连接管,内壳中连接有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将内壳的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隔板上设有数个排气孔,排气孔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位于内壳的外侧,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第一腔室的侧壁向第一腔室内延伸并封闭设置,连接管位于第一腔室内的部位上设有出气孔,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油机用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为锥形孔,排气孔在隔板上均匀分布,排气孔靠近第一腔室的一端为小端,排气孔的另一端为大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油机用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位于第一腔室内的一端贯穿隔板向第二腔室内延伸并固定连接在第二腔室内,连接管与内壳之间、连接管与隔板之间均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涪柴动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