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排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24908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排气系统,包括前排气管、前消音器和后排气管,所述前消音器的前端与所述前排气管连接,所述前消音器的后端与所述后排气管连接,所述前消音器上设置有温差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前消音器上设置温差发电装置,将二者进行一体化设计,无需将温差发电装置附加在发动机上,降低发动机的负荷,提高燃油经济性,并使前消音器在具备消音作用的同时能够利用温度差进行发电,使车辆尾气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为汽车内的设备供电,减少发动机供电时间,降低油耗,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排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排气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普遍的出行工具,然后汽车燃料中的能量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约有三分之二的能量是通过排气废热等形式浪费掉,没有被有效利用,如果能将这些热能利用起来,能够有效的降低汽车的油耗。温差发电材料是一种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半导体材料,该材料能利用温度差进行发电,从而实现了能源二次利用,从而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但是,目前国内外尾气温差发电技术车载运用普遍将温差发电装置直接附加于发动机排气管处,存在底盘布置困难,排气兼容性差等系列问题,由于装置自重和体积较大,与底盘兼容性差,又增大了发动机的负荷,反而不利于提高燃油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温差发电装置附加在发动机排气管上,增大发动机的负荷,不利于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排气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排气系统,包括前排气管、前消音器和后排气管,所述前消音器的前端与所述前排气管连接,所述前消音器的后端与所述后排气管连接,所述前消音器上设置有温差发电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前消音器包括气箱本体和贯穿所述气箱本体的连通管,所述温差发电装置设置在所述气箱本体上,所述气箱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密闭端盖,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和用于封堵所述连通管的后端的挡气片,所述连通管的前端与所述前排气管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后端与所述后排气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气箱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导热翅片。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翅片垂直所述连通管。进一步的,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与所述气箱本体相对应的冷却水箱、热电模块和U型卡扣,所述热电模块包括热端和冷端,所述热端与所述气箱本体连接,所述冷端与所述冷却水箱连接,所述热电模块和所述冷却水箱通过所述U型卡扣依次固定在所述气箱本体上。进一步的,所述U型卡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气箱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二螺纹孔,所述U型卡扣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将所述热电模块与所述气箱本体螺栓连接,所述U型卡扣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将所述冷却水箱与所述气箱本体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气箱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气箱上片和气箱下片。进一步的,所述气箱上片沿所述连通管延伸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第二延伸段,所述气箱下片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延伸段相对应的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三延伸段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辆排气系统还包括连接水管,所述冷却水箱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水箱均匀分布在所述气箱上片和所述气箱下片的外侧壁,所述气箱上片上的所述冷却水箱一端设置有冷却水出口,所述气箱下片上的所述冷却水箱一端设置有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旁通水接头,多个所述冷却水箱的两端通过所述连接水管和所述旁通水接头串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热电模块均匀分布在所述气箱上片和所述气箱下片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前消音器上设置温差发电装置,将二者进行一体化设计,无需将温差发电装置附加在发动机上,降低发动机的负荷,提高燃油经济性,并使前消音器在具备消音作用的同时能够利用温度差进行发电,使车辆尾气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为汽车内的设备供电,减少发动机供电时间,降低油耗,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领域。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前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前消音器沿A-A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2所示的前消音器的左视图;图5为图2所示的前消音器沿B-B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的热电模块的排列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热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前消音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前排气管;2-前消音器;21-气箱本体;211-导热翅片;212-第二螺纹孔;213-气箱上片;2131-第二延伸段;2132-冷却水出口;214-气箱下片;2141-第二延伸段;2142-冷却水入口22-连通管;221-通孔;222-挡气片;23-密闭端盖;3-后排气管;4-温差发电装置;41-冷却水箱;411-旁通水接头;42-热电模块;421-热端;422-冷端;43-U型卡扣;431-第一延伸段;4311-第一螺纹孔;5-连接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前排气管1、前消音器2和后排气管3,前消音器2的前端与前排气管1连接,前消音器2的后端与后排气管3连接,前消音器2上设置有温差发电装置4。一般情况下,为了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气管造成的噪声,车辆排气系统包括前消音器2和后消音器,将温差发电装置4设置在前消音器2上,使车辆排气系统在具有消音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车辆尾气进行发电。本技术提供的车辆排气系统,通过在前消音器上设置温差发电装置,将二者进行一体化设计,无需将温差发电装置附加在发动机上,降低发动机的负荷,提高燃油经济性,并使前消音器在具备消音作用的同时能够利用温度差进行发电,使车辆尾气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的排气系统的设计领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前消音器2包括气箱本体21和贯穿气箱本体21的连通管22,温差发电装置4设置在气箱本体21上,气箱本体21的两端设置有密闭端盖23,连通管22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21和用于封堵连通管22的后端的挡气片222,连通管22的前端与前排气管1连接,连通管22的后端与后排气管3连接。密闭端盖23通过螺栓与气箱本体21固定连接,通过连通管22的前端连接前排气管1,使车辆尾气能够进入连通管22,然后通过挡气片222封堵连通管22的后端,使车辆尾气在气箱本体21内循环,经过多次反射、碰撞、膨胀降低车辆尾气的压力,从而减轻振动和能量,达到消音作用,同时通过通孔221使车辆尾气的热量进入温差发电装置4,通过温差发电装置4将车辆尾气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为车辆内的设备供电,减少发动机供电时间,降低油耗。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挡气片222受潮受热生锈变形,挡气片222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连通管22的后端,从而堵住连通管22的后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气箱本体21的内壁设置有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排气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排气系统,包括前排气管、前消音器和后排气管,所述前消音器的前端与所述前排气管连接,所述前消音器的后端与所述后排气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消音器上设置有温差发电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排气系统,包括前排气管、前消音器和后排气管,所述前消音器的前端与所述前排气管连接,所述前消音器的后端与所述后排气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消音器上设置有温差发电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消音器包括气箱本体和贯穿所述气箱本体的连通管,所述温差发电装置设置在所述气箱本体上,所述气箱本体的两端设置有密闭端盖,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和用于封堵所述连通管的后端的挡气片,所述连通管的前端与所述前排气管连接,所述连通管的后端与所述后排气管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箱本体的内壁设置有导热翅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翅片垂直所述连通管。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与所述气箱本体相对应的冷却水箱、热电模块和U型卡扣,所述热电模块包括热端和冷端,所述热端与所述气箱本体连接,所述冷端与所述冷却水箱连接,所述热电模块和所述冷却水箱通过所述U型卡扣依次固定在所述气箱本体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卡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宇华赵玉才昝鹏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