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92490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3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该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柔性管段的外部设有柔性的隔热套,隔热套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管段、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该排气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容纳腔内逸出气体信号并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的传感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气系统,当排气管出现疲劳断裂时,传感器能够很快检测到逸出气体信号,并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车辆的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车内人员排气系统出现漏气现象,达到及时发现和尽早处理的目的,进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客车着火事件频发,其中一部分事故发生原因主要是客车的排气系统失效而导致的客车自燃。客车的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连接在发动机与排气消声器之间,排气管包括用于与发动机增压器连接的前管段和用于与消声器连接的后管段,还包括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波纹管段,波纹管段又被称为柔性管段,能够使排气管整体呈柔性结构,以吸收从发动机传递过来的振动和冲击,避免损坏排气管。客车在运行过程中,发动机中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气管进入到消声器中,再经过消声器的处理后从排气尾管中排出。众所周知,排气尾管排出的气体温度是非常高的,实际上,刚从发动机进入到排气管中而未经过消音器处理的气体温度远远高于最终从排气尾管中排出时的气体温度。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24823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客车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的排气管外侧设置隔热层,将隔热层设置在排气管外侧一方面是为了保护排气周围的电路及气路部件的安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位于排气管内的气体保持极高的温度值,这样有利于气体在消音器中的反应。由此可知,气体在到达消音器之前其温度是非常高的。而基于柔性管段的吸收振动和冲击的特性,柔性管段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出现疲劳断裂,气体便会从裂痕处逸出而与周围的可燃环境接触,由于逸出气体的温度极高,在短时间内便会引发火灾,尤其对于长途客运汽车,当排气系统发生漏气时,车内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很容易造成火灾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排气系统发生漏气时,车内人员无法及时发现而容易造成火灾事故发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柔性管段的外部设有柔性的隔热套,隔热套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管段、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该排气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容纳腔内逸出气体信号并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的传感器。所述隔热套的柔性变形量大于柔性管段的震动变形量。所述隔热套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紧固卡箍与排气管的前管段、后管段连接。所述传感器为烟感传感器。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排气系统,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柔性管段的外部设有柔性的隔热套,隔热套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管段、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该车辆还包括报警系统,排气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容纳腔内逸出气体信号并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的传感器,所述报警系统收到传感器传递来的逸出气体信号后发出报警信号。所述隔热套的柔性变形量大于柔性管段的震动变形量。所述隔热套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紧固卡箍与排气管的前管段、后管段连接。所述传感器为烟感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柔性管段外部设置柔性的隔热套,使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当排气管出现疲劳断裂时,逸出的气体能够被堵在容纳腔内,而不会直接与外部的可燃环境接触,当逸出气体进入容纳腔后,传感器能够很快检测到逸出气体信号,并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车辆的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车内人员排气系统出现漏气现象,达到及时发现和尽早处理的目的,进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隔热套的柔性变形量大于柔性管段的震动变形量,这样在排气管外侧设置隔热套不会阻碍柔性管段吸收震动和冲击的能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传感器为烟感传感器,排气管内的气体未经过消音器催化处理,气体中烟雾溶度较高,与其它气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相比,使用烟感传感器的检测误差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排气系统安装到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车辆为一种客车,包括车架和安装在车架上的排气系统,本实施例中,排气系统安装在整车地板骨架3的下方位置处。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2,排气管2连接在发动机增压器1与消声器9之间,排气管2形成一条从发动机至消声器的排气管路,从发动机增压器1中排出的气体通过排气管2进入到消声器9中,最终通过排气尾管10排入大气。排气管2具有前管段21、后管段23以及连接在前管段21和后管段23之间的柔性管段22,前管段21的首端与发动机增压器1连接,后管段23的末端通过法兰结构4与消声器9连接。柔性管段22为波纹管段,柔性管段22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可伸缩变形,使得排气管的前管段与后管段柔性连接在一起,目的是为了吸收由发动机产生的震动和冲击。柔性管段22的外部套设有柔性的隔热套6,隔热套6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紧固卡箍5与排气管的前管段和后管段紧密连接,在紧固卡箍5的挤压作用下,隔热套6与排气管外侧壁之间实现密封配合,不会出现漏气现象,使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一个能够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当柔性管段出现疲劳断裂时,逸出气体会被收集在容纳腔中,而不会直接与外界可燃环境接触。本实施例中,排气管2的一侧设有进气口与容纳腔连通的导气管8,导气管8将容纳腔内的逸出气体引导至车身外侧,远离了车身内侧的可燃环境,防止因漏气引起的火灾事故发生。容纳腔与导气管8连通的连通位置正好处于容纳腔的正上方,即位于容纳腔的最高位置处,利用高温气体向上运动的原理,促使高温气体从最高点位置处快速进入到导气管8中。该排气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容纳腔中逸出气体信号的烟感传感器7,本实施例中,烟感传感器7设置在导气管8上,当容纳腔中有逸出气体时,烟感传感器7就能够检测到逸出气体信号。客车还包括报警系统,报警系统的指示灯设置在客车的仪表台上,烟感传感器7与报警系统电连接,当容纳腔中有逸出气体时,会被烟感传感器7检测到,烟感传感器7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报警系统便会发出报警信号,仪表台上的指示灯闪烁,提醒司机排气系统出现故障,起到及时发现和尽早处理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导气管8具有倒U型段81,倒U型段81的一端与隔热套连接,倒U型段81的顶部即为导气管的最高位置,烟感传感器7设于倒U型段81的顶部,位于导气管的最高点,能够尽早检测到逸出气体信号。另外,本技术的隔热套采用二氧化硅纤维材料或者硅胶高硅氧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和耐强气流冲击的特点,隔热套作为容纳腔的外侧壁,起到隔热的作用,能够保护排气系统周围部件,避免高温气体引燃周围可燃物。同时,二氧化硅纤维材料或者硅胶高硅氧复合材料为柔性材料,具有柔软、韧性好的优点,利用紧固卡箍固定隔热套6时,保证隔热套位于两紧固卡箍之间的部分具有一定的柔性变形余量,且隔热套的柔性变形量大于柔性管段22的最大震动变形量,进而保证隔热套6不会妨碍到排气管吸收震动和冲击的功能。其它实施例中,该车辆还可以为货车、小轿车、校车或者房车。还可以利用钢丝勒紧隔热套的两端实现隔热套与排气管连接。烟感传感器还可以替换为气流传感器或者温度传感器。导气管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排气系统及使用该排气系统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其特征在于:柔性管段的外部设有柔性的隔热套,隔热套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管段、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该排气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容纳腔内逸出气体信号并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的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具有前管段、后管段以及位于前管段和后管段之间的柔性管段,其特征在于:柔性管段的外部设有柔性的隔热套,隔热套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管段、后管段连接,隔热套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用于收集逸出气体的容纳腔,该排气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容纳腔内逸出气体信号并将检测到的逸出气体信号传递给报警系统的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的柔性变形量大于柔性管段的震动变形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紧固卡箍与排气管的前管段、后管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烟感传感器。5.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排气系统,所述排气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李兵兵张弘韬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