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极柱与极耳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用连接片。
技术介绍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是进一步提升其在市场上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因采用更薄的隔离膜、阴阳极集流体及包装壳,更高的压实密度等方法均有其缺点,如隔离膜更薄会降低电池安全性能,而更高的压实密度则会让注液前的真空干燥时间延长,注液后的常温或高温静置时间延长,进而增加工艺成本等,这使得紧凑合理的结构设计对提升体积能量密度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电池的过流保护功能,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在软连接件30设置断电保险孔的方式形成过电流断电安全结构,软连接件30的一端与极柱20的底部焊接,其另一端与极耳10焊接,实现极耳10与极柱20的连接。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过流保护功能,但由于软连接件30有一定的厚度,其折叠在电池内部,需要占用一定空间,进而使得电池体积能量密度降低。此外,为了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在极耳设置保险孔或者在极柱设置保险孔,然后使极耳直接与极柱连接的做法,然而这两种做法目前却难以实现大规模推广使用,原因是这两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与极耳的连接结构,包括极柱和极耳,所述极柱包括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通过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一极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耳通过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极柱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极耳连接部及由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向侧面弯折形成的第一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通过弯折弧面连接,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在靠近弯折弧面处设置有熔断部,所述第一极柱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一极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极柱与极耳的连接结构,包括极柱和极耳,所述极柱包括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通过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一极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极耳通过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极柱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包括第一极耳连接部及由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向侧面弯折形成的第一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通过弯折弧面连接,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在靠近弯折弧面处设置有熔断部,所述第一极柱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一极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极柱与极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第二极耳连接部,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的一端向侧面凹陷形成第二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二极柱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极柱连接部,所述第二极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极柱与极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部设置有注液孔,所述第二极耳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秋立,李勇军,王程,何波,姜斌,华秉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